壓歲錢
壓歲錢又叫“押歲錢”壓勝錢”代歲錢”歲歲錢”利是”或“磧年錢”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中國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除夕或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
最早的壓歲錢起源于漢代起初,在新年 除夕或新年 s節(jié),長輩以不同的形式給晚輩壓歲錢到了現(xiàn)代,通過微信融入了新元素、支付寶紅包等方式發(fā)壓歲錢。意思是長輩給孩子的護身符,用來辟邪,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另外,在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國的華人家庭,以及朝鮮,都有新年給壓歲錢的習俗。
歷史起源 編輯本段
壓歲錢起源于漢代,又稱“壓勝錢”或“大壓勝錢”,專門鑄造成硬幣的形狀以供觀賞,不在市面上流通。錢幣的正面鑄有“萬歲千秋”天下太平”去殃除兇”如吉祥文字,而背面則鑄有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星和其他吉祥圖案。
在唐朝,春節(jié)是“立春日”宮中人互相拜祭,有一種發(fā)錢的氣氛壓歲錢是一種扔錢游戲,用于宮廷葬禮的娛樂。據(jù)《資治通鑒》卷26記載,楊貴妃生育后,唐玄宗曾給楊貴妃錢,以示慶賀的誕生它的寓意不僅僅是祝賀,更重要的是長輩給新生兒辟邪的護身符給孩子洗澡的習俗他的錢后來被分給了人民;宋代以后,唐代的立春習俗也移至新年正月初一是國慶節(jié)春天發(fā)錢和給孩子洗錢的習俗混在一起,逐漸演變成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明清時期,大部分壓歲錢都是給有紅繩的孩子。
民國以后,壓歲錢演變成用紅紙包著的一百枚銅錢,意思是“長命百歲”或者是用紅紙包裹的海洋,象征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后來,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通常會給晚輩送上用數(shù)字連接的新鈔“聯(lián)”與“連”諧音,寓意著“連連發(fā)財”連連高升”進入21世紀后,大部分人都是在春節(jié)當天拜年,長輩會把提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只有過年后才能花。
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有在新年發(fā)壓歲錢的習俗。日本稱壓歲錢“年玉”,年是“穩(wěn)”玉是靈魂的代名詞,合在一起就是“豐穩(wěn)之魂”但最早的玉器不是錢,而是年糕直到17世紀才開始流行給壓歲錢;韓國稱壓歲錢“歲拜錢”最早記載韓國壓歲錢習俗的文獻是1925年出版的《海東竹枝》目前普遍認為可能是朝鮮王朝末期通商口岸開放后,中國人和日本人帶來的,已有百年歷史。另外,在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國的華人家庭,以及朝鮮,都有新年給壓歲錢的習俗。
神話傳說
根據(jù)傳說,在古代有一個名叫“祟”每年臘月三十晚上,孩子睡著后就出來傷害他們?nèi)绻麄兠~頭,被摸的孩子會發(fā)高燒高燒退去后,孩子會變瘋,不會好起來。成年人想保護他們的孩子免受痛苦“祟”侵權(quán),每到新年 有孩子的前夜不要睡在一起。有一對老夫妻,為了預防“祟”為了傷害孩子,在他的枕頭上放了幾個包好的銅錢,一直守護著孩子,但是在第四更的時候睡著了“祟”我趁機溜進房間去摸孩子 的頭上,枕頭上突然出現(xiàn)一道金光“祟”就尖叫著逃跑了。此事很快傳開,大家紛紛效仿在新年 除夕,他們用紅紙把錢包起來,放在孩子身上的枕頭“祟”不敢傷害孩子,所以叫這個錢“壓祟錢”,因為“祟”與“歲”諧音,后來被稱為“壓歲錢”了。
發(fā)放形式 編輯本段
給壓歲錢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四川、重慶、云南、陜西銅川,新年吃團圓飯并在新年后當眾送給年輕一代夏娃;在福建漳州,新年會給壓歲錢夏娃夫妻兩個都健在的,給兒孫兩個紅包如果只有一個活著,就只給一個,但是每個紅包的金額都是偶數(shù)以示應(yīng)聲蟲;浙江杭州的長輩把壓歲錢放在紅繩上,等孩子睡著后,長輩偷偷放在孩子身下 的枕頭;浙江溫州,臘月給錢,也就是壓歲錢;新年拜神后在黑龍江省寶清縣的除夕,家庭成員輪流給長輩磕頭慶祝新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而在雙城,這樣的儀式在新年的第一天舉行這是收壓歲錢的日子;在吉林梅河口,晚輩先向祖先行禮,再向長輩行禮,再由長輩分發(fā)給晚輩;在寧夏、山西等地,大年初一來拜年,都會給長輩壓歲錢。嶺南地區(qū)的人稱之為“磧年錢”新年過后年夜飯時,長輩們用紙把新鑄的不用的銀錢包包好,送給晚輩。也有用紅線袋裝“紅柑”或“紅橘”如果后人給長輩發(fā)紅包,那就叫“孝敬錢”在一些地區(qū),彩色的繩子被穿成龍,放在孩子們睡覺的床尾;在臺灣省,父母把它分發(fā)給每個家庭成員“壓歲錢”
現(xiàn)代的紅包也融入了新元素,會通過微信傳遞、支付寶紅包等方式發(fā)壓歲錢。有一種說法,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長輩給晚輩發(fā)的,一種是“壓祟錢”另一種是晚輩送給老一輩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壓歲錢”
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形式在日本,他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年玉”在特制的小錢包或快樂信封的底部寫上捐贈者的名字,并在背面用小字寫上捐贈的金額;在新加坡,人們會等到新年在除夕或新年期間,把它們放在有圖案和吉祥祝愿的紅包里,送給他們的子孫或其他前來拜年的孩子;在韓國,它是直接給韓元或裝在白色信封里寄出的。
文化寓意 編輯本段
壓歲錢的習俗由來已久在古代,給壓歲錢意味著消除邪惡和保護兒童的安全在漫長的演變中,現(xiàn)在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祝福,是長輩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晚輩給長輩發(fā)壓歲錢,是為了防止長輩年齡增長,期望他們長壽。
進入21世紀后,壓歲錢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但仍然是人們聯(lián)結(jié)感情維系親情的紐帶它所包含的傳統(tǒng)家庭道德觀念代代相傳,從未改變。同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壓歲錢買書、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這些都給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
相關(guān)爭議 編輯本段
性質(zhì)變化
壓歲錢作為養(yǎng)老過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不僅有消除邪惡和保護兒童的意義也寄托了長輩對子女的殷切希望,維系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友情。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s生活水平,壓歲錢紅包越來越鼓,祝福功能減弱“銅臭味”漸漸地,一些工薪階層往往要拿出一半以上甚至全部的年終獎包,已經(jīng)漸漸成年了“負擔”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使壓歲錢成為一種變相的禮物、賄賂。
同時,有些孩子會互相攀比,以錢多為榮。還有一些孩子用收到的壓歲錢上網(wǎng)或者買高檔衣服、化妝品,以及不 和他們的年齡不相稱,甚至有些孩子想要壓歲錢“上交”和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好處。
保管支配
進入21世紀以來,壓歲錢的傳統(tǒng)習俗變成了一個法律問題,出現(xiàn)了壓歲錢該由誰保管的問題、新的問題,如壓歲錢的所有權(quán)和父母 對壓歲錢的控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從法律性質(zhì)上講,壓歲錢屬于贈與財產(chǎn),孩子是受贈人,所有權(quán)也屬于孩子。在八歲之前,父母可以幫他們管理從八歲開始,孩子就可以獨立支配一定數(shù)量的壓歲錢。但是,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管理,并不代表他們有任意控制權(quán),父母是有一定控制權(quán)的但是,壓歲錢的支出必須和未成年人有關(guān),家長不能簡單地把壓歲錢用于自己的消費。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 下一篇 麒麟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