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西班牙文:Panama Canal, Englih:Panama canal )位于中美洲巴拿馬共和國中部,貫穿巴拿馬地峽,呈西北——向東南走向這是一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閘式運河。運河全長81.3公里,最窄處152米,最寬處304米。水深13~15米,整個運河的水位比兩大洋高出26米,從運河中線向兩岸延伸16.09公里的區(qū)域是巴拿馬運河區(qū),總面積為1432平方公里。
巴拿馬運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高濕,雨量充沛,濕度大,年平均氣溫為23~27℃。運河沿線山巒起伏,山谷縱橫,叢林密布。面向加勒比海的運河東岸覆蓋著熱帶雨林;面向太平洋的西海岸是半落葉林,有些地方是稀樹草原。運河淡水的重要來源是嘎通湖(Gatun Lake)和阿拉胡埃拉湖(阿拉胡埃拉 湖)這兩個湖泊主要依靠降水來補充水源。
1880年1月1日法國“全球巴拿馬通洋運河公司”宣布正式開始開鑿1889年暫停的巴拿馬運河。1901年,美國贏得了這次發(fā)掘、經(jīng)營和管理巴拿馬運河的特權。巴拿馬共和國成立于1903年,隨后它與美國簽訂了不平等的美巴條約(Hay–Bunau-Varilla Treaty治療治療)美國于1904年開鑿巴拿馬運河,1914年竣工,1920年成為國際通航水道。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正式收回運河主權。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縮短了5000 ~ 10000公里,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世界橋梁”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條以國家命名的運河。巴拿馬運河已成為西半球乃至世界的重要航道,為巴拿馬乃至世界經(jīng)濟貿易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Republic of Panama)中部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國際航道。地處南、分割北美的巴拿馬地峽起于北部加勒比海利蒙灣海岸的克里斯托瓦爾(Critóba)南至太平洋巴拿馬灣海岸的巴爾博(Balboa),加上海灣兩端的深水航道。巴拿馬運河是81.3公里,最窄處152米,最寬處304米。從運河中心線延伸到兩側16.09公里的區(qū)域是巴拿馬運河區(qū),總面積為1432平方公里。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巴拿馬運河自北向南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靠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由于東北季風的影響,東部和中北部地區(qū)氣候炎熱潮濕;西部和西南部地區(qū)面向太平洋,降雨量和濕度也很高。這個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為23~27℃。巴拿馬運河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為每年1月至4月、每年5月至12月為雨季,年均降水量1500 ~ 2500毫米。面向加勒比海的東海岸雨量充沛,而面向太平洋的西海岸雨量減少。大西洋沿岸和山區(qū)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 ~ 3500毫米,太平洋沿岸和山區(qū)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 ~ 2000毫米。年平均濕度為80度%
地貌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狹長地帶的最窄處。運河沿線山巒起伏,山谷縱橫,叢林密布。巴拿馬地峽(ithmu of panama)狹窄而彎曲,東西兩側分別有一系列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山脈,兩端交錯形成一個缺口,中間有一個陡峭的圓頂。巴拿馬地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峽海底發(fā)生大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后,大量噴出物逐漸堆積在海底,使海峽變成地峽幾經(jīng)沉浮,形成了現(xiàn)在的運河區(qū)地形。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地勢起伏除了沿海幾個狹窄的平原外,大部分是山區(qū)、高原和丘陵,其中大部分海拔不到700米。
水文情況 編輯本段
河流
巴拿馬有400多條河流,其中大部分流入太平洋。在河流中,除了圖伊拉河(Tuila , R)切波河和查格雷斯河(Chagra , R)除長周期外,其他河流大多短而急,季節(jié)性強,不適宜通航。圖伊拉河長230公里,流域面積10,664.42平方千米;查格雷斯河長190公里,流域面積3262平方公里。
湖泊
加通湖(Gatun Lake)它是巴拿馬運河流經(jīng)的最大的湖泊它是一個人工湖,面積為420平方公里。湖泊主要由降水補充,同時,它也是運河淡水的重要來源之一。
海水
北大西洋加勒比海表層月平均水溫年變化小于3°C,海水鹽度約為3.6%密度為1023.5~1024.0千克/立方米, 地表水的顏色為藍綠色至綠色。加勒比海的地表水(約30米深度)屬于北大西洋的延伸 ,部分圭亞那海流和北赤道海流從東部進入加勒比海,而加勒比海西側的海水在信風的影響下向北流動。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出現(xiàn)半日潮,最大潮差超過6米,大西洋一側不規(guī)則,平均潮差小于0.3米。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動物
巴拿馬運河拓寬四年后,研究人員在加通湖發(fā)現(xiàn)了11種新的海魚。嘎通湖是一個人工湖,建于1913年。自1914年開放以來,該湖已成為大西洋和太平洋船只通行和海洋動物遷徙的關鍵通道。研究表明,嘎通湖的海魚種類從18種增加到29種。在加通湖的一些地區(qū),竹莢魚、鉆嘴魚、鰱魚等咸水魚已經(jīng)完全取代了淡水魚。
植物
巴拿馬運河的薩貝拉尼亞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其中,有1180多種植物,而且大多數(shù)是該地區(qū)特有的;Altug derot cana國家公園有198種樹木和342種灌木。
自然保護區(qū) 編輯本段
薩貝拉尼亞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
該公園建于1985年,占地129萬公頃,位于巴拿馬城和科隆市。這個地區(qū)的雨林帶來了40%上述水資源可用于運河的正常航行,人口可占巴拿馬的50 總人口%巴拿馬城和科隆市的市民提供飲用水。沒有查格雷斯河,(Chagra , R)修建巴拿馬運河是不可能的同樣,如果沒有查格雷斯河國家公園,查格雷斯河也不可能保存至今。自殖民時期以來,查格雷斯河一直以大量凱門鱷和其他鱷魚生活在河中而聞名“鱷魚河”該地區(qū)地勢陡峭,地面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該公園還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包括638種野生脊椎動物和351種鳥類?;始掖蟮馈盋amino Real)穿過波鴻區(qū)并與國家公園相交。
卡米節(jié)點克魯塞斯國家公園(公園 國家 camino de cruce 主權 國家公園)
該公園建于1992年,占地4950公頃,與巴拿馬運河平行,北至薩貝拉尼亞國家公園,南至城市自然公園,在運河東岸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保護區(qū)。該地區(qū)屬平緩丘陵區(qū),熱帶雨林資源豐富,氣候濕潤,動植物資源豐富,但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許多水道在此交匯,直接流入運河。隨著西班牙殖民時期歷史上記載的鋪路石和其他開放路段的恢復和延伸,卡米諾德克魯塞斯國家公園也被賦予了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除了這一地區(qū)豐富的自然資源外,西班牙殖民者還利用這條道路從秘魯運輸貨物、加利福尼亞半島和智利搶劫了前哥倫比亞的黃金和財富,并將其從巴拿馬運往波多貝羅。
阿爾圖格錫德坎帕納國家公園(阿爾托斯 德 坎帕納 國家 公園)
該公園是巴拿馬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它建于1966年,占地4925公頃它位于巴拿馬運河西岸。海拔850米的坎帕納山(Cana Hill)世界上生長著許多區(qū)域性植物,從這里可以欣賞到壯觀的運河流域和茶梅灣(Telephone Bay)景觀。崎嶇的地貌、陡峭的懸崖和熔巖區(qū)反映了過去該地區(qū)發(fā)生的火山活動。運河流域的幾條河流流經(jīng)這里。這個地區(qū)有潮濕的林區(qū)、非常潮濕的熱帶森林和雨林,記錄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包括62種兩棲動物和86種爬行動物。該地區(qū)還有七個特有物種,如:非常美麗、珍稀瀕危物種金箭蛙。
運河構成 編輯本段
巴拿馬運河由人工湖組成、船閘和改良人工渠道等。
人工湖
(Artificial lake )
巴拿馬運河的人工湖是加通湖,它是由加通大壩建設而成的它是山頂?shù)囊欢芜\河,由嘎通河供水,通過基本的船閘運行排空經(jīng)過船只后在嘎通湖上的航程為24公里。加通湖于1913年在查格雷斯河上筑壩而成,是巴拿馬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加通湖提供運行巴拿馬運河船閘和船只通行所需的湖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環(huán)湖無法通行的熱帶雨林一直是巴拿馬運河的最佳防線。這些地區(qū)幾乎沒有受到人類干擾的破壞,它們是中美洲各種本地植物和動物可以進入的少數(shù)地區(qū)之一。
船閘
(Lock)
這個水閘就像一個水電梯。船只從海平面(太平洋或大西洋)上升到加通湖(海拔26米)在船穿越巴拿馬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之前(Cordillera Central)的運河航道。
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的佩德羅米格爾船閘(Pedro Miguel Lock)運河的船閘在嘎通湖附近、阿拉胡埃拉湖(Alajuela Lake )和米拉弗洛雷斯湖,由查格雷斯河及其他幾條河流注入。各船閘的長度、寬度和深度都一致。每個船閘組都是成對的,船只可以同時從兩個方向通過。每個大門有兩扇門,寬20米,厚2米,用鉸鏈固定。門的高度從14米到25米不等;門扇由安裝在門墻凹槽中的電機驅動。門扇的開啟和關閉由位于成對船閘閘墻上的控制塔控制,閘室的充水和放水也由控制塔控制。船閘長300米,寬33米,深12米。
因為船閘的機械裝置很脆弱,只有船只才能在自身動力的作用下通過船閘。稍大一點的船只必須由在船閘墻頂部的齒形軌道上運行的電力機車牽引通過船閘。在船只進入船閘之前,它必須通過在入口的兩堵墻之間拉伸的保護鏈。如果一切順利,鏈條將落入水道底部的凹槽中。萬一船行駛太快,出于安全考慮,防護鏈會被拉緊,船會撞上防護鏈。此時,閘墻上由液壓裝置控制的保護鏈將自動釋放并緩慢釋放,直到船只被攔截并停止。如果船脫離了牽引機車的牽引,沖破防護鏈越過第一道門,15米外的第二道門將保護船閘,阻止船繼續(xù)前進。
人工渠道
(Improved and artificial 3356 channel)
蓋拉德人工渠(Gaillard Cut切割切割)也被稱為庫萊布拉水道(作者Culebra Cut)這是一條人工海峽,用來穿越大陸的鴻溝。它是從甘博阿(Gamboa)起初,這條人工運河的平均深度約為13米,它延伸到佩德羅米格爾船閘約13公里(Pedro Miguel Lock)運河的最后一段是開挖的進口渠道,長約11公里船只通過這條人工航道進入太平洋。
防波堤
(breakwater)
在大洋兩岸的運河入口航道附近有長長的防波堤。利蒙灣(Lemon hellfih)的東、西邊兩邊都有防波堤;西邊的防波堤保護港口免受強風侵襲,而東邊的防波堤則是為了減少運河航道的淤積。在太平洋的這一邊,來自巴爾博(Balboa)到3座小島(瑙斯〔Nao〕佩里科〔Perico〕和弗拉明哥〔Flamenco folk ong〕修建堤道是為了改變從巴拿馬城淺水港口流入運河的軟質材料的橫流方向。
通行過程
從東到西穿過巴拿馬運河,順序是大西洋——加東船閘——加通湖——狹窄的蓋拉德河——彼得羅梅克船閘、米拉勞萊斯船閘——號美國大橋——號太平洋。以大西洋的入口為例該船首先在船閘中被提升到26米,然后進入被人工大壩攔截的嘎通湖在湖中航行34公里后,進入運河航道通過水路后,它通過一個船閘,下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Flo湖,最后通過海鎖,然后在降低到海平面后進入太平洋全程需要68個小時。
開發(fā)運營 編輯本段
開發(fā)
1977年巴拿馬運河條約的反對者擔心,隨著美國的離開,運河的運營效率和維護將受到影響巴拿馬借鑒了美國的管理經(jīng)驗,改進了運河的運營。由于越來越多的貨物從亞洲進口,它們原本在美國西海岸的港口卸貨,在運河改善后,貨物可以直接到達東海岸。從1999年到2007年,巴拿馬的極端船只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過往船舶總噸位從2279億噸上升到3129億噸,排水量恢復到2009年的2991億噸。從2013年到2015年,每年通過的船只數(shù)量為13660艘、13481、13874艘船,總噸位3206噸、3268、標準排水量3408億噸。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已投資近10億美元拓寬和重建運河,希望將其承載能力提高20%
2007年9月3日,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到2013年10月,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總體施工進度已完成67%其中,運河擴建干挖工程完成87%,太平洋入口、大西洋和加通湖入口處的疏浚工程已經(jīng)完成%,混凝土澆筑工程完成74%船閘的設計和建造已經(jīng)完成%意大利鑄造的第一批四套閘門于2013年運抵巴拿馬,第二批四套閘門也于2014年運抵巴拿馬,其相關配套設備也已開始安裝。韓國制造的閥門也已被運往巴拿馬,并裝入船閘為了充分發(fā)揮運河拓寬的優(yōu)勢,巴拿馬運河航線上的港口等設施也在全面升級改造。巴拿馬港口巴比亞、曼薩尼亞港等港口正在增加碼頭起重機、擴建集裝箱堆場、疏通港口水域,方便超級巴拿馬船停靠。
2021年10月,巴拿馬運河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320億美元用于脫碳、水利、數(shù)字項目的發(fā)展將用于運河管理提高競爭力和促進巴拿馬運河的發(fā)展美國的整體經(jīng)濟。
運營
2017年,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推出了一種計算碳排放的工具“排放計算器”,輸入船型、載貨量、運輸方式、始發(fā)地和目的地的數(shù)據(jù)可用于計算不同路線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運河管理局還將推出運河客戶排名減排,以鼓勵相關單位采取環(huán)保措施和使用更清潔的燃料、當碳排放較少的貨船需要排隊通過運河時,它們將被優(yōu)先考慮,通過改進技術達到高環(huán)境標準的船只將獲得獎勵“綠色連接獎”
巴拿馬運河是一條階梯式運河,有三組雙向通航閘門(米拉弗洛雷斯、佩德羅·米蓋爾和加通)它利用水的升力將船提升到海拔26米的嘎通湖的水平線,然后用船閘抽水使其與對岸的水位一樣高,然后將其流放到大海。整個過程由安裝在三個門口的閉路電視中央控制室控制。當船只通過運河閘門時,盡管它有自己的重力,但仍然需要4到8輛電動車通過使用鋼纜來拉動和控制其在船閘中的平衡位置。各船閘的長度、寬度和深度都一致。每個船閘組都是成對的,船只可以同時從兩個方向通過。每個大門有兩扇門,寬20米,厚2米,用鉸鏈固定。門的高度從14米到25米不等;門扇由安裝在門墻凹槽中的電機驅動。門扇的開啟和關閉由位于成對船閘閘墻上的控制塔控制,閘室的充水和放水也由控制塔控制。
2023年11月19日,有124艘貨船被困在巴拿馬運河上,等待通過。由于巴拿馬船閘系統(tǒng)的運營商必須節(jié)約淡水,這條世界貿易最重要的航線之一的交通已經(jīng)停止。大約5%全球航運貿易量都是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的。在最近的拍賣中,一家日本能源公司以397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艘液化石油氣運輸船,以獲得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優(yōu)先權.5萬美元(約2900萬元)的“插隊費”,加上幾十萬美元的常規(guī)交通費,整體費用可能已超過3000萬元。在付出巨大代價后,該船將于15日通過巴拿馬運河。
維護
在熱帶氣候下,運河及其相關設施必須經(jīng)常維護以保持暢通。維護工作包括疏浚水道、船閘的定期維護以及機器的維修和更換。由于降雨量大和土壤疏松,蓋拉德人工運河(Gaillard Cut切割切割)自建成以來,運河兩岸的山體崩塌一直是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始終采取保護和補救措施以保持航道暢通,并制定計劃加強河流兩岸以將雨水分流到其他地方,以免破壞山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fā)生了兩次嚴重的崩盤,第一次發(fā)生在1974年,第二次發(fā)生在1986年;在兩次山體滑坡期間,坍塌區(qū)域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單向通航。威脅運河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集水區(qū)的河流和小溪(乃至運河本身)沉淀和沉降的速度加快。這種惡化是由于到處遷徙的當?shù)剞r民采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20世紀50年代初,運河流域的樹木仍然茂密,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樹木減少了近70%美國和巴拿馬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控制土壤侵蝕。
價值意義 編輯本段
巴拿馬運河的建立有效地縮短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線,也加強了美國的戰(zhàn)略地位。從紐約到舊金山,繞麥哲倫海峽的航程為6550公里,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航程為2644公里.5公里,航程縮短了3905.5千米。這使得美國兩洋艦隊能夠在太平洋或大西洋迅速集結。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美國兩洋艦隊舉行演習,并在兩天內通過了運河。1962年,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一批戰(zhàn)艦通過運河駛向加勒比海,參與封鎖古巴的侵略行動。在美國的控制下,巴拿馬運河成為美帝國主義推行其侵略擴張政策的工具。在經(jīng)濟上,巴拿馬運河已經(jīng)成為美國進行國際剝削的工具。
1914年,隨著世界市場的擴大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巴拿馬運河的經(jīng)濟價值增加。美國運往太平洋地區(qū)的貨物和材料,以及南美洲和太平洋沿岸國家運往美國的產品和原材料都要經(jīng)過巴拿馬運河。1970年,美國對外貿易的14%我們的貨物通過巴拿馬運河,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之間的貿易也因為運河的開鑿而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運河管理局對過境貨船征收每噸72美元的通行稅,對郵船征收每噸90美元的通行稅,這使美國從1921年到1959年獲得了25億美元的通行稅。從1960年到1970年,美國征收的通行費高達757億美元。美國通過縮短東西海岸之間的貿易航程節(jié)省了約50億美元,并從巴拿馬運河中獲得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由于巴拿馬運河在美國的入侵擴張和經(jīng)濟掠奪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美國統(tǒng)治集團稱其為美國運河“地峽生命線”
2014年運河擴建完成后,大部分大型船只可以通過,交通更加便利、成本更低。更多的船只將選擇通過運河從東亞向美國東海岸運輸貨物巴西大豆和鐵礦石、哥倫比亞的煤炭將更方便地運往東亞,智利的銅礦石將更容易進入歐洲市場。美國東海岸港口的貨運量將大幅增加,西海岸海上鐵路的聯(lián)合轉運業(yè)務將具有競爭力。一些高價值貨物,如電子產品,可能會繼續(xù)使用西海岸鐵路進行聯(lián)合轉運。這個項目將直接帶動經(jīng)濟增長、將創(chuàng)造約5000個就業(yè)機會,貨物量的增加將吸引對巴拿馬的投資為巴拿馬帶來更多收入美國財政部。巴拿馬運河管理局預計,到2015年,運河收入將達到2005年的三倍,2025年的八倍,約40億美元。運河將帶動巴拿馬運河美國經(jīng)濟將增長1.2%,這樣巴拿馬 美國的GDP將在2025年達到2005年的25.5倍。
巴拿馬運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航道,它連接著大西洋和太平洋,方便了世界各大洲特別是北美之間的海洋運輸、拉丁美洲和亞洲、太平洋之間的運輸具有重大的經(jīng)濟意義和戰(zhàn)略價值。
巴拿馬運河在全球經(jīng)濟和貿易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巴拿馬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成為國家的重要支柱 美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巴拿馬運河發(fā)展了航運、物流和其他產業(yè),位于運河大西洋入海口的科隆自由貿易區(q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的貨物集散地之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