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位于中國東部,地處長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 2020年末,上海行政區(qū)劃面積6340.5平方千米,下轄16個區(qū),上海常住人口2487.09萬人。
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島為上海最高點,海拔高度103.7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
2020年,上海市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總量規(guī)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上海證券市場籌資額、現(xiàn)貨黃金交易量、原油期貨市場規(guī)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274.83萬億元,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業(yè)魅力排行榜中,上海獲評為一線城市第一名。2021年7月,“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fā)展指數”正式發(fā)布,上海排名第3位。 2022年7月23日消息,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正式發(fā)布,上海排名第2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zhàn)國先后屬越國、楚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chuàng)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后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qū)屬華亭縣(今松江區(qū))。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zhèn),定名為“上海鎮(zhèn)”。
秦漢及以后先后屬會稽郡(治吳縣)、吳郡(治吳縣),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準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qū)開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qū)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qū)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qū)。
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qū)分屬華亭縣和昆山縣,崇明地區(qū)屬海門縣。宋熙寧十年(1077年),設上海務。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qū)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qū)劃。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h立,轄于松江府。上??h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qū)、青浦縣大部、閔行區(qū)大部、浦東新區(qū)大部和南匯縣。
元代后期,上海地區(qū)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二州及華亭、上海二縣。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三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二縣,金山衛(wèi)。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治所)、婁(與華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賢、福泉、金山、南匯八縣,太倉州嘉定、寶山二縣。
嘉慶十年(1805年),上海地區(qū)基本形成十縣一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七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三縣。
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千米,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qū)、浦東新區(qū)大部、閔行區(qū)大部。縣城為原南市區(qū)人民路、中華路環(huán)線內區(qū)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h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上海英租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上海美租界。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qū)直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十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五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洋政府允準上海改為淞滬市。
民國十五年(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以及吳淞五區(qū)。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于中央政府,上海市由直轄市一級建置。國民政府成立后,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qū)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qū),而上海地區(qū)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城市范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羅店。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上海特別市宣布租界為特別區(qū)。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h浦西地區(qū)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偽國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歷時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區(qū) 。
1949年5月27日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qū)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qū)。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后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qū)和10個郊區(qū) 。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qū)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qū)和3個郊區(qū)。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將江蘇省所屬上海地區(qū)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qū),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新中國成立后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1月,撤銷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qū),有12個區(qū)和11個縣。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個區(qū)、10個縣。
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qū)與吳淞區(qū),此后上海保持了10個區(qū)和10個縣不變達10余年之久。
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qū)與閔行區(qū)。
1988年,撤銷吳淞區(qū)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qū)。
1992年,撤銷嘉定縣,設立嘉定區(qū)。
1993年撤銷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qū)和閔行的三林鄉(xiāng)合并設立浦東新區(qū)。同年,撤銷上??h和閔行區(qū),組建新的閔行區(qū)。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qū)、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十四區(qū)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六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
2000年南市區(qū)劃入黃浦區(qū)。上海市中心擴大圖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qū)。
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fā)浦東地區(qū),合理配置地區(qū)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yōu)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撤南匯區(qū)、浦東新區(qū),組建新的浦東新區(qū)。
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行政區(qū)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qū)和盧灣區(qū)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qū)。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干部大會上宣布,靜安區(qū)與閘北區(qū)正式合并,組成新的靜安區(qū)。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qū),改制為崇明區(qū),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qū)的新局面。
2021年4月20日,國務院同意在上海市開展服務業(yè)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為自批復之日起3年。
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2021年10月,上海被設立為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
地理環(huán)境 編輯本段
位置境域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面積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地形地貌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于金山區(qū)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巖島。
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氣候特征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水文
上海地區(qū)北、東、南三面濱江臨海,西面又有以太湖為主的密集湖群分布,境內水網稠密。河網絕大部分屬黃浦江水系,平原外圍有長江口與杭州灣水體環(huán)繞。沿海水域包括河口、海灣、近海水域(通稱長江口外水域)以及毗連的東海陸架部分水域,還包括南黃海部分陸架。江、海岸線長449.66公里,大陸岸線長172.31公里,島嶼岸線長227.35公里,沿海0至-20米等深線范圍內水域面積0.72萬平方公里。上海沿海是中國沿海海洋初級生產力最高的區(qū)域之一。長江有豐沛的水資源,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29300立方米/秒,有9600億立方米淡水泄入河口。長江口自然河道天然最淺水深6米。江河、湖泊、塘陂水域總面積0.18萬平方公里,陸域水面面積691平方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7公里。黃浦江貫穿上海全市,在吳淞口匯入長江。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水資源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太湖流域東緣。境內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上海市河道長度2萬余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蘇州河)、蕰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圓泄涇、大泖港、太浦河、攔路港,以及金匯港、油墩港等。其中黃浦江干流全長80余公里,河寬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間,其上游在松江區(qū)米市渡處承接太湖、陽澄淀泖地區(qū)和杭嘉湖平原來水,貫穿上海至吳淞口匯入長江口。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蘇、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的湖泊為淀山湖,面積為60余平方公里。
上海市內水資源流量主要由黃浦江及其他市內河道流量構成。黃浦江年均徑流量為300多立方米/秒,年均流量100億立方米,加上其他市內河道流量,上海市內水資源年均徑流量合計為145億立方米。由于一些外生因素的影響,每年水量變化較大,一般大致在50至230億立方米的區(qū)間內波動。
土地資源
2021年11月,上海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
耕地161978.00公頃(2429670.00畝)。園地15065.50公頃(225982.50畝)。林地81792.14公頃(1226882.10畝)。濕地72715.58公頃(1090733.70畝)。城鎮(zhèn)村及工礦用地289499.59公頃(4342493.85畝)。交通運輸用地34149.03公頃(512235.45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91335.76公頃(2870036.40畝)。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鄉(xiāng)土植物區(qū)系上海約有500種(包括種以下分類群)鄉(xiāng)土植物,佘山地區(qū)有唯一上海特有種上海黃檀。
外來植物區(qū)系區(qū)系中外來植物350種,大致通過鐵路、公路、航道、航空等交通線路引入。
動物資源
上海陸生動物,以適應田野生活和人工豢養(yǎng)種類為主,如嚙齒目動物和飼養(yǎng)生畜等。在馬橋、崧澤文化遺址中有豺、虎、金錢豹、麂、獐、亞洲象、野豬、梅花鹿、麋鹿等中大型哺乳動物遺骸。舊志中見野生鹿、虎、獐等動物記載。20世紀90年代,在崇明及長江口沙洲上鳥類有424種。大小河流、長江口、杭州灣水域有各種魚類203種。上海動物地理區(qū)劃屬東洋界中印亞界華中區(qū)東部丘陵平原亞區(qū)。動物名錄計有多毛類動物20種、軟體動物15種、甲殼動物22種、昆蟲類動物147種、淡水魚類92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25種、鳥類61種、哺乳類動物34種。
礦產資源
上海境內缺乏金屬礦產資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陸上的能源礦產同樣匱乏。70年代以來開始在近海尋找油氣資源,在多口鉆井中獲得工業(yè)原油和天然氣。
據初步估算,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儲量約有60億噸,是中國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氣盆地。附近的南黃海,經過調查和勘探,也發(fā)現(xiàn)油氣資源,估算有2.9億噸儲量。東海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在長江口淺海底下,還發(fā)現(xiàn)一些礦物異常區(qū),有鋯石、鈦鐵砂、石榴石、金紅石等重要礦物。
行政區(qū)劃 編輯本段
2000年南市區(qū)劃入黃浦區(qū)。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qū)。2009年,撤銷南匯區(qū),將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浦東新區(qū)。2011年,撤銷黃浦區(qū)和盧灣區(qū)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qū)。2015年,靜安區(qū)與閘北區(qū)正式合并,組成新的靜安區(qū)。2016年,上海市下轄的崇明縣撤縣設區(qū),改制為崇明區(qū),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qū)的新局面。
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下轄16個區(qū)。
區(qū)劃代碼 | 行政區(qū)名稱 | 面積(平方千米) | 郵編 |
---|---|---|---|
310101 | 黃浦區(qū) | 20 | 200001 |
310104 | 徐匯區(qū) | 55 | 200030 |
310105 | 長寧區(qū) | 38 | 200050 |
310106 | 靜安區(qū) | 37 | 200040 |
310107 | 普陀區(qū) | 56 | 200333 |
310109 | 虹口區(qū) | 23 | 200080 |
310110 | 楊浦區(qū) | 61 | 200082 |
310112 | 閔行區(qū) | 372 | 201100 |
310113 | 寶山區(qū) | 294 | 201900 |
310114 | 嘉定區(qū) | 464 | 201800 |
310115 | 浦東新區(qū) | 1210 | 200135 |
310116 | 金山區(qū) | 611 | 200540 |
310117 | 松江區(qū) | 605 | 201600 |
310118 | 青浦區(qū) | 676 | 201799 |
310120 | 奉賢區(qū) | 687 | 201499 |
310151 | 崇明區(qū) | 1411 | 202150 |
310000 | 上海市 | 6340.5 | 200000 |
飛地:除上述行政區(qū)域,上海在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尚有行政上完全屬上海市管轄的四塊飛地。
上海洋山深水港,隸屬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崎嶇列島,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數十個島嶼組成。
上海市上海農場,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中部地區(qū),文化大革命時期,上海在此建有三個農場安置知識青年和關押勞教人員,最盛期擁有8萬知青,是上海市域外最大的農業(yè)生產基地。
上海白茅嶺監(jiān)獄,在安徽省郎溪地區(qū),是關押在上海犯下刑事罪犯人員的監(jiān)獄。上海在戰(zhàn)爭時期遺留的未爆彈藥均在此銷毀。
上海軍天湖監(jiān)獄,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約20千米處,距離上海約318千米,318國道、申蘇浙皖高速從北側穿過。
人口民族 編輯本段
人口
截止到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萬人,出生率為7.0‰;死亡13.3萬人,死亡率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5。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 。
2020年12月近期數據,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2019年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6歲。其中,男性81.27歲,女性86.14歲 。
2021年1月,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tǒng)計年鑒》,上海城區(qū)常住人口為2428.14萬人,為超大城市。
古代人口
1840年前人口唐天寶十載(751年)華亭縣立,約有1.9萬戶、9.04萬人。北宋元豐年間9.78萬戶、21.24萬人。南宋紹熙年間約9.7萬戶。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23.45萬戶,旋因宋元鼎革,戶口減半,僅13萬戶。至元二十七年,松江府16.39萬戶、88.81萬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22.71萬戶、109.47萬人,萬歷六年(1578年),21.84萬戶、48.44萬人。清順治二年(1645年),20.99萬戶、104.95萬人。光緒二年(1876年)260余萬人。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h立,人口約10萬人。明代開國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上海戶與口始分別記錄。是年,上??h有11.43萬戶、53.28萬人。清代初期上海地區(qū)統(tǒng)計額定征賦的戶口人丁數。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上海縣人丁8.67萬,嘉慶十五年(1810年)52.75萬口。
近代人口
1840~1949年人口上海市人口。清咸豐二年(1852年),上海華界人口54.44萬人,租界人數極少。太平軍進軍江南地區(qū)后,周邊省市居民避難涌入租界。同治四年(1865年),公共租界9.29萬人,法租界5.59萬人。次年,華界54.31萬人。戰(zhàn)爭結束后,逃亡到滬人員大批返鄉(xiāng),至同治九年公共租界人口減至最低,為7.67萬人。光緒五年(1879年),法租界人口減至最低,為3.37萬人。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華界人口達67.19萬人。次年,公共租界人口50.16萬人,法租界11.59萬人。民國時期,上海人口迅速增加。1927年,上海特別市人口264.12萬人(含租界,下同)。1930年,上海市人口314.48萬人,1936年381.43萬人,1945年337.02萬人。1946年~1949年3月,外地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市人61/477口增長61.86%,1949年達502.92萬人。
現(xiàn)代人口
1949~1995年人口全市戶籍人口。1949年502.92萬人,1958年750.80萬人,年均增長率4.55%。1959~1968年,嚴格控制外省市人口遷滬,精簡城市職工回原籍農村,知識青年赴新疆參加建設兵團,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等,人口增長緩慢。1959年,全市人口1028.39萬人,1968年1108.97萬人,年均增長率0.84%。1969~1976年,大批中學畢業(yè)生上山下鄉(xiāng)落戶外省市,市內強化計劃生育管理,人口下降。1969年,全市人口1093.99萬人,1976年1081.30萬人,年均凈減0.17%。1977~1989年,大批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返滬、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1977年,全市人口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年均增長1.35%。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大于遷出,人口穩(wěn)定增長。1990年,全市人口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年均增長2.79%。
第七次人口普查
2021年5月,上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
(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為24870895人,與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1851699人,增長8.0%,年平均增長率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3.4%下降2.6個百分點。
(二)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10479652人,占比42.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02652人,增長16.7%,年平均增長率為1.6%。
(三)戶別規(guī)模。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964.4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2234.76萬人;集體戶82.22萬戶,集體戶人口為252.3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2人,比2010年的2.49人減少0.17人。
(四)性別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7.33,比2010年的106.19上升1.14。
(五)年齡構成。0—14歲人口為243.63萬人,占9.8%,與2010年相比提高1.2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為1661.91萬人,占66.8%,比2010年下降9.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為581.55萬人,占23.4%,比2010年提高8.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04.9萬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個百分點。上海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全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一致,其中,上海市的少兒人口比重回升,但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六)民族構成。漢族人口為2447.11萬人,比2010年增長7.6%,占9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9.98萬人,比2010年增長44.8%,占1.6%。
(七)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42.42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1893人上升為33872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為1.61%。受過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來上海人口素質變化最顯著特征。
(八)城鄉(xiāng)人口。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2220.94萬人,占89.3%;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266.15萬人,占10.7%。
(九)各區(qū)常住人口。中心城區(qū)人口占26.9%,浦東新區(qū)人口占22.8%,郊區(qū)人口占50.3%。與2010年相比,中心城區(qū)人口所占比重下降3.4個百分點,浦東新區(qū)提高0.9個百分點,郊區(qū)提高2.5個百分點。
2021年9月,中國統(tǒng)計局公布的最新城市評級通過2021年第18期《求是》雜志發(fā)布。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超大城市7個,上海在列。
民族
元至正年間,松江府有色目人31戶。1951年,全市少數民族族別11個;居民18467人,占全市總人口0.35%。民族分別為回、蒙古、維吾爾、烏孜別克、高山、苗、塔塔爾、韃靼、哈薩克、藏、瑤族。1990年,少數民族增至46個;人口62171人,人口占全市總人口0.47%。民族分別為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畬、高山、拉祜、水、東鄉(xiāng)、納西、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京、塔塔爾、鄂倫春、赫哲、基諾、普米、景頗族。
領導 編輯本段
現(xiàn)任上海市黨政領導 | ||
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 | 書記 | 李強 |
副書記 | 龔正、諸葛宇杰 | |
市委常委 | 劉學新、吳清、胡文容、趙嘉鳴、陳通、朱芝松、張為、陳金山、郭芳 | |
秘書長 | 諸葛宇杰 | |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蔣卓慶 |
副主任 | 蔡威、高小玫、肖貴玉、莫負春、陳靖 | |
秘書長 | 趙衛(wèi)星 |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市長 | 龔正 |
副市長 | 吳清、舒慶、彭沉雷、陳群、宗明、張為、劉多 | |
秘書長 | 馬春雷 | |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 | 黨組書記、主席 | 董云虎 |
黨組副書記 | 鄭剛淼 | |
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 李逸平 | |
黨組成員、副主席 | 金興明、虞麗娟、吳信寶 | |
副主席 | 周漢民、張恩迪、黃震、壽子琪、錢鋒 | |
黨組成員、秘書長 | 黃國平 |
城市經濟 編輯本段
綜述
2020年,上海市地區(qū)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03.57億元,下降8.2%;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0289.47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8307.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1年9月,2020年GDP十強城市用電量排名公布,上海以全社會用電量1576億千瓦時排名第1名。
2020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規(guī)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發(fā)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三,口岸貿易總額達到8.75萬億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50萬標準箱、連續(xù)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
2022年1月20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1年上海GDP首度突破4萬億元,達到4.32萬億元,增長8.1%。
2022年4月消息,上海GDP突破4萬億大關,位居2021年GDP城市30強榜首。
2022年7月15日,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上半年地區(qū)生產總值為19349億元。
上海市主要經濟指標 | |||||
年度 | GDP | 人口 | 人均GDP | 進出口總額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
1980 | 311.89億元 | - | 1829美元 | - | 174.73億元 |
1990 | 781.66億元 | - | 1236美元 | 74.31億美元 | 166.99億元 |
2000 | 4771億元 | 1609萬人 | 3萬元 | 547.10億美元 | 497.96億元 |
2010 | 17166億元 | 2303萬人 | 7.6萬元 | 3688.69億美元 | 2873.58億元 |
2015 | 25123億元 | 2415萬人 | 10.4萬元 | 4517.33億美元 | 5519.50億元 |
2018 | 32680億元 | 2424萬人 | 13.5萬元 | 34009.3億元 | 7108.15億元 |
第一產業(yè) 編輯本段
2020全年全市實現(xiàn)農業(yè)總產值272.01億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種植業(yè)134.93億元,下降4.6%;林業(yè)14.60億元,下降5.6%;牧業(yè)54.27億元,下降9.6%;漁業(yè)50.39億元,下降8.4%;農林牧漁專業(yè)及輔助性活動17.82億元,增長7.3%。
2020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5.78萬公頃,比上年減少2.5%。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43萬公頃,減少2.6%;蔬菜播種面積8.42萬公頃,減少3.0%。全年全市糧食產量91.44萬噸,比上年下降4.6%;蔬菜產量244.33萬噸,下降5.7%;生豬出欄97.74萬頭,下降17.0%;生牛奶產量29.09萬噸,下降2.2%;水產品產量24.74萬噸,下降11.8%(見表5)。
至2020年末,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企業(yè)數共875家,產品1573個,全年獲證產量125.58萬噸;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達24%;農產品地理標志15個。
至2020年末,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1.41萬公頃;全市累計創(chuàng)建市級蔬菜標準園223家;納入統(tǒng)計范圍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2506家,其中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40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97家;各類農業(yè)產業(yè)化重點龍頭企業(yè)365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yè)8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yè)24家;經農業(yè)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3965家,其中市級示范家庭農場76家。
上海市主要農業(yè)指標 | |||||||
年度 | 農作物面積 | 糧食產量 | 牛奶產量 | 蔬菜產量 | 生豬出欄 | 水產品 | 家禽出欄 |
---|---|---|---|---|---|---|---|
2010 | - | 118.4萬噸 | 24.71萬噸 | 398.08萬噸 | 265.98萬頭 | 28.97萬噸 | 4083.8萬羽 |
2015 | 26.93萬公頃 | 99.55萬噸 | 26.04萬噸 | 321.17萬噸 | 171.11萬頭 | 26.05萬噸 | 1713.5萬羽 |
2018 | 28.53萬公頃 | 103.74萬噸 | 33.44萬噸 | 284.73萬噸 | 148.86萬頭 | 30.85萬噸 | 983.95萬羽 |
第二產業(yè) 編輯本段
上海作為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和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早在1861年就有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電機繅絲廠。1919年前后,上海已經是全國工人人數最多、工人比例最高的城市。近代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集中了約50%的民族資本企業(yè)、約40%的資本額、約50%的年產值。占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guī)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2020全年實現(xiàn)工業(yè)增加值965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全年完成工業(yè)總產值37052.59億元,增長1.6%。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34830.97億元,增長1.9%。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中,國有控股企業(yè)總產值12904.24億元,下降1.3%。
2020全年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數字創(chuàng)意等工業(y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3930.66億元,比上年增長8.9%,占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比重達到40.0%。
2020全年六個重點工業(yè)行業(yè)完成工業(yè)總產值23784.22億元,比上年增長4.1%,占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為68.3%。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銷售率為99.4%。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23.86萬輛,增長1.9倍;3D打印設備產量961臺,增長23.2%;集成電路產量288.67億塊,增長21.7%。
2020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總額2831.81億元,比上年下降2.3%;實現(xiàn)稅金總額1754.00億元,下降0.6%。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虧損面為21.6%。
2020全年實現(xiàn)建筑業(yè)總產值8277.04億元,比上年增長5.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3798.60萬平方米,增長5.7%;竣工面積8150.76萬平方米,下降11.7%。
重點行業(yè)
2020年1-3月,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yè)、精品鋼材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yè)、成套設備制造業(yè)和生物醫(yī)藥制造業(yè)等六大重點行業(yè)投資增長28.9%,占制造業(yè)投資的比重達到80.5%。
新興產業(yè)
2019年,節(jié)能環(huán)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y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1163.86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比重達到32.4%。
到2025年,上海計劃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yè)產值35%以上。
第三產業(yè) 編輯本段
金融
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上海鉆石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資金拆借市場、國家黃金儲備運營中心、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偛浚ㄑ胄姓餍畔到y(tǒng)中心、支票節(jié)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偛?、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jiān)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等不同種類的金融單位。2017年,上海金融業(yè)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金融法院獲批成立,原油期貨成功上市,中國人壽上??偛?、建信金融科技等總部型功能性機構落戶,全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645.7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批發(fā)零售業(yè)
2018年,全年實現(xiàn)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增加值458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3%。
全年實現(xiàn)商品銷售總額11.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批發(fā)銷售額10.79萬億元,增長5.3%。
全年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68.6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無店鋪零售額1925.99億元,增長13.8%。網上商店零售額1506.70億元,增長1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9%。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89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B2B交易額18552.6億元,增長14.1%,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64.1%;網絡購物交易額(含服務類交易)10385.6億元,增長29.7%,占35.9%。
2020全年實現(xiàn)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增加值4869.89億元,比上年下降3.3%。
2020全年實現(xiàn)商品銷售總額13.98萬億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批發(fā)銷售額12.51萬億元,下降3.1%。
2020全年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2.50億元,比上年增長0.5%(見表8)。其中,無店鋪零售額3041.75億元,增長4.5%。網上商店零售額2606.39億元,增長10.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6.4%。
2020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9417.4億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B2B交易額17697.3億元,下降11.5%,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60.2%;網絡購物交易額(含商品類、服務類交易)11720.1億元,下降11.1%,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39.8%。
對外經濟
上海的貿易伙伴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0多個國家擴展至現(xiàn)在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海口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上海口岸進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xù)8年保持世界第一。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制造”經由上海輸往世界各地,也有約三成左右的各國商品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
全國1/3左右的進口汽車、鉆石、葡萄酒、乳品,1/2左右的進口化妝品、醫(yī)藥品、醫(yī)療器械,超過60%的進口服裝服飾,70%以上的進口手表等都是經上??诎秮淼饺珖M者手中。
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172個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參會,3617家境外企業(yè)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根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實現(xiàn)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萬元 。
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3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826.64億元,增長5.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0%。全年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增加值6133.2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工業(yè)增加值2710.43億元,增長3.3%;服務業(yè)增加值3422.79億元,增長13.3%。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
2020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總量規(guī)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就業(yè)、社保、住房、養(yǎng)老、托育、教育、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3.67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021年1月25日,2020年上海省實現(xiàn)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
2021年8月,2021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上海2021年GDP總量為20102.53億元。
文藝文化 編輯本段
電影
電影傳入中國從上海開始。從1896年到1898年,一個美國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園、泥城橋下的奇園,以及天花茶園等處,短期放映美、法等國的短片,如《俄國皇帝游歷法京巴里府》等,并在當時《申報》上刊登電影廣告,引起轟動。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fā)音影片《雨過天晴》。1949年前,中國的電影業(yè)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過制片活動的電影企業(yè),總數約200家。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利潤最高的電影公司之一,08年利潤(2.16億)相當于中國電影集團公司(0.15億)的近20倍。2001年,中國第一家IMAX科教影院在上??萍拣^開幕,宣告IMAX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IMAX中國首家商業(yè)IMAX影院上海和平影都開門納客。
電視
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開播。
1958年10月1日,上海電視臺開播。
1987年6月5日,上海電視臺二臺開播。
1992年8月8日,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10月28日,上海東方廣播電臺開播。
1992年12月26日,上海有線電視臺開播。
1993年1月18日,上海東方電視臺開播。
1994年2月24日,“東方明珠”(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第一家文化類上市公司。
1998年10月1日,上海衛(wèi)視上星播出。
2001年4月19日,根據政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將上海市文廣局下屬的大部分事業(yè)單位,包括廣播電臺、電視臺、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劇場等,合并組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俗稱“大文廣”)。
2001年8月,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將旗下上海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上海有線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東方廣播電臺等單位合并組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俗稱“小文廣”,英文簡稱SMG)。
2003年10月23日,上海衛(wèi)視改名上海東方衛(wèi)視。
2009年10月21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復同意SMG制播分離改革方案,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更名為上海廣播電視臺,并出資成立臺屬、臺控、臺管的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29日,百視通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借殼上市,成為國內新媒體業(yè)務上市第一股。
2014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為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正式啟動上海文廣新一輪體制改革。
報刊 編輯本段
《申報》創(chuàng)刊于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是近代中國出版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報紙。 《新民晚報》創(chuàng)辦于1929年,也是一份發(fā)行全國的有影響力的報紙。《解放日報》、《文匯報》是上海的政府性報紙。新聞時政類的報紙還有:《新聞晨報》、《青年報》、《東方早報》。生活服務類的報紙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英語報紙有《上海新聞》、《上海學生英文報》、《英文星報》等。
戲曲 編輯本段
滑稽戲,是流傳于上海及其周邊吳語地區(qū)的地方傳統(tǒng)戲劇。清末民初至抗日戰(zhàn)爭中期時,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逐步形成了這一新興戲曲劇種,流行于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區(qū)。2011年滑稽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滬?。ㄅf時也稱申曲)是用上海話演唱的上海本地戲曲。鑼鼓書、浦東宣卷、浦東說書、上海港碼頭號子為國家級非遺,上海說唱、滬劇為上海市級非遺,川沙(曹路)傳說故事為浦東新區(qū)區(qū)級非遺。
蘇州評彈、越劇等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藝,因其與上海語言文化相近,在滬上擁有許多觀眾。
音樂 編輯本段
上海是中國近代流行樂的發(fā)源地之一,上海音樂學院是亞洲頂尖的音樂學府,上海的流行樂曾一度風靡東南亞,部分歌曲被美國歌手英文翻唱后曾一度創(chuàng)下連續(xù)數月雄踞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冠軍的傳奇。大量歌曲膾炙人口如夜上海、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上海灘等都已成不朽經典。
會展 編輯本段
上海舉辦的會展數量居全國前列,會展年總收入占全國近50%。上海國際車展是亞洲展出規(guī)模最大的車展之一,跨國公司全球首發(fā)車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上海的ChinaJoy則是全球三大互動娛樂展之一。
節(jié)慶 編輯本段
上海國上海的文化節(jié)日有上海國際電視節(jié)、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上海國際旅游節(jié)、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等。上海電視節(jié)是中國創(chuàng)辦最早的國際電視節(jié),1986年創(chuàng)立。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93年,是國際九大A類電影節(jié)之一,最高獎項為“金爵獎”。
象征 編輯本段
上海市市花1986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在上海的氣候條件下,白玉蘭開花特別早。清明節(jié)前,它就會繁花盛開。白玉蘭潔白如玉,晶瑩皎潔,開放時朵朵向上,溢滿清香。
上海市市標1990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市標是以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圖案似輪船的螺旋槳,象征著上海是一座不斷前進的城市;圖案中心揚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最古老的船舶,象征著上海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白玉蘭,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機。
宗教 編輯本段
上海和我國其他地方基本一樣,有5種宗教是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宗教信仰群眾88.76萬人,已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394個,有宗教團體85個、在滬宗教院校4所、宗教出版機構2個。宗教界全年捐贈慈善公益事業(yè)共3825萬元。歷史上上海還曾經存在過許多其他宗教,例如猶太教、東正教、錫克教等。
建筑 編輯本段
歷史建筑
中共一大會址 | 中共二大會址 | 和平飯店 | 匯中飯店 | |||
百樂門 | 上海美術館 | 國際飯店 | 大光明電影院 | |||
大世界 | 國泰大戲院 | 武康大樓 | 徐家匯天主堂 | |||
沙遜大廈 | 枕流公寓 | 美琪大戲院 | 蘭心大戲院 | |||
百老匯大廈 | 黑石公寓 | 馬勒別墅 | 沙遜別墅 | |||
上海音樂廳 | 花園飯店 | 浦江飯店 | 仙樂斯廣場 | |||
沐恩堂圣母院 | 上海自然博物館 | 小紅樓 | 西郊賓館 | |||
1933老場坊 | 永安百貨 | 愛丁堡公寓 | 基督青年會 | |||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 大可堂普洱會 | 孫中山故居 | 宋慶齡故居 | |||
魯迅紀念館 | 金門大酒店 | 衡山路 | 靜安區(qū)石庫門建筑區(qū) | |||
大上海計劃核心區(qū)(原市政府大廈) | 上海圖書館 | 江灣體育場 | 雷士德工學院舊址 | |||
原國立音樂院(上海音樂學院) | 中華航空協(xié)會飛機樓 | 龍華寺及古塔 | 原滬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 | |||
老西門 | 小南門 | 河南路橋 | 外白渡橋 |
現(xiàn)代建筑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huán)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原世博會中國館)、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港匯恒隆廣場、正大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上海迪士尼樂園 、國家會展中心。
自然風景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灘濕地公園、淀山湖、奉賢碧海金沙、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滴水湖、陸家嘴中心綠地。
人文古跡
楓涇古鎮(zhèn) | 朱家角鎮(zhèn) | 老城隍廟 | 玉佛寺 | 大觀園 |
七寶古鎮(zhèn) | 上海文廟 | 上海老街 | 靜安寺 | 下海廟 |
魯迅故居 | 蔡元培故居 | 方塔園 | 古城公園 | 宋慶齡故居 |
玉佛禪寺 | 韜奮紀念館 |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 劉海粟美術館 | |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 長寧區(qū)革命文物陳列館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 | 宋教仁墓 | 德藝陶瓷陳列館 | 魯迅墓 | |
陶行知紀念館 | 寶山烈士陵園 | 黃炎培故居 | 周恩來故居 | 張聞天故居 |
葉家花園 | 土山灣博物館 | 徐光啟紀念館 | 黃道婆紀念館 | 復旦大學博物館 |
董浩云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內) | 陳云故居 | 徐匯中學 | ||
長寧區(qū)革命文物陳列館 | 劉海粟美術館 | 徐悲鴻故居 | 沐恩堂 | |
國際飯店 | 龍華塔 | 醉白池 | 松江方塔 | 豫園 |
青龍塔 | 松江唐經幢 | 龍華烈士陵園 | 普陀區(qū)真如古鎮(zhèn) | 松江西林禪寺 |
國泰電影院 | 花園飯店 | 大世界 | 馬勒別墅 |
購物 編輯本段
上海擁有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經典時尚的購物和濃郁商業(yè)氣息。西餐匯聚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的風味。中餐匯聚中國幾乎所有地方風味,著名的有老城隍廟、云南路、黃河路、仙霞路等飲食文化區(qū)。
中華商業(yè)第一街南京路、時尚高雅的淮海路是聞名全國的商業(yè)大街,正大廣場、徐家匯的港匯恒隆廣場,南京西路的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等。
美食 編輯本段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
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xiàn)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蔬菜按季節(jié)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方言 編輯本段
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上海話又稱上海閑話、上海吳語、滬語,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是吳語的重要代表,與吳語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現(xiàn)代吳語地區(qū)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支語言。
狹義上海話指上海市區(qū)方言,也就是現(xiàn)在被廣泛使用和認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話是以本地吳語為基礎,自然融合上海開埠后的吳語區(qū)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吳語。
廣義上海話還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區(qū))方言,主要包括浦東話、松江話、嘉定話、崇明話、金山話、青浦話、奉賢話等。上海地區(qū)原由江東11個縣組成,方言反映江東文化信息。
城市交通 編輯本段
綜述
1874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
1908年9月18日,上海的美商環(huán)球供應公司百貨商場購置了五輛汽車,為顧客提供汽車出租業(yè)務。
1908年3月5日,英籍猶太地產商哈同經營的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從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的通車,之后相繼發(fā)展了12條有軌電車線路,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條有軌電車線,行駛于虹口公園和江灣五角場之間的3路電車停運,當當有聲的有軌電車從此退出了上海。自行車曾經是解放后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后,私人逐漸開始購置私人小轎車。
截至2016年,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上海港是一個較大的樞紐港,共有47個客運站,長途班線1611條,可抵達全國14個省市的660個地方。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橋以及地鐵、高架式軌道交通組成的立體型市內交通網絡。
公路 編輯本段
上海的公共汽車線路數量1000多條,營運車輛1.8萬多輛,日均客運量約780萬人次,承擔著65%的市域公共客運量,是世界上線路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有出租汽車企業(yè)270余家,從業(yè)人員近11.5萬人,出租汽車近43000輛,旅游包車和租賃車等7000多輛。為更好地服務殘障人士出租汽車出行需求,上海通過招投標方式推出了200輛以無障礙服務為主的多功能出租汽車,2014年10月11日首批50輛無障礙出租車正式上路運營,200輛無障礙多功能出租車選用英倫TX4車型。
2014年10月25日,虹口足球場(花園路)公交樞紐正式投入運營,成為集地鐵站、輕軌站、公交車起始點站、出租車站集合成一體的大型公共交通換乘樞紐,機場四線成為第一條入駐該樞紐的公交運營線路。這個公交樞紐位于凱德龍之夢虹口購物中心商場1層,公交車乘客可通過電梯轉乘軌交3號線及8號線。在虹口足球場站換乘的乘客通過商場就能實現(xiàn)“全室內”換乘。
鐵路 編輯本段
上海三大火車站:上海站、上海虹橋站、上海南站 。
上海虹橋火車站是上海最大、最現(xiàn)代化的鐵路客運站。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全球范圍首開高鐵與機場融合之先河。
上海其它小型火車站:安亭北站,金山北站,金山衛(wèi)站,南翔北站,上海西站,松江站,松江南站,蘆潮港站,新橋站,閔行西站,葉榭火車站,亭林站,金山園區(qū)站,春申站,車墩站。
高鐵: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滬杭高鐵、滬昆高鐵、北沿江高速鐵路(規(guī)劃中)。
快速鐵路:滬通鐵路 。
普鐵:京滬鐵路、滬杭鐵路。
航運 編輯本段
水路交通主要的海港有外高橋、吳淞碼頭和洋山深水港。
截至2006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qū)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千米。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千米,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千米,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千米,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千米。上海港內河港區(qū)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準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準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準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主要區(qū)位因素: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qū)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筑,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的空間。
上海港2013年前五個月共處理了1270萬個20柜,而其對手新加坡的箱量為1210萬個20柜。
由于越來越多生產商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西部及內陸設廠,上海預計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陳戌源表示,西部及內陸地區(qū)制造業(yè)產量增加將惠及上海,長三角地區(qū)將會繼續(xù)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航空 編輯本段
上海擁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機場。上海空港是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中國貨運航空和中國最大的兩家民營航空春秋和吉祥的主要基地。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IATA:PVG;ICAO:ZSPD)是中國(包括港、澳、臺)三大國際機場之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并稱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于上海浦東長江入??谀习兜臑I海地帶,距市中心約30千米。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約52千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量占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國際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機場首位,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機場第三位。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航線覆蓋90余個國際(地區(qū))城市、62個國內城市。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ATA:SHA;ICAO:ZSSS)位于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多年來,虹橋機場一直是上??崭鄣拇~。
2016年12月12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上海,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后,成為全球第5個航空旅客跨入億級“俱樂部”的城市。
地鐵 編輯本段
上海地鐵于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營運,是中國大陸地區(qū)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通車后建造的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tǒng)。1985年3月,上海市地鐵公司成立。1990年1月19日,上海地鐵一號線工程動工。一期工程,南起錦江樂園,北至上?;疖囌荆L16.21公里。1995年4月10日,建成試運營。是年,日均客流量22.3萬人次。 2017年,上海地鐵日均客運量969.3萬人次,總客運量達到35.38億人次。是世界上地鐵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地鐵線路將中心城區(qū)密集覆蓋,并連接了大多數區(qū)縣。截止2021年1月,上海地鐵共有車站459座,里程772千米。運營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
上海還建有磁懸浮項目——上海浦東機場線,全場30.5千米,連接地鐵龍陽路站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yè)運作的磁懸浮鐵路。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樞紐之間的磁懸浮專線正在逐步推進中,尚在技術方案制定的階段。
此外,用于連接郊區(qū)金山和上海南站的市郊通勤鐵路——上海金山城市市郊快速鐵路已于2012年9月28日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大陸地區(qū)首條利用鐵路網開行通勤列車的線路。
上海的軌道交通還有一種形式——有軌電車。上海共建有數條有軌電車線路,包括張江有軌電車、松江有軌電車。
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2013年10月16日上午9:30起開站試運營,從江蘇省昆山市搭乘地鐵直達上海市區(qū)成為現(xiàn)實。
社會發(fā)展 編輯本段
教育
至2020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3所,普通中等學校929所,普通小學684所,特殊教育學校31所。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在校生數及畢業(yè)生數有所增加(見表17)。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yǎng)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33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81萬人,畢業(yè)全日制研究生4.58萬人。
至2020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2.59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1所,在校學生8.87萬人;民辦小學78所,在校學生10.56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4所,成人職業(yè)技術培訓機構807所,老年教育機構286所。
至2018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913所,普通小學721所,特殊教育學校30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有所增加,畢業(yè)生數有所減少,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在校生和畢業(yè)生數均有所減少。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yǎng)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27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5.85萬人,畢業(yè)全日制研究生4.3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達99.4%。
至2018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1.0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1所,在校學生8.37萬人;民辦小學111所,在校學生10.66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6所,成人職業(yè)技術培訓機構631所,老年教育機構290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機構23所。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含少年宮)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辦公廳決定在上海市設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
2022年5月7日上午,上海市召開第17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慎重研究并報教育部同意,上海決定作如下調整。上海市秋季高考統(tǒng)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舉行,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舉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舉行,取消初中理化實驗考試、外語聽說測試,相關成績以滿分計入學生中考總成績。
上海高等學校 |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備注 |
---|---|---|---|
上海交通大學 | 教育部 | 本科 |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復旦大學 | |||
華東師范大學 | |||
華東理工大學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東華大學 |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
上海財經大學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 | 海軍 | ||
上海海關學院 | 海關總署 | - | |
上??萍即髮W | 上海市、中國科學院 | - |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市 | - | |
上海海事大學 | - |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 | ||
上海海洋大學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 |||
上海師范大學 | - |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 | ||
華東政法大學 | - | ||
上海大學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 ||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 | - | ||
上海電力大學 | - | ||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 | - | ||
上海體育學院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上海音樂學院 | |||
上海戲劇學院 | - | ||
上海公安學院 | - |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 | ||
上海電機學院 | - | ||
上海政法學院 | - | ||
上海商學院 | - | ||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 獨立學院 |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 獨立學院 | ||
上海杉達學院 | 民辦 | ||
上海建橋學院 | 民辦 | ||
上海立達學院 | 民辦 | ||
上海興偉學院 | 民辦 |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中僑職業(yè)技術大學 | 民辦 | ||
上海紐約大學 | 中外合作辦學 | ||
上海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中國民用航空局 | 專科 | - |
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 | 上海市 |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 |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 | |||
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 | - | ||
上海城建職業(yè)學院 | 國家優(yōu)質??聘叩嚷殬I(yè)院校 | ||
上海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 - | ||
上海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 | - |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 國家優(yōu)質??聘叩嚷殬I(yè)院校 |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 國家優(yōu)質??聘叩嚷殬I(yè)院校 |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 | - | ||
上海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 - |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yè)學院 | - | ||
上海南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 - | ||
上海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 民辦 | |
上海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震旦職業(yè)學院 | 民辦 | ||
上海民遠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歐華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濟光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國家優(yōu)質??聘叩嚷殬I(yè)院校 | ||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 民辦 | ||
上海邦德職業(yè)技術學院 | 民辦 |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yè)學院 | 民辦 | ||
上??萍脊芾砀刹繉W院 | 上海市 | 成人高等學校 | 專科 |
上海市黃浦區(qū)業(yè)余大學 | ???/p> | ||
上海市徐匯區(qū)業(yè)余大學 | 專科 | ||
上海市長寧區(qū)業(yè)余大學 | ???/p> | ||
上海市靜安區(qū)業(yè)余大學 | 專科 | ||
上海市普陀區(qū)業(yè)余大學 | ???/p> | ||
上海市楊浦區(qū)業(yè)余大學 | 專科 | ||
上海紡織工業(yè)職工大學 | ???/p> | ||
上海醫(yī)藥職工大學 | ???/p> | ||
上海開放大學 | 本科 | ||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 | ???/p> | ||
上海市寶山區(qū)業(yè)余大學 | ???/p> |
其他院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 |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 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 |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 上海科學院 | |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 | 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 | |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上海獸醫(yī)研究所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
科技 編輯本段
位于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qū)是國家級高科技園區(qū),已構筑起三大國家級基地,重點發(fā)展以集成電路、軟件、生物醫(yī)藥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y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始建于1932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藥物研究所,承擔著包括“863”計劃項目等在內的80多個項目的科研攻關任務。
2020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支出約1600億元,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1%左右。
2020年,全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yè)和小巨人培育企業(yè)190家,累計超2300家;新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è)19家,累計認定235家。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yè)7396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yè)數達17012家,每萬戶企業(yè)法人中高新技術企業(yè)達380家。全年共落實高新技術企業(yè)減免所得稅額166.23億元,享受企業(yè)數2918家,落實技術先進型企業(yè)減免所得稅額6.85億元,享受企業(yè)數131家。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845項,比上年增長2.8%。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y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項目占83.6%。至年末,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3785項。建成軟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15個研發(fā)與轉化功能型平臺。
2020年,全年專利申請量21.46萬件,比上年增長23.6%。其中,發(fā)明專利8.28萬件,增長16.0%;實用新型專利10.70萬件,增長32.8%;外觀設計專利2.47萬件,增長14.6%。全年專利授權量為13.98萬件,比上年增長39.0%。其中,發(fā)明專利2.42萬件,增長6.5%;實用新型專利9.22萬件,增長49.7%;外觀設計專利2.33萬件,增長43.9%。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3558件,比上年增長29.9%。至年末,全市有效專利達54.25萬件,比上年增長22.3%。其中,發(fā)明專利14.56萬件,增長12.2%;實用新型專利32.03萬件,增長26.9%;外觀設計專利7.67萬件,增長24.8%。每萬人口發(fā)明專利擁有量達60.2件,增長12.5%。
2020年,全年商標申請量為50.53萬件,比上年增長15.1%;商標注冊量為30.74萬件,下降14.9%,均位于全國第七。至2020年末,商標有效注冊量達173.74萬件,比上年末增長18.0%,位列全國第五;商標活躍度(每新增1戶市場主體同時新增注冊商標)達到0.64件,下降23.8%,平均每新增1.55個市場主體就新增1件注冊商標;商標集聚度(每萬戶市場主體的平均有效注冊商標擁有量)為5931件,增長8.8%,平均每1.69個市場主體就擁有1件注冊商標。全年經認定登記的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6811件,比上年減少26.2%;合同金額1815.27億元,增長19.3%。
2020年,深入推進科創(chuàng)板注冊制試點,至年末累計上市企業(yè)215家,共募集資金3061.62億元??苿?chuàng)板上海上市企業(yè)37家,居全國第二位;融資額1099.66億元、總市值8756.94億元,均居全國首位。
體育 編輯本段
上海每年舉辦的常規(guī)賽事有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世界高爾夫錦標賽-匯豐冠軍賽,上海斯諾克大師賽等。上海是首屆東亞運動會的舉辦地。上海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xié)辦城市之一。2007年女足世界杯決賽和201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
上海主要體育場館有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虹口足球場、上海國際賽車場、源深體育中心、旗忠網球中心、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上海足球參加頂級聯(lián)賽的球隊:上海綠地申花,上海上港,上海足球參加次級別聯(lián)賽的球隊:上海申鑫。
2018年內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175次。成功舉辦F1中國大獎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環(huán)球馬術冠軍賽、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上海城市業(yè)余聯(lián)賽共開展賽事活動6186個,參與市民近250萬人次。成功舉辦上海市第十六屆運動會,共有約220萬人次參與。共有76名上海體育健兒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共獲得19人次金牌。年內全市共新建89條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72片市民球場、342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
2020年內共舉辦40項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成功舉辦2020上海馬拉松、MAGIC3上海市第二屆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等品牌賽事。創(chuàng)新舉辦第三屆市民運動會,共舉辦線下賽事近6300場,線上賽事近800場,參與市民1093萬人次。年內上海運動員在全國最高級比賽中共獲得24枚金牌、19枚銀牌、30枚銅牌。上海女子冰球隊取得全國女子冰球錦標賽冠軍;上海男排實現(xiàn)聯(lián)賽六連冠;上海女排獲得聯(lián)賽亞軍;上海農商銀行女足獲聯(lián)賽季軍。重大體育設施項目順利推進,市民體育公園一期正式對外開放,2021年賽艇世錦賽修繕工程完工。新建改建112條市民健身步道、585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96片市民多功能運動場。至年末,累計建成364片社會足球場。2020年度全市體育場地面積5850.51萬平方米,人均面積2.409平方米(按2019年度常住人口計算)。
醫(yī)療 編輯本段
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5298所,衛(wèi)生技術人員20.65萬人。全年全市醫(y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76億人次;上海地區(qū)嬰兒死亡率3.52‰;孕產婦死亡率1.15/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1.10/10萬;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7。
截至2020年1月29日,上海已對確診的4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同步應用中醫(yī)藥治療,其中14人服用了中藥飲片,27人服用中成藥。方案針對醫(yī)學觀察期、臨床治療期及恢復期,分時期和臨床表現(xiàn)推薦用藥及處方。
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yī)療保障局區(qū)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5905所,衛(wèi)生技術人員22.64萬人。全年全市醫(y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41億人次;上海地區(qū)嬰兒死亡率2.66‰;上海地區(qū)孕產婦死亡率3.66/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5.62/10萬。
社保 編輯本段
2019年全年新增就業(yè)崗位58.91萬個(其中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16.84萬個)。全年新安置就業(yè)困難人員53579人,新消除零就業(yè)家庭391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chuàng)業(yè)11339人,其中,青年大學生6966人;幫助8698名長期失業(yè)青年實現(xiàn)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全年共完成職業(yè)培訓106.64萬人。其中,農民工職業(yè)培訓44.67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4.18%。至年末,全市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人員19.34萬人,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為3.6%,城鎮(zhèn)調查失業(yè)率穩(wěn)定在4.3%以內。
至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1589.5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有77.10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提高到24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1元提高到22元。
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1616.6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有76.19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4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22元。共有1588.41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有355.99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
2020年內新增社區(qū)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2家、社區(qū)老年助餐服務場所212個、養(yǎng)老床位7646張,改造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320張,實施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qū)建設試點50家。深化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至年末,享受服務老人達41.7萬人。至年末,全市建有社區(qū)綜合為老服務中心320家,社區(qū)老年助餐服務場所1232個。全市共有養(yǎng)老機構729家,床位16.12萬張。其中,由社會投資開辦的356家,床位6.67萬張。
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11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1240元,同步調整特困人員供養(yǎng)標準等社會救助標準。全年各級政府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3.17億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資金0.92億元、支出型貧困生活救助資金0.08億元、臨時救助資金0.19億元、糧油幫困資金0.80億元。
2020全年全市共發(fā)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約8.21億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95億元,累計惠及近9.02萬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約5.26億元,累計惠及近22.11萬殘疾人。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yè)企業(yè)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對申請年度社保補貼的620家企業(yè)經市、區(qū)兩級審核后發(fā)放1.05億元社保補貼,惠及殘疾職工1.6萬人。
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97名社會散居孤兒、1206名困境兒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360人次孤兒和1913人次困境兒童享受了階段價格臨時補貼,69名在學在讀孤兒享受“孤兒助學”補助資金。
綜述 編輯本段
上海是中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上海2012年總部經濟發(fā)展能力綜合得分為83.73分,排名第2位。上海獲得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截至2018年,上海共有78所高等學校(不含軍事院校),包括64所普通高校(其中10所中央部屬高校)以及14所成人高校;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系統(tǒng)有19家機構(含上海分院),其中法人單位16家,教育職能歸口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6年2月,上海獲批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17年10月13日,中國(上海)獲得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舉辦權。
2020年,全市就業(yè)、社保、住房、養(yǎng)老、托育、教育、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3.67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文化 編輯本段
2018年成功舉辦第三十五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第三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jié)、第六屆市民文化節(jié)等重大文化活動。全年市民參與文化活動人數3255萬人次。繼續(xù)實施新一輪公共文化從業(yè)人員“三年萬人培訓”項目,年內參訓1萬余人次。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lián)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海昌海洋公園等建成開放。至年末,全市有市、區(qū)級文化館、群眾藝術館25個,藝術表演團體329個,市、區(qū)級公共圖書館23個,檔案館49個,博物館131個。全市共有公共廣播節(jié)目22套,公共電視節(jié)目25套。至年末,全市共有有線電視用戶804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736萬戶。全年生產電視劇51部,共2190集;動畫電視8388分鐘。全年共出版報紙8.17億份、各類期刊0.85億冊、圖書4.80億冊;攝制完成86部影片。
2020年內成功舉辦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jié)、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等重大文化活動。上海電視節(jié)首次推出全線上的國際影視云市場,海外參展商占比首次突破50%。年內成立“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聯(lián)盟”,全市演藝新空間增至66家,“演藝大世界”申報國內演出1.3萬余場。
2020年,在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中,審批文物拍賣會556場,成交額突破32億元,同比增長23.0%。深入推進“建筑可閱讀”工作,實現(xiàn)開放歷史建筑1039處,完成二維碼設置2458處。評選“非遺在社區(qū)”示范項目19個、示范點14個。
2020年內共組織“云展覽”“云演出”“云游園”“云過節(jié)”“云直播”等3萬余場在線公共文化活動,吸引超過2億人次參與。重大文旅節(jié)展賽會探索新模式,英雄聯(lián)盟S10總決賽吸引2億人次在線觀看,5000場線下活動吸引300余萬人次參與。
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23個,總流通人次668.3萬人次;備案博物館149個,接待觀眾總量982萬人次。全年共出版報紙6.94億份、各類期刊0.62億冊、圖書4.95億冊;攝制完成80部影片。
2022年9月26日晚,世界技能組織召開全體成員大會,經投票表決,世界技能組織決定,2026年世界技能大賽在中國上海舉辦。9月27日,“技能新時代 啟航新征程”主題活動在上海舉辦,慶祝中國上海獲得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主辦權。
民生 編輯本段
2019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其中,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5元,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5605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827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449元,增長12.4%。
至2019年年末,城鎮(zhèn)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7.2平方米。
2021年7月19日,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市以40357元排名第1位。
城建 編輯本段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位列第二,《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位列第三(次于香港,深圳)。在2013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香港第五、北京第十四、上海第二十一。上海在2013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六。2013年上海GDP總量位居亞洲第三(僅次于東京、大阪),世界第九。全球城市分級中中國兩個Alpha+城市之一(另一個為香港) 。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選定為2020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
2021年5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宣布上海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lián)汽車協(xié)同發(fā)展第一批試點城市。
安全 編輯本段
2019年全年共發(fā)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27起、死亡452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2.6%和26.3%。其中,工礦商貿事故185起,死亡20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28起,死亡234人;生產經營性火災死亡事故7起,死亡11人;水上交通死亡事故5起、死亡5人;農業(yè)機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漁業(yè)船舶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4人,工礦商貿企業(yè)從業(yè)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498/10萬。
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
政治人物 | 顧正紅、顧維鈞、厲聲教、劉華、汪壽華、侯紹裘、李啟漢、楊培生、趙世炎、王荷波、李漢俊、王一飛、羅亦農、向警予、鄭覆他、蘇兆征、李一諤、彭湃、楊殷、林育南、厲爾康、何孟雄、李求實、柔石、胡也頻、殷夫、馮鏗、惲代英、龍大道、向忠發(fā)、蔡和森、楊賢江、蔣光慈、李碩勛、應修人、黃勵、羅登賢、鄧中夏、沈澤民、顧作霖、顧順章、錢亦石、俞秀松、黃文杰、茅麗瑛、徐阿梅、項英、朱鏡我、張浩 |
工商人物 | 嚴信厚、徐潤、陳潤夫、周金箴、毛祖模、朱葆三、曾鑄、邵琴濤、李云書、孫多森、王一亭、虞洽卿、沈聯(lián)芳、貝潤生、嚴子均、宋漢章、傅筱庵、林康侯、穆藕初、秦潤卿、袁履登、聶云臺、趙晉卿、馮少山、徐寄庼、盛丕華、蕢延芳、方椒伯、王曉籟、俞佐廷、杜月笙、劉鴻生、吳蘊初、胡厥文、席文光、郭琳爽、魏如、唐君遠、朱鴻儀、劉靖基、郭棣活、王性堯、胡子嬰、劉念義、吳志超、胡世俊、葉仲若 |
文化人物 | 科技界:朱克柔、許克昌、朱清、黃道婆、任仁發(fā)、曹知白、陳椿、楊維禎、陸詠、徐復、夏原吉、倪思寬、徐樞、李至剛、徐彪、楊青、夏寅、何全、徐貫、徐光啟、盛國芳、孫元化、施沛、張漣、郁士魁、李中梓、蔣平階、顧大申、李延罡、何炫、周南、朱鴻寶、沈璠、雷大升、唐千頃、何世仁、顧錫、徐朝俊、丁佩、褚華、顧觀光、張福僖、張文虎、李善蘭、徐壽、何長治 |
教育界:黃炎培、厲麟似、楊賢江、陳鶴琴、馬相伯、胡敦復、張壽鏞、孟憲承、朱經農、平海瀾、潘序倫、劉湛恩、俞慶棠、沈體蘭、薛正 | |
文藝界:張愛玲、阮玲玉、黃協(xié)塤、蔡爾康、韓邦慶、唐麗玲、李佳白、汪康年、陳范、高太癡、孫玉聲、吳沃堯、羅振玉、席子佩、福開森、李寶嘉、金世如、孟森、張繼齋、楊篤生、張?zhí)N和、狄楚青、徐念慈、汪漢溪、林白水、楊度、包天笑、鄧實、高天梅、陳冷、裘毓芳、陳其美、高吹萬 | |
體育界:吳殳、褚士寶、薛丙、王一亭、吳鑒泉、陳鐵笙、蔣維喬、陳子正、佟忠義、吳祥麐、王季魯、徐一冰、王子平、陳微明、馬約翰、盧煒昌、吳志青、謝俠遜、向愷然、蔣湘青、陳英梅、陳公哲、陸品琳、凌希陶、龐醒躍、陳漢強、姜容樵、梁扶初、邵汝干、吳蘊瑞、王子晏、王懷琪、顧水如、張澹如、余衡之、郭希汾、陳夢漁、沈嗣良、吳澂、劉棣懷、唐豪、沈體蘭、金兆鈞、袁宗澤、吳邦偉、周德裕、沈昆男、丁景清、邱飛海 | |
衛(wèi)生界:何侃、何天祥、徐樞、何全、金學曙、李中梓、李延昰、王宏翰、李用粹、何炫、何世仁、何書田、何鴻舫、周雪樵、蔡小香、蔡香蓀、陳蓮舫、張驤云、丁甘仁、丁仲英、丁濟萬、朱南山、朱小南、朱鶴皋、包識生、惲鐵樵、夏應堂、夏理彬、曹穎甫、陳筱寶、陳盤根、余伯陶、朱子云、朱仲云、謝觀、夏墨農、祝味菊、丁福保、陸淵雷、徐小圃、徐仲才、章次公、劉民權、余無言、石筱山、石幼山、唐亮臣、顧渭川、顧筱巖、顧伯華、夏仲方、嚴蒼山、陸瘦燕、秦伯未、姚和清、章巨膺、程門雪、王子平、陳道隆、吳涵秋、楊永璇、黃文東、金壽山 |
對外交流 編輯本段
友好國家和地區(qū)
至1973年橫濱成為第一個與上海發(fā)展友好關系的城市,隨后逐漸遍布五大洲。至2013年10月,上海已與世界上53個國家的75個市(省、州、大區(qū)、道、府、縣或區(qū))結成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交流關系。在上海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已達62個。大多為總領事館,并服務于華東地區(qū)。
巴拿馬于2018年1月2日在上海設立總領事館,上海的各國駐滬領事機構突破76家。
上海合作組織
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自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2001年6月15日,6國的元首舉行首次會晤并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2017年6月9日,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這是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成立以來首次擴大。
獲得榮譽 編輯本段
2015年,當選為“2015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2015年,榮獲“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2016年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海排名第二。
2016年和2017年中國城市分級榜單第二位。
2017年12月,獲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
2017年12月24日,獲評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12月26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2017年12月29日,入選“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3月,2017中國城市綜合發(fā)展指標第二位。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游中國100城”。
2018年10月,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海排名第14。
2018年10月,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海排名第2。
2018年11月,《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第7位、中國第2位?!皣抑行某鞘兄笖怠眻蟾?,上海排名第二,為國家重要中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排名第六。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huán)境質量指數排名第3。2018年城市產業(yè)競爭力指數排名第2。GaWC發(fā)布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上海位居世界一線城市。
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游》最佳優(yōu)質旅游城市。英國皇家學會《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4位。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yè)城市排名第2。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數排名第3。創(chuàng)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4名。2018年中國城市創(chuàng)新競爭力排名第2,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huán)境綜合排名第2。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
2019年7月11日,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fā)展指數發(fā)布,上海位列全球第4位。
2019年8月9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jié)摿Τ鞘?0強榜單”發(fā)布,上海進入前20名。
2019年9月3日,公布了2019世界旅游城市發(fā)展排行榜綜合排行,上海排行第九。
2019年9月19日,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共同編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26)在倫敦和深圳同時發(fā)布。上海排名第五。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fā)布,上海排名第二。
2019年11月3日,“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發(fā)布,上海排名第10。
2019年11月12日,“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發(fā)布,上海位列第10位;“2019年全球可持續(xù)競爭力榜單”第29位。
2019年12月,上海獲新時代中國繁榮城市榮譽,2019中國城市創(chuàng)意指數榜第二名,“2019年中國康養(yǎng)城市排行榜50強”第14位,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二。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2名。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數2019”發(fā)布,上海排名第三。入選“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2020年3月,成為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
2020年6月18日,《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huán)境報告》發(fā)布,上海綜合排名第二。
2020年7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重磅發(fā)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上海上榜。
2020年8月,入選“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
2020年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lián)合發(fā)布的《機遇之城2020》報告顯示,上海綜合排名第2。
2020年9月8日,榮登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位。
2020年9月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fā)布,上海排名第5位。
2020年9月25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fā)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中,上海排名第三位。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3名。
2020年11月,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公布,上海市排名第1位。
2020年11月13日,榮獲2020亞太區(qū)領軍智慧城市榜首。
2020年11月16日,榮獲中國城市社會發(fā)展指數綜合排名百強榜(2020)第二名。
2020年11月18日,上海獲得最高殊榮——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在第三屆中國會展業(yè)國際經貿論壇上榮獲中國會展業(yè)最高獎項--金熊貓獎。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入選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2020年12月,中國天氣網發(fā)布全國省會城市抗凍排行榜,上海市排名第6位。
2020年12月4日,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發(fā)布,上海位列全國金融中心前三甲。 12月5日,2020中國城市創(chuàng)意指數發(fā)布,上海入選十強。
2020年12月8日,入選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
2020年12月12日,該城市在華東師范大學發(fā)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xié)同發(fā)展能力指數(2020)”榜單中,排名第一。
2020年12月16日,上海以總分0.741分名列2019-2020年度中國288個城市的城市品牌發(fā)展指數排名第二名。
2020年12月18日,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yè)研究中心發(fā)布《2020中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白皮書》,上海排名第2位。
2020年12月18日,由賽迪顧問數字轉型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研究白皮書》正式發(fā)布,上海排名第2位。
2020年12月21日,《2020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huán)境報告》發(fā)布,上海位居營商環(huán)境排名第2名。
2020年12月24日,位居租房壓力最大的10大城市榜單第二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列2020年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榜單第3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榜單第3位。
2020年12月28日,《中國城市數字經濟風云榜》在滬發(fā)布,上海榮獲中國區(qū)域數字經濟先鋒獎、中國城市數字經濟先鋒獎。
2020年12月28日,位列2020年全球城市500強第11位。
2021年,入選2020抖音獲贊城市TOP10。
2021年1月,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發(fā)布,上海排名第3位。
2021年1月,國家統(tǒng)計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海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232元,位居榜首。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
2021年1月,位居2020年全國城市GDP排名榜單中第1位。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全國房價排行榜第3名。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國效率“十高省”第1位。
2021年1月3日,中國337座城市(自治州、地區(qū)、盟)的海外網絡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列第1位。
2021年1月3日,2020年至2019年36城居民儲蓄排行發(fā)布,位居第2名。
2021年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fā)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fā)展報告》藍皮書,上海位居第12位。
2021年1月22日,《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jiān)測指數》報告發(fā)布,上海排名第七位。
2021年1月24日,榮登2020年中國城市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數榜,排名第3位。
2021年3月17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fā)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9)。上海蟬聯(lián)全球第三,金融科技水平升至全球第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鞏固。
2021年3月19日,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lián)合發(fā)布的《機遇之城2021》排名第2位。
2021年4月,位列2020中國城市GDP百強榜第一位。
2021年4月,榮登全國城市休閑和旅游競爭力“名列前茅30城”榜單。
2021年4月24日,新華社瞭望智庫聯(lián)合騰訊發(fā)布《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0)》,上海(第7位)被評為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
2021年5月21日,位居華頓經濟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2位。
2021年7月,“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fā)展指數”正式發(fā)布,上海排名第3位。
2021年7月,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2020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排名,上海市以82.44滿意分排名2位。
2021年8月,被商務部評為商品市場優(yōu)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區(qū)。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9月,入選《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榜單,排名第5位。
2021年10月,入選國家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試點城市。
2021年10月,上海位居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第1位。
2021年10月27日,上海首次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獎。
2021年11月,位居2021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一。
2021年11月,位列2021年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力排行榜第2位。
2021年11月19日,入選“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排名第2位。
2021年1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開展營商環(huán)境創(chuàng)新試點城市。
2021年12月,2021中國城市創(chuàng)意指數發(fā)布,上海排名第2位。
2022年1月,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出爐,上海排名第1位。
2022年2月,在2020年全國各?。ㄊ校┏擎?zhèn)居民人均工資榜單中,上海位居第二位。
2022年4月,位居2021年GDP城市30強榜單第1位。
2022年6月30日,華頓經濟研究院在上海發(fā)布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海位居第二位。
2022年7月23日消息,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正式發(fā)布,上海位居第二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