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Thinking on logic )也叫理論思維、抽象思維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使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積極反映對現(xiàn)實的理性認知過程。
邏輯思維是人類理解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階段)與形象思維不同,它的特點是抽象,是感性認識的形式(感覺、知覺、表象)根據(jù)所獲得的材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使用“概念、判斷和推理”邏輯思維形式,如對“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和具體化”把平等思維方法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關系。無論是讀書學習,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都需要用到邏輯思維,比如用邏輯思維整理知識點以便更好的理解,用PREP的邏輯結構表達清楚等等。通過邏輯思維,人們可以有效地把握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進而客觀地認識整個世界。
邏輯思維的理論基礎是邏輯學,起源于中國古代、古希臘和古印度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古代邏輯、中世紀邏輯、現(xiàn)代邏輯與現(xiàn)代邏輯”在四個時期中,古代和中世紀的邏輯是傳統(tǒng)的演繹邏輯,現(xiàn)代邏輯強調歸納法和科學方法論,現(xiàn)代邏輯主要是數(shù)理邏輯,用數(shù)學方法研究演繹方法。
概念釋義 編輯本段
邏輯
邏輯” 這個詞是從英語邏輯音譯過來的,英語邏輯是從希臘語翻譯過來的。在希臘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事物的法則、秩序、理性、思維、言辭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在不同的語境中“邏輯”有不同的含義,如:歷史的邏輯”指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說話、寫文章要有邏輯性”指的是人類思維的規(guī)律、規(guī)則;現(xiàn)代邏輯、辯證邏輯”指的是一門研究思維的邏輯;強盜的邏輯、資產(chǎn)階級的邏輯”是指一定的立場、觀點等;邏輯思維”邏輯學通常是指研究思維形式的結構和規(guī)律的科學。
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信息的主動操作,如獲取、存儲、提取、對比、篩選、判別、整合、表達等等。簡單來說,思維就是人認識現(xiàn)實世界的時候“動腦筋”的過程。思維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概括和間接反映,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狹義思維是心理思維,特指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思維中的抽象思維■認識事物過程中的感性認識(感覺、知覺,表象)獲得的感性材料和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總結出事物的共同屬性,然后文字就固定下來,形成了“概念”,以概念為基本單位,結合判斷、推理和其他形式的思維,并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和具體的思維方法來進行思維活動,從而實現(xiàn)理性認識事物的過程。在形成概念、判斷和進行推理、在論證的邏輯思維過程中,也必須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從而保證思維的正確性。
產(chǎn)生發(fā)展
邏輯思維的理論基礎是邏輯學,邏輯思維是在邏輯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邏輯學有三個搖籃,即中國古代著名的科學(辯學)古希臘分析與古印度研究。在中國先秦時期,墨子和墨子的弟子們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寫了中國 s第一部邏輯經(jīng)典《 墨經(jīng)》,并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其中已經(jīng)有了概念、 判斷、關于推理等問題的討論。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寫了 《工具論》,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人類的思維范疇和概念、判斷、 推理、證明等問題。
173356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創(chuàng)立了歸納邏輯(一種傳統(tǒng)的形式邏輯),寫了《新工具論》。173356年底,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首次提出用數(shù)學方法研究邏輯,成為數(shù)理邏輯的創(chuàng)始人,形成了現(xiàn)代形式邏輯,即使用一套人工語言(符號與公式)對邏輯思維形式進行一系列演繹。辯證邏輯是研究辯證思維規(guī)律的科學,即辯證思維的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恩格斯首先明確地把這種邏輯稱為辯證邏輯。
形式概念 編輯本段
邏輯思維有三種主要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在邏輯思維中,人們依賴于獲得的感性材料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是對事物共同屬性的總結,是通過固定的文字形成的“概念”然后以概念為基本單位進行思考。單一的概念往往不足以全面反映事物,也不足以恰當?shù)乇磉_人 的思想,所以有必要結合概念“判斷”是什么),從而認識對象。但很多時候知道“是什么”It 這還不夠我們需要知道“為什么”,這又要求人們?nèi)?zhí)行“推理”從一些已知的事物中認識未知的事物。這就是邏輯思維的理性認知過程。
這個概念就是人腦思考是對的“人們積累的感性材料的生活實踐”進行“反復比較、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如加工,得到一般性質和本質的東西,這些一般性質和本質的東西“用詞語表示出來”就是概念。概念一般都有內(nèi)涵和外延,比如“人”這個概念,內(nèi)涵是“一種區(qū)別于其他生物的有情感有理性的動物”,外延是“所有的人,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有各種各樣的特點”這個概念是人們做出判斷、掌握推理論證的基本要素和概念的邏輯知識,有助于人們準確使用概念,正確思維。
判斷
判斷是肯定或否定思維對象的一種思維形式,其內(nèi)容是事物之間聯(lián)系或關系的邏輯反映。判斷可分為真判斷和假判斷,判斷的形式包括簡單判斷(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和復合判斷(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設判斷和否定判斷等)
推理
推理是指從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中得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有三種基本類型: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也可以稱為三段論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是一種從規(guī)律到現(xiàn)象的推理,如:罪犯害怕法律制裁(大前提)兇手是個違法者(小前提)所以兇手害怕法律制裁(結論)2歸納推理是一種從具有特殊性的個別前提推導出普遍結論的推理常見的歸納類型包括完全歸納推理和簡單枚舉,如“金導電,銀導電,銅導電,鐵導電,鋁導電,所以一切金屬都導電”是簡單的枚舉歸納推理。3類比推理是基于兩個物體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通過比較推斷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如:因為A=B,所以A具有屬性A、b、c、d,B有屬性a、b、c,所以B也有屬性d。
主要特征 編輯本段
邏輯思維主要有“抽象性”和“確定性”兩大特征。邏輯思維就是人用概念、判斷、推理和其他形式的思維,對于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與直接的感性認識相比,邏輯思維的理性認識是抽象的,抓住具體對象的本質,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與經(jīng)驗主義的不確定性相比,確定性是邏輯思維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因為邏輯思維有真有假、是非、對錯是目標,思維上需要概念、命題和推理是確定性的,只有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確定的、只有命題真假,推理過程合理清晰,人們才能進行正確有效的邏輯思維。
規(guī)律分類 編輯本段
邏輯思維定律說的是人在進行邏輯思維(形成概念、判斷和進行推理、論證)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它是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從不同側面體現(xiàn)了正確思維的主要特征“確定性”保證思維的正確性。
同一律
同一性意味著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個概念、命題和其他形式的思維必須保持一致性和確定性。 用公式表示“A是A”a指同一思維過程中的任何概念、命題和其他形式的思維。當a代表一個概念時,“A是A'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必須相同,例如“杜鵑”這個概念可以代表一種花、一只鳥或一個人 的名字,在同樣的思考過程中“杜鵑”你可以 不要既指花又指鳥;當a代表一個命題時,“A是A'意味著命題的判斷和推理必須是相同的、確定的,即“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在邏輯思維中,如果你不 不遵守同一律,它會出現(xiàn)“混淆概念、偷換概念”或者“偷換論題、轉移論題”的錯誤。比如“北大的學生學很多科目,張三是北大的學生,所以張三學很多科目”你犯了一個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前一個概念是北大學生,后一個概念是張三)再比如“學習要講究方法,方法對了才能提高成績。但是我對數(shù)學更感興趣,所以我的數(shù)學成績更好如果我對英語不感興趣,我的英語成績會更差。這個論題就犯了“轉移論題'的邏輯錯誤(把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轉移到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上來)
矛盾律
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說的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矛盾或對立的思想不可能同時都是真的,至少其中一個是假的。它是用公式表示的“A不是非A”a指同一思維過程中的任何概念或命題。簡單來說,就是要保持思想的一致性,不要犯罪“自相矛盾”或“兩可”的錯誤。例如,黑色和白色可以 同時也不能確定,而且今天是星期一,今天不是星期一。
矛盾律只在同樣的思維過程中起作用,需要同樣的時間、在同一關系下,不能對同一思維現(xiàn)象作出兩個相反的命題,但如果在不同時間或從不同方面對同一思維現(xiàn)象作出相反的命題,則不構成邏輯矛盾,也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換句話說,矛盾律并不否認客觀事物的矛盾性。
排中律
排中律說的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具有矛盾關系和下級對立關系的判斷不可能同時都為假,至少其中一個為真。它是用公式表示的“A或者非A”A和非A表示矛盾的概念或判斷。比如“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和“亞洲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這兩個矛盾的判斷不可能同時為假,其中一個必須為真。
排中律”和“矛盾律”兩者都在矛盾的判斷中起作用,而矛盾律強調“二者不能同真',排中律強調“二者不能同假”矛盾律和排中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兩種矛盾判斷的邏輯特征。矛盾律適用于兩個具有上位對立或矛盾的判斷,排中律只適用于兩個矛盾的判斷和下位對立的判斷;違反矛盾律的是“自相矛盾”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s是“兩不可”和“未置可否”的邏輯錯誤;矛盾律可以從真理中推斷謬誤,消除思想的邏輯矛盾,進行間接反駁排中律可以去偽存真,消除思維的歧義,進行間接論證。
充足理由律
充分理由定律說,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一個斷言被確定為真,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它是用公式表示的“a為真,因為B為真,B可以推導出a”作為充分理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原因本身應該是真的,也就是說,“B”要真;理性與判斷之間必然有一種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即通過“B”能推出“A”遵守這兩個條件(要求)論點正確,令人信服。
充分理由法則可以保證思維的論證,如果違反了就會導致“理由虛假”和“推不出”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太陽月亮和星星都繞著地球轉”你用錯誤的理由犯了一個邏輯錯誤,“他摔斷了腿,因為他經(jīng)常跑步”我犯了一個邏輯錯誤,我不能不要推出去。
思維方法 編輯本段
邏輯思維方法就是人使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方法是人們獲取間接知識或探索新知識的邏輯工具,也是人們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進行思想創(chuàng)新的前提。邏輯思維方法經(jīng)歷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的以三段論推理為基本內(nèi)容的形式邏輯,再到演繹邏輯、現(xiàn)代歸納邏輯辯證邏輯等。邏輯思維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等。
演繹和歸納
歸納法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式,通過幾個特例進行推理(分析、概括、總結)得出一個總的結論或用幾個判斷作為論據(jù)來證明一個論點或話題。演繹是一種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式,即通過已知的一般知識(原則、道理、結論、論點等)證明或推斷一個單獨的論點作為論據(jù)。歸納法和演繹法是兩種對立的邏輯思維方法,但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演繹推理的一般知識來源于歸納推理的概括和總結;歸納過程的分析、合成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概念、范疇)我們需要依靠以前人們積累的一般理論知識的指導。
分析和綜合
分析就是把事物分解成屬性、部分和方面,分別研究和表達的思維方法。綜合就是各種屬性的分解、結合部分和方面來研究和表達的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轉化的關系:通過分析,人們 對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可以變得更加具體、細致、深入;通過綜合,人與自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可以變得更加全面、周延。兩者結合才能成為完整的一個、科學的方法。
抽象和具體
抽象和具體的意義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種認知方法:抽象是指從整體中分離出對象各方面的屬性或關系、提取和分別學習的認知方法;具體地說,是指綜合關于事物各方面屬性和關系的抽象知識,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起來,完整而深刻地反映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方法。
人與自然的過程s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從感性具體開始,進入抽象思維,然后在思維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從具體到抽象,是從具體出發(fā),通過分析研究,形成抽象概念和范疇的思維方法;從抽象到具體,是從理論上再現(xiàn)研究對象的一種思維方式。例如,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研究,找出論點和論據(jù),形成論文體系的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寫論文的過程就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
主要應用 編輯本段
人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需要運用邏輯思維。例如,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人們需要知道文章或書籍的要點、難點進行歸納、推理和判斷,從而達到更好的理解。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找出問題的關鍵點、難點,看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注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曾指出:我不 我沒有什么特殊才能,但我喜歡刨根問底。這個尋根挖底的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運用和鍛煉過程。比如看一些偵探或者推理類的書、電影、制作動畫時,人們還需要將邏輯思維應用到內(nèi)容中、跟著痕跡走,這樣你能更好地理解它。
在應用邏輯思維的過程中,人們也總結出了一些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邏輯思維的框架和模型,如:
PREP結構
Preparation is the key point(觀點)Reason(理由)Exle(舉例)Point(觀點)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預備結構是會話中清晰表達的邏輯結構、講演、或者文案,先簡潔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結論或主張P;然后說出支持結論r的依據(jù);然后用具體案例或者實際數(shù)據(jù)、提高結論或意見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最后,重申結論,確保你想傳達的信息已經(jīng)傳達了。
金字塔原理
黃金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公司的芭芭拉公司·明托(Barbara Minto)1973年提出。金字塔一般可以分為“塔尖、塔身、塔基”三個部分,黃金金字塔原理是根據(jù)金字塔的結構將金字塔分成垂直的結構(塔尖→塔身→塔基)和橫向結構(塔身和塔身、塔基與塔基之間的邏輯結構),在思考、表達、寫作時,要像金字塔結構:整體把握縱向結構,突出重點(先說結論,再統(tǒng)一上面)把握具體內(nèi)容中的橫向結構,突出層次性和邏輯性,即對內(nèi)容進行分類分組并遵循“邏輯遞進”原理,各組具體內(nèi)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分解、拆分、把內(nèi)容一層一層的整理呈現(xiàn)給別人。這樣不僅能讓你的思路清晰,也能讓別人更好的理解。
6W3H分析法
6W3H是九個英文單詞或短語的首字母,6W指的是什么、Where、Which、When、Who、Why What does 3H mean、how much、how many how much。分析問題時,可以根據(jù)這九個字提出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比如:What(發(fā)生了什么問題、是什么導致了這個問題),Where(問題發(fā)生在哪里),Which(問題發(fā)生在哪個對象上),When(這個問題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Who(這個問題和誰有關,核心人物是誰),Why(為什么是這個問題),How(是什么造成了這個后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how much(這個問題造成了多大的損失,)How many are there in (實際損失是多少)通過對6W3H分析方法的仔細梳理,人們可以準確快速地分析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和一些解決方法。
有很多常用的邏輯思維框架或工具,比如PDCA循環(huán)、SOP流程制作、5W分析法、MECE原則/邏輯樹、矩陣圖(如“SWOT分析”流程圖(如“價值鏈”關系圖(如“五力模型”等。
價值意義 編輯本段
人們在邏輯思維中只使用概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等思維方法可以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轉化,得出科學結論,解決各種問題。沒有這些思維方法,人的形成和發(fā)展就無從談起的認知能力是不可能的。
學習邏輯思維的相關知識:它能幫助人們正確思考,提高思維品質,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獲取新知識,有所發(fā)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它可以幫助人們邏輯地表達和論證自己的想法,實現(xiàn)清晰的概念、判斷恰當、講道理合乎邏輯,讓人說話、寫文章中心明確、清晰,結構良好,有說服力;它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分析謬誤,指出問題,維護真理;同時,它也有利于人民 全面的、動態(tài)地把握客觀事物,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