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故城遺址
樓蘭故城遺址,又稱樓蘭古城遺址,是西域故國樓蘭的建筑遺址,位于巴音郭楞蒙故自治州若羌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樓蘭故城整個遺址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占地108240平方米,東墻長約333米.5米、程楠墻有329米、向西向北327米,遺存主要包括官邸、民居、佛塔、祭壇、燧臺。
樓蘭故城至少建于西漢,4世紀末左右廢棄。1900年,瑞典冒險家斯文·赫丁發(fā)現了樓蘭故城遺址,然后英國考故學家斯坦、日本僧人瑞昌立花也參觀了樓蘭遺址這是一座故老的城市。從1927年開始,中國開始對樓蘭故城進行調查研究,但并沒有真正到達樓蘭故城遺址。1962年,人民日報公布了樓蘭故城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中國學者首次到達樓蘭故城,重新標定了樓蘭故城的邊長和經緯度,并出土了木簡、大量金銀器皿等文物。1988年,樓蘭故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11日,新疆樓蘭文物保護站更名為樓蘭工作站,提升了樓蘭文物保護和文化研究能力。
樓蘭故城遺址是絲綢之路上最著名的故都,是東西方的故代政治、經濟、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是漢晉時期中原王朝所轄西域的軍事重鎮(zhèn),對于研究中西交通非常重要、東西方文化交流與中國文化的聯系對研究樓蘭地區(qū)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維護國家統一、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文化研究和綜合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地理環(huán)境 編輯本段
位置境域
樓蘭故城遺址位于羅布泊西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地帶,現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故自治州若羌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它位于若羌縣西南220公里,庫爾勒市西北340公里,孔雀河以北16公里,羅布泊以東28公里。地理坐標是東經89° 55′22″,北緯40° 29°′55″。
氣候地貌
樓蘭故鎮(zhèn)遺址位于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塔里木盆地東部,地形封閉,遠離海洋,四面環(huán)山,海洋濕潤的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稀少,蒸發(fā)量大,空氣極其干燥屬于大陸性沙漠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夏冬長,春秋短。這個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是10度.7—11.5℃,年降水量只有17.4毫米,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3100小時,光熱資源豐富,日溫差大于年溫差,有大風沙塵天氣,有沙塵暴,有戈壁地貌、沙漠和鹽堿海灘占主導地位。
總體布局 編輯本段
樓蘭故城遺址是一個東南稍寬,西北較窄的不規(guī)則正方形城墻是夯筑的,南北墻中間有個缺口,可能是城門東墻長約333米.5米、程楠墻有329米、西北各327米,總面積108240平方米。遺址內的故河道遺存,從城西北角,通過三間房官遺址的背面,延伸至城東南角,基本呈對角線交叉水道北端與流經故城北部附近的主河道相連,南端與流經故城北部的主河道相連,應為人工開挖。樓蘭故城遺址的布局以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故水道為依托,分為兩個區(qū)域東北地區(qū)的遺跡很少,主要是寶塔及其附近的建筑;西南部遺存相對較多,除三間房政府辦公區(qū)外,西部和南部仍有大小院落。
建筑遺址
現存的樓蘭故城遺址主要包括官?。ㄈg房)民居、佛塔、祭壇、燧臺。
官衙:冠亞位于城市的西南部,東北靠近故運河這棟樓有三棟并排的土坯房,是這座城市最高的建筑除屋頂消失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從中發(fā)掘出大量漢文文獻。整個建筑呈現“門”該地區(qū)的中心是三個土塊制成的房子,從東到西長12.5米,南北寬8.5米??偯娣e達106.25平米,其中中室較寬,東西室較窄。
民居遺址:故城西部、南部都是住宅區(qū)。其中,西部住宅區(qū)有幾組大房子,測量面積為350平方米房子的南北兩側都有側門,里面還有一個前廳前廳兩邊有廂房,前廳后面有一個大廳大廳的其他三面都有相互連通的套房。南方住宅區(qū),單間多,低矮簡陋,面積還不如大房子。住宅遺址的所有屋頂墻壁都已消失,遺址上的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大量的紅柳、蘆葦以及木料。
佛塔:樓蘭老城的佛塔高約10米,形似碗這是這座城市最高的建筑。佛塔由塔基、塔身、塔頂由八角鼓組成,用土坯和木頭建成中間填土,塔頂呈圓柱形,已被極度破壞塔上還有許多小洞,可能是早期到達者為了探寶而挖的。佛塔共分九層,塔基有三層,均為夯土,其中第三層殘留有陶器殘片。第四層夯土混土塊,第五層到第九層用土塊砌成佛塔南面還有一處大型建筑遺跡,可能是寺廟遺址。城外佛塔有兩處:一座位于城北東側,殘高約6米,由塔基組成、這座塔由兩部分組成塔的中心是一個圓形建筑,周圍是許多彩色的佛教內容的壁畫;另一個地方,位于城東北面,只有一個佛臺,大約4個—5米,有一個1米見方左右的大洞,可能是小偷挖文物造成的。
故渠道:在老城區(qū),有一條從東到西貫穿全城的石渠遺跡,河寬8-10米,現深0.5米左右。西北端穿過城墻與城郊故河道相連,東南端穿過東城墻流向羅布泊。老城像一條中軸線,分為東北和西南兩部分。
祭壇:祭壇遺址位于郊區(qū)東北約兩公里處的一座寺廟里它由土塊建成,剩余高度約為4—5米,一般認為這里是帝王祭祀天地之神及其祖先的地方。
燧臺:泰臺遺址在老城西北約5公里處,殘高約10米,基寬約20米內部和外部結構是不同的內部以夯土為主,外圍用土塊壘砌,中間夾有小木條和紅柳條是漢代遺物,魏晉重修。
文物遺存 編輯本段
自1900年樓蘭古鎮(zhèn)遺址被發(fā)現以來,在古鎮(zhèn)及其附近發(fā)掘了大量的木簡、紙文書、各朝代錢幣、石器、陶器、銅器、鐵器、鉛器、漆器、木器、玉器、玻璃器、骨器、金銀器、絲、毛織品殘片銅器、料珠、金銀戒指、耳環(huán)和玻璃器皿碎片等文物。1901年,瑞典人斯文·何定在樓蘭古城遺址中發(fā)掘出大量漢字、傳盧文木簡、紙質文獻和部分粟特文獻,以及精美的絲毛織品等一批文物。1906年,英國學者斯坦在樓蘭古城遺址發(fā)掘出173枚木簡46份紙質文獻和雕刻佛像、佛像木座、各種木飾件、絲綢毛織品等大量精美文物。1909年,日本高僧立花祖Zuicho Tachibana在樓蘭古城遺址發(fā)掘了一批魏晉時期的中國木簡、李柏文書、木雕佛像等文物。1914年,斯坦因再次進入樓蘭老城遺址,發(fā)掘中國紙質文獻、法律文木簡等一批文物。
1980年,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樓蘭古城進行了考察,出土了63件木簡2件紙質文獻和石器、陶器、銅器、鐵器、鉛器、玻璃器、骨器、金銀器等文物797件。古郊發(fā)現兩座墓葬,出土織錦、綺、有銘文的刺繡掛毯等絲織品75件“延年益壽”錦、延長壽命的后代”錦、延長一 的生命和保存一個 的孩子”錦、長壽,錦繡,登高,錦繡”等53件。在官衙(三間房)宅址遺存中有大量漢文文獻,少量巴魯文和木尺子、殘筆、漆制品、陶器金屬制品和一些日常用具等。
保護開發(fā) 編輯本段
保護
1962年,人民日報公布了樓蘭古城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樓蘭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若羌縣文物局撥付專項資金,由若羌縣文物局撥付、巴州文物管理所、若羌縣文物管理所評樓蘭古城遺址中的佛塔、三室等部位進行局部維修加固。200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委托巴州文物保護管理所實施《樓蘭故城遺址鐵質圍欄工程》,圍欄長550米,次年竣工。
2010年,在樓蘭古城發(fā)現110周年之際,《樓蘭故城遺址》被制成了一枚特種郵票,在全國發(fā)行。7月3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樓蘭故城遺址》舉行啟動儀式。一套《樓蘭故城遺址》特別郵票由兩枚郵票組成,分別以寶塔和三間房為主要設計元素,畫面采用暖色。2007年,樓蘭古城遺址被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聯合申報。
2013年10月11日,為提高文物保護水平和辦公條件,新疆樓蘭文物保護站更名為樓蘭工作站,將成為集樓蘭文物保護和文化研究為一體的工作機構。該工作站的建成使用將突破樓蘭遺址保護的局限,對打擊盜竊起到重要作用、對提高樓蘭古城遺址的保護水平具有標志性意義工作站還將成立專門的樓蘭文化研究機構,更好地傳承和保護樓蘭文化。
2019年11月,樓蘭古城三宅佛塔遺址平臺出現不同程度坍塌次年6月13日,中鐵研究院西北院文保中心開始搶救樓蘭古城三宅佛塔遺址。11月30日,工程竣工,兩處遺址再次恢復原貌。
2020年3月29日,警察雅克夫·亞森在藍欣高鐵吐哈站查獲樓蘭地區(qū)非法倒賣文物176件同年5月,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成立“3·29”倒賣文物專案組進一步偵查行動,在鄯善縣對39名涉案嫌疑人的住處進行了搜查、繳獲各類文物2649件。次年1月,一起倒賣文物的大案告破。
開發(fā)
1964年,中國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無人地帶爆炸成功羅布泊的土地,樓蘭成了軍事禁區(qū)為了保護樓蘭遺址 作為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沒有被開發(fā)成一個旅游景點,也沒有對游客開放。樓蘭古城遺址出土文物,位于若羌樓蘭博物館、霸州博物館展覽。
2018年9月,巴州若羌縣政府與CYTS房地產集團——新疆青旅投資有限公司聯合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力開展樓蘭古城修復和樓蘭古城影視基地建設。樓蘭古城修復及樓蘭古城影視基地建設項目位于巴州若羌縣境內315國道1572公里處,5.5公里,建設內容包括樓蘭古城復制工程、樓蘭古城影視基地建設項目、樓蘭文化研究院、樓蘭文化博物館、樓蘭古城驛站、樓蘭古城旅游商品街、樓蘭古城美食街、樓蘭酒堡等。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