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藍鴉
冠藍鴉(學名:Cyanocitta cristata)是雀形目鳥科冠藍屬鳥類。冠、背、翅和尾上的羽毛為藍紫色或淡藍色,面部為白色。腹部為米色,頸部的黑色衣領延伸至頭部兩側。初級飛羽和尾羽有黑色、天藍色和白色條紋。喙、眼睛和腿都是黑色的。頭上有一個明顯的皇冠,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起伏。喙至尾長22~30厘米,重約70~100克,翼展34~43厘米。
冠藍鴉北至加拿大南部,覆蓋美國中部和東部的全部地區(qū),南部以得克薩斯州東北部和佛羅里達州為界,西部以落基山脈的東部山麓為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冬范圍擴大到美國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和加拿大西南部。在落葉林和針葉林中繁殖和棲息在城市和郊區(qū)很常見。
冠藍鴉是雜食動物,它的飲食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包括橡子、山毛櫸堅果、各種種子、谷物、漿果和水果。同時,它也吃許多節(jié)肢動物,如毛蟲、甲蟲、蝗蟲和蜘蛛。偶爾,它們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如小型嚙齒動物、青蛙甚至小雞。
冠藍鴉繁殖時,會在離地面3-10米高的樹上筑一個杯狀的巢。雄鳥和雌鳥都參與收集材料和筑巢。一窩產(chǎn)2~7枚卵,顏色從淡黃色到淡綠色或藍色不等,有褐色斑點或斑塊。小雞孵化需要16~18天,當它們破殼時,它們是無毛的。17~21天后,它們長出羽毛并離開巢穴,與父母一起生活一到兩個月后,它們獨立傳播。分類學
在英國博物學家馬克·凱茨比于1731年出版的《卡羅萊納州、佛羅里達州和巴哈馬群島自然史》一書中,冠藍鴉首次被描述為異食癖者。后來,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在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統(tǒng)》第十版中將其命名為雞冠花。19世紀,法國鳥類學家查爾斯·呂西安·波拿巴在1838年將藍鴉描述為Cyanocorax cristatus。英國博物學家和鳥類學家休·埃德溫·斯特里克蘭在1845年確定了藍烏鴉的學名。藍鳥的通用名來自希臘語單詞“kyaneos”(藍色)和“kitta”&“kissa”(嘰嘰喳喳的鳥和松鴉),這意味著這種鳥的頭部、頸部、背部和尾部都有明亮的藍色羽毛,它們的歌聲響亮、持久而多變。具體的修飾詞cristata來自拉丁語,意思是顯眼的藍色皇冠。
亞種分化 編輯本段
一般認為冠藍松鴉有四個亞種,但由于細微的差異和較低的分化程度,這些亞種本質上是漸進的群體變異。內(nèi)陸亞種的分布沒有明確的界限,沿海亞種的分布界限更為明確。
冠藍鴉的北方亞種藍松鴉:擁有暗藍色羽毛的最大亞種,分布于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冠藍鴉命名為冠藍松鴉亞種:體型中等,羽毛呈亮藍色,分布于美國東南沿海從北卡羅來納州到德克薩斯州,但不包括佛羅里達州南部。
冠藍松鴉的內(nèi)陸亞種Cyanocitta cristata cyanotephra體型中等,背部羽毛呈深藍色,與白色腹部形成鮮明對比。它分布在美國內(nèi)陸,其活動范圍與北方亞種一致。
冠藍松鴉佛羅里達亞種Cyanocitta cristata semplei:最小的亞種,羽毛顏色與北方亞種相似,分布于佛羅里達州南部。
形態(tài)特征 編輯本段
藍松鴉從喙到尾巴長22-30厘米,重約70-100克,翼展34-43厘米。關藍鳥體型的地理差異符合伯格曼定律。緯度較高的康涅狄格州種群平均體重高達92.4克,而來自溫暖的佛羅里達州南部的冠藍鴉平均體重僅為73.7克。頭上有一個明顯的皇冠,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起伏。當興奮或具有攻擊性時,皇冠會高高升起。受到驚嚇時,頭冠會像刷子一樣向外張開。
冠藍松鴉的羽冠、背部、翅膀和尾巴呈藍紫色或淺藍色,面部為白色。腹部為米色,頸部的黑色衣領延伸至頭部兩側。初級飛羽和尾羽有黑色、天藍色和白色條紋。喙、眼睛和腿都是黑色的。雌性和雄性的外觀相同,雄性略大。頸背部、面部和喉部的黑色羽毛因個體而異,有助于相互識別。與大多數(shù)其他藍色調的鳥類一樣,冠藍松鴉的顏色不是色素的反射,而是光線干擾羽毛內(nèi)部結構的結果,羽毛的真正顏色是黑色。
動物叫聲 編輯本段
藍鳥可以發(fā)出許多不同的聲音,唱歌的方式因人而異。像其他鴉科動物一樣,藍鴉冠也是一個出色的聲音模仿者,圈養(yǎng)的個體有時會模仿人類的語言和貓叫。在野外,藍鳥可以模仿同一棲息地的一些猛禽的聲音,尤其是紅肩和紅尾鳥是最常見的模仿對象。它們有時會在接近喂鳥器時模仿猛禽的聲音,欺騙附近的其他鳥類離開,然后接管。
藍松鴉的叫聲具有大多數(shù)松鴉的典型特征——多變,但最常見的叫聲是警報,像海鷗一樣大聲尖叫。19世紀的美國作家亨利·大衛(wèi)·梭羅曾將這種哭聲描述為“一種像鋼鐵一樣持久、尖銳而冰冷的尖叫”。
當感到焦慮時,藍鳥會發(fā)出尖銳的叫聲,并利用這種聲音團結起來對抗猛禽等潛在的捕食者,并將它們從鳥巢中趕走。在密切的種間交流中,冠藍松鴉也使用極其安靜的叫聲。這些叫聲中最獨特的一種被稱為“生銹的水泵聲”,因為它與老式手動水泵發(fā)出的聲音非常相似。
藍松鴉也能發(fā)出類似“kloo-loo-loo”的愉快哨聲。它們的歌聲輕柔而委婉,鳥類學家將其描述為“咔噠聲、咕咕聲、嗡嗡聲、吱吱聲和流暢音符的柔和而美妙的聲音”。一首歌可能會持續(xù)2分鐘以上,小雞在六個月大時就能掌握完整的歌曲。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分布范圍:冠藍鴉分布在加拿大北部地區(qū)(包括阿爾伯塔省東部到魁北克省南部和大西洋四?。?,覆蓋整個美國中部和東部地區(qū),南部以得克薩斯州東北部和佛羅里達州為界,西部以落基山脈東部山麓為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西部城市化帶來的植被變化(觀賞樹木種植和景觀美化)為冠藍鴉西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冠藍鴉利用這種被其他鴉科忽視的棲息地,將越冬范圍大大擴大到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和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太平洋沿岸地區(qū)。
棲息地:冠藍鴉可以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棲息地,包括佛羅里達州的松林和安大略省北部的云杉-冷杉林。在茂密的森林中很少見,尤其是在含有山毛櫸、榛樹和橡樹的混交林中。冠藍鴉對人類活動的適應性較強,可棲息于公園、花園和居民區(qū)。它只需要幾棵大樹就能繁殖成功,這在城市和郊區(qū)很常見。在城市中,觀賞樹木種植和園林綠化形成的落葉林和混交林也是冠藍鴉的良好棲息地。
生活習慣 編輯本段
遷徙:冠藍松鴉是唯一一種從北向南遷徙的新大陸松鴉,每年有成千上萬只沿著大西洋海岸和五大湖地區(qū)遷徙。遷徙的冠藍鴉通常由6-100只松散的鳥群組成,它們只在白天旅行,從早上開始,中午短暫休息后繼續(xù)旅行,遷徙距離不超過幾百公里。在安大略省的雷霆角國家公園,偶爾會觀察到多達3000只冠藍鴉在一天內(nèi)聚集在一起穿越伊利湖。
春季遷徙通常從4月左右開始,持續(xù)到6月;秋季遷徙從九月開始,十月結束。不是所有的冠藍松鴉都會遷徙。根據(jù)康奈爾大學鳥類實驗室的估計,只有不到20%的冠藍鴉會遷徙。在分析了美國東北部三個州10.2萬只藍松鴉的重捕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89%的藍松鴉種群沒有遷徙,其余11%的藍松鴉在冬季遷徙到了美國東南部各州。關于冠藍鴉的遷徙傾向與年齡的關系,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在美國東北部各州,年輕個體更喜歡遷徙,隨著年齡的增加,冠藍鴉逐漸趨于不遷徙,但這一規(guī)律可能不適用于北緯40°以南的種群。
近年來,冠藍鴉的遷徙率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繁殖區(qū)的食物供應增加。鳥類的遷徙習性與可利用的食物來源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后院食鳥者的出現(xiàn)可能是關藍鳥遷徙減少的原因之一。
覓食行為:藍松鴉是雜食動物,其中75%是植物性食物,包括橡子、山毛櫸堅果、各種種子、谷物、漿果和小水果。同時,它們也吃許多昆蟲(占22%),尤其是毛蟲、甲蟲和蝗蟲。食譜還包括蜘蛛、蝸牛、鳥蛋、小型嚙齒動物、青蛙甚至小雞,腐肉和人類丟棄的腳也很受歡迎。
關藍鳥在吃堅果時用爪子抓住它們,然后用他有力的喙啄開它們。有時食物被儲存起來,橡子和山毛櫸堅果被帶走并藏在樹葉、草地或空心樹下。秋冬季節(jié)儲存食物比較常見。它們喜歡從喂鳥者那里拿面包和葵花籽,藏在樹木和灌木下以備將來食用。冠藍鴉一次最多可攜帶5顆橡子,其中喉袋中有2~3顆橡子,嘴中有1顆橡子,喙尖有1顆橡子。鳥類學家用無線電發(fā)射器對六只冠藍鴉進行的研究表明,每只鳥在整個秋季可以儲存3000 ~ 5000顆橡子。
藍松鴉因其欺負其他鳥類的兇猛和攻擊性而受到批評,但其攻擊性實際上遠低于許多其他物種。佛羅里達州的一項研究指出,紅腹啄木鳥、紅頭啄木鳥、佛羅里達松鴉、普通八哥和灰松鼠在喂鳥者中比冠藍松鴉更占優(yōu)勢,經(jīng)常阻止后者獲得食物,而鷓鴣、哀鴿、白翅哀鴿、嘲鶇和北美紅雀偶爾可以壓制它們。冠藍松鴉有時會在接近喂鳥器時模仿猛禽的聲音,欺騙附近的其他鳥類離開,然后趁機接管喂鳥器。
蟻?。簱Q羽期間,冠藍松鴉會洗一次螞蟻浴。所謂蟻浴,是指用螞蟻噴灑的蟻酸來清洗和梳理羽毛。藍松鴉是螞蟻浴中的皇冠,它會用喙叼起螞蟻,并將其放在翅膀下。一種理論指出,這種特殊行為是由新羽毛生長引起的皮膚刺激引起的,螞蟻的蟻酸可能對其有緩解作用。除了螞蟻,鳥類還使用各種替代材料為螞蟻洗澡,如水果、煙草、芥末和醋。一位馴養(yǎng)藍松鴉的觀察者發(fā)現(xiàn),一只鳥會用各種苦啤酒、酸果汁和護發(fā)素來洗螞蟻??;他的另一頂王冠“藍鳥”只愛護發(fā)素。1949年,達拉斯自然歷史博物館飼養(yǎng)的一種冠鳥藍鴉也表現(xiàn)出類似的行為。據(jù)觀察,每當?shù)厣嫌幸桓紵南銦煏r,這只鳥都會立即撿起香煙,用燃燒的一端摩擦它的主要飛行羽毛,直到燃燒的煙草被擦掉。
除了上述功能外,冠藍鴉的螞蟻洗澡行為還有另一個目的——安全進食。這一理論指出,由于螞蟻在受到威脅時會噴射蟻酸來自衛(wèi),如果直接進食,它們將不可避免地被這些分泌物所傷,因此鳥類通過羽毛的摩擦消耗螞蟻分泌的蟻酸,從而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進食螞蟻。目前,已有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對實驗環(huán)境中藍松鴉和阿勒格尼螞蟻的觀察表明,螞蟻浴很可能是螞蟻有害分泌物的一種取食策略。
播種者:殼斗科(殼斗科)植物被生物地理學家認為是典型的K對策生物,其沉重的堅果種子不具備廣泛傳播的能力。然而,關藍鳥對堅果的處理和儲存極大地促進了殼斗科植物的傳播和定殖。美國弗吉尼亞州布萊克斯堡的一項研究指出,關藍鴉在28天內(nèi)運輸和儲存了多達13.3萬顆來自11棵沼澤橡樹的橡子。母樹和儲存地點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1公里,記錄的最長運輸距離為4-5公里。同時,冠藍松鴉用落葉覆蓋橡子,客觀上保護了種子和胚根免受干燥的傷害,對種子萌發(fā)和早期生長有很大幫助。這種傳播機制幫助殼斗科在末次冰期后以非??斓乃俣认虮蓖七M,傳播速度不亞于風傳播種子的樹木。
天敵與對策:關藍杰的飛行速度并不快,大約每小時32~40公里。飛行時,他的身體和尾巴保持水平,翅膀緩慢扇動。它緩慢的飛行速度使它很容易成為開闊地區(qū)老鷹和貓頭鷹的獵物。幾乎所有與冠藍鴉分布在同一領域的猛禽都有可能捕食它,尤其是敏捷的捕鳥專家如鷹猛禽。捕食者,包括各種猛禽、松鼠、蛇、貓、烏鴉、浣熊、負鼠和其他松鴉,會吃藍松鴉的蛋和雛鳥。當藍松鴉發(fā)現(xiàn)它的巢附近有捕食者時,它會發(fā)出刺耳的警報,這對其他鳥類也有好處。一些鳥會識別出這個警告并躲起來。如果有老鷹、貓頭鷹或其他捕食者靠近巢穴,關藍鳥也會主動將捕食者趕走,有時它還會利用尖銳的警報聲與其他同類聯(lián)合起來對抗猛禽。
生長和繁殖:關藍鳥在一歲性成熟后開始尋找伴侶繁殖。交配季節(jié)從3月到7月,5月是高峰期。筑巢高度為離地面3~10米。任何合適的樹木或灌木都可以用來筑巢,但常青樹往往是首選。巢呈杯狀,外徑約18厘米,內(nèi)徑約10厘米。它是粘土形狀的,里面有樹枝和羽毛。這個鳥巢是由關藍鳥收集的樹枝、地衣、苔蘚、草和紙制成的。雄性和雌性都參與收集材料和筑巢。雄性做更多的收集工作,而雌性則更多地負責筑巢。作為求偶儀式的一部分,冠藍松鴉通常在完成最后一個鳥巢之前先做幾個不完整的鳥巢。
冠藍鴉對筑巢地點并不挑剔。在森林砍伐嚴重的地區(qū),它們甚至在美國農(nóng)村地區(qū)的大型郵箱里筑巢。例如,1903年春天,一對冠藍松鴉曾在俄亥俄州蒂芬東部的一個農(nóng)村投遞郵箱里筑巢繁殖。在找到合適的筑巢地點之前,它們還會占據(jù)其他中型鳴禽的巢穴。例如,旅游畫眉的巢經(jīng)常被冠藍鴉使用。
冠藍鴉的一對是終身一夫一妻制。盡管父母雙方都參與筑巢和養(yǎng)育后代,但只有雌性能孵蛋。像許多鳥類一樣,雄性負責在雌性孵化時為其喂食,但這種行為早在求偶時就開始了,并一直持續(xù)到雌性產(chǎn)卵和孵化。雌鳥通常產(chǎn)2-7枚蛋,平均4-5枚。卵長2.5-3.3厘米,直徑1.8-2.2厘米,顏色從淡黃色到淡綠色或藍色不等,有褐色斑點或斑塊。
小雞孵化需要16~18天,當它們破殼時,它們是無毛的。17~21天后,它們羽翼豐滿,準備離巢,在此期間它們由父母喂養(yǎng)。大約三周后,小雞開始自己尋找食物,但父母仍然會喂養(yǎng)小雞一到兩個月,有時直到它們四個月大。雛鳥長出羽毛后,它們會和父母一起外出覓食,通常是在初秋,以避免冬季的食物競爭。
冠藍鴉是一種野生的松鴉,通常可以活7年,少數(shù)個體可以活到十幾歲。已知最老的野生個體至少有26歲11個月。
文化象征 編輯本段
在美國南部古老的非裔民間傳說中,冠藍鴉是一種重要的超自然生物。在一些故事中,當整個世界充滿水時,是關藍杰帶來了第一顆礫石并創(chuàng)造了地球。在其他故事中,關藍杰每周五被臨時招募為魔鬼的仆人,負責收集樹枝,為地獄和地面上的惡人提供火種;周六下班后,關藍杰會開心地唱歌。藍松鴉是愛德華王子島的省鳥。美國職業(yè)棒球隊多倫多藍鳥隊的隊名和隊徽都是藍鳥冠,球隊吉祥物“王牌”的形象是一只擬人化的藍鳥冠。同時,冠藍鴉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埃爾姆赫斯特學院和克萊頓大學校際運動隊的官方吉祥物。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2016年10月1日,關藍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評定為無危險(LC)。在過去的40年里,這一物種在北美的種群數(shù)量保持穩(wěn)定。根據(jù)鳥類保護組織Partners in Flight的估計,冠藍鴉的總繁殖數(shù)量約為1700萬只。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