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銀行
手機銀行(英文名:Mobile Banking)又稱移動銀行,是以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為載體,使客戶能夠在手機上使用銀行服務的銀行服務渠道模式。通過手機銀行,客戶可以通過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與銀行聯系,辦理各種銀行業(yè)務或獲得金融服務。
手機銀行的工作原理是將客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賬戶綁定,實現手機支付、手機理財等業(yè)務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在手機銀行應用程序或WAP頁面上輸入自己的賬號和密碼登錄,然后他們可以執(zhí)行各種操作,如查詢余額、轉賬、支付費用和網上購物。操作完成后,系統(tǒng)會自動將結果反饋到手機屏幕上。
1998年5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Expandia銀行和移動運營商Radiomobile聯合建立了第一個商業(yè)移動銀行系統(tǒng)。2020年全球數字支付市場規(guī)模為54,746億美元,其中數字商業(yè)支付市場規(guī)模為34,666億美元,移動POS支付市場規(guī)模為20,080億美元。
發(fā)展歷史 編輯本段
1992年,IBM發(fā)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機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與當前智能手機的定位類似,IBM Simon結合了移動電話、尋呼機、個人數字助理和傳真機的功能。智能手機的出現和發(fā)展催生了手機銀行的創(chuàng)新,使銀行和支付服務能夠覆蓋無法享受銀行服務的人群。
1998年5月1日,世界上最早的商業(yè)短信銀行項目在捷克共和國誕生。該項目由Expandia銀行(2001年更名為電子銀行)和布拉格的一家移動通信運營商Radiomobile公司聯合提供。推出后,它吸引了4000多名客戶。截至目前,該系統(tǒng)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移動金融系統(tǒng),可為客戶提供賬戶信息和安全支付等功能。
在1999年引入和激活移動網絡服務之前,移動銀行主要通過文本或短信完成。隨著搭載iOS或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手機銀行應用程序(應用程序)開始發(fā)展??蛻艨梢詫y行應用程序下載到界面更復雜、交易能力更強的智能手機上。
2000年11月,菲律賓移動運營商SMART和BDO銀行聯合推出了智能貨幣移動銀行業(yè)務。智能貨幣不僅可以實現轉賬、支付等服務,還可以在其聯合銀行的ATM機上存取款。此外,它還提供小額貸款和微交易等小額金融項目。此外,智能貨幣還提供貸款償還等功能,交易通過短信完成。
2004年7月,NTT DoCoMo(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為其PDC用戶和FOMA用戶推出了基于非接觸式IC智能芯片的Felica服務。截至2007年4月,NTTDoCoMo移動支付服務的用戶數量已達到2150萬,其中FOMA用戶占44%。
2004年8月,韓國SK電訊推出了一項名為“M-BANK”的全新服務,通過在智能手機中嵌入智能芯片來提供電子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存折、現金卡業(yè)務和網上銀行。通過使用該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方便地在手機上進行各種金融交易和管理。
2004年11月,南非移動運營商MTN金融有限公司和標準銀行聯合推出了Wizzit。Wizzit定位為虛擬銀行,沒有網點和分支機構。除了通過手機完成轉賬、支付、電話充值、工資單和賬單查詢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外,Wizzit還向用戶發(fā)放帶有Maestro標志的借記卡,用戶可以使用這張卡從銀行的ATM機取款或在銀行的分支機構存錢。
2004年至2006年,無線應用協議(WAP)應用于中國銀行。這是一項基于在移動設備上訪問互聯網內容的技術標準的移動銀行服務。與傳統(tǒng)銀行服務相比,WAP銀行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性和靈活性,用戶無需親自前往實體銀行機構即可完成一些基本的金融交易。
2007年后,中國銀行提供手機應用程序供用戶下載并安裝在手機上。用戶不需要去銀行的物理網點,他們只需要在手機中下載一個APP銀行應用軟件。通過登錄APP銀行,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辦理相應的智能服務,方便快捷高效,避免了現實中的排隊現象。
2014年,PayPal公司提供了一種安全無卡取款的方法。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或其他渠道進行身份驗證后在ATM機上取款。
功能特點 編輯本段
手機銀行突出了移動通信“隨時隨地、貼身、快捷、方便、時尚”的獨特性,實現了“隨時隨地”“銀行業(yè)務的辦理。
業(yè)務功能
手機銀行通過APP提供豐富的金融業(yè)務功能,方便用戶進行賬戶管理、轉賬匯款、支付、股票和基金交易、貴金屬交易、信用卡管理以及各種客戶服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應用進行各種金融操作,實現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體驗。
主要分類 編輯本段
短信手機銀行: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模式是指使用手機短信辦理銀行業(yè)務。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客戶可以輕松訪問它,因為大多數手機都支持短信功能,并且大多數人都熟悉和使用短信。同時,短信的主動點播模式也可以方便地實現銀行交易。但是,這種方法的安全級別相對較低。通過短信進行銀行交易時,交易信息可能會在移動電話設備和網絡運營商的服務器中留下痕跡。這增加了信息被盜或篡改的風險,并可能受到網絡攻擊的威脅。為了提高安全性,許多銀行采取了額外的安全措施。例如,引入一次性密碼(OTP)以增加交易的安全性,即使短信被攔截,也無法重復使用。此外,許多銀行還推出了更安全的移動銀行應用程序(app),通過加密通信渠道處理金融交易,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業(yè)務說明:手機銀行(短信)客戶可編輯向銀行發(fā)送特定格式短信的特殊服務號碼,銀行將根據客戶的指示為客戶辦理相關業(yè)務,并通過短信通知客戶交易結果。可為用戶提供查詢、轉賬、匯款、捐贈、消費、支付、定制/取消余額變動提醒通知等功能。
STK手機銀行:STK(SIM工具包)模式是一種將銀行服務菜單寫入特殊STK卡的方式,以便客戶可以在菜單模式下操作。它可以通過空中下載技術實現實時菜單更新和管理。簽名算法也可以在卡中實現,以確保業(yè)務的不可否認性。這種實現方法可以利用數字STK卡本身具有的較為完善的身份認證機制,有效保證交易的安全性。雖然STK模式具有一定的交易安全性,但由于存儲容量、短信存儲和轉發(fā)機制以及復雜的業(yè)務限制,其使用也受到限制。
K-JAVA手機銀行:K-JAVA是一種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用戶登錄移動在線服務界面,根據菜單提示自主進行相關業(yè)務操作。使用KJava技術,用戶、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可以通過物理或無線連接隨時使用豐富的應用程序。實時在線、友好的圖形界面和確保安全性的加密技術都是K-Java手機銀行的優(yōu)勢。這種類型的手機銀行對硬件和軟件都有特殊要求。一方面,K-JAVA手機銀行對手機型號有一定要求,必須支持JAVA的擴展應用。另一方面,用戶需要在GSM和CDMA手機上下載客戶端軟件,并且客戶端軟件是針對特定的手機終端開發(fā)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客戶群的范圍。
業(yè)務描述:K-java手機銀行主要提供賬戶查詢、賬戶轉賬、賬戶掛失、外匯交易、銀行證券業(yè)務、黃金專家等業(yè)務功能。
USSD手機銀行:手機銀行中的USSD(非結構化補充服務數據)是一種基于GSM網絡的通信協議,用于在移動設備上進行簡單的菜單驅動交互。它不依賴于互聯網連接,沒有數據網絡也可以使用。USSD模式在手機銀行中提供了一種基于文本菜單的交互方式,可以實現簡單的銀行服務。它不依賴于互聯網連接和應用程序安裝,適合沒有數據連接或智能手機的用戶。然而,由于其菜單驅動的限制,USSD模式在提供復雜的服務和圖形界面方面受到限制。
WAP手機銀行:WAP(無線應用協議)是一系列用于在移動網絡上開發(fā)類似互聯網的應用程序的規(guī)范的組合。它使新一代無線通信設備能夠可靠地訪問互聯網和其他先進的電話服務。由于無線網絡系統(tǒng)和固定網絡系統(tǒng)的區(qū)別,以及移動終端的小屏幕和鍵盤,WAP不適合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而需要采用專用的WML(無線標記語言)。WAP2.0實現了從WAP終端到CP(內容提供商)的端到端加密,并使用TLS(傳輸層安全)作為端到端加密算法。
APP手機銀行:通過手機應用程序(APP)提供金融服務的服務形式。通過手機銀行,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各種銀行操作,如查詢賬戶余額、轉賬、支付賬單和處理理財產品。要使用手機銀行,用戶需要下載并安裝相應銀行的手機銀行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在移動應用商店中搜索特定銀行的名稱來找到并下載該銀行的移動銀行應用程序。)安裝后,打開應用程序并按照說明注冊和登錄。登錄成功后,用戶可以使用手機銀行的各項功能。具體功能和操作方法可能因銀行而異。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程序執(zhí)行各種常見的銀行操作,如查看賬戶余額、查看交易記錄、轉賬、支付賬單、購買理財產品等。手機銀行通常采取安全措施保護用戶的信息和交易安全,例如使用密碼或指紋識別進行身份驗證和加密通信。
核心組成 編輯本段
短信類型:短信手機銀行系統(tǒng)由手機、GSM短消息中心和銀行系統(tǒng)組成。其中,銀行系統(tǒng)是手機銀行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業(yè)務接入網關、交易處理中心、銀行清算網關、數據處理中心、運維服務器和客戶服務中心組成。
STK類型: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核心組件也可以概括為服務接入網關、交易處理中心、銀行清算網關、數據處理中心、運維服務器和客戶服務中心。其中,服務接入網關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入口,負責用戶身份認證和授權;交易處理中心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核心,負責用戶的交易處理;銀行清算網關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出口,負責用戶的資金結算;數據處理中心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數據中心,負責用戶數據的存儲和管理;運維服務器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管理平臺,負責監(jiān)控和維護系統(tǒng)。客戶服務中心是STK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客戶服務平臺,負責用戶咨詢和服務。
K-JAVA類型:整個系統(tǒng)主要有三個模塊:客戶端、中間網關和銀行服務平臺??蛻舳耸窃谑謾C上開發(fā)的客戶端平臺,主要完成人機交互的功能。網關是部署在Intemet上的應用服務器,主要用于完成中轉功能,負責將客戶端的請求發(fā)送到銀行服務器,并將服務器的響應發(fā)送到客戶端。同時還負責統(tǒng)一編碼和通信加密。銀行服務平臺是銀行內部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的操作平臺,主要與良好的業(yè)務流程有關,因此在此不做解釋,在應用程序中只能使用部分訪問接口。
USSD類型:USSD服務平臺在結構上與短信服務平臺類似,主要包括兩部分:USSD網關和內部服務服務器。USSD網關有兩個接口,分別對應于網關局(GMSC)和信令轉接點(STP)。一方面,它通過七號信令的移動應用部分(MAP)與GSM系統(tǒng)的歸屬位置寄存器(HLR)連接,以實現USSD的連接;另一方面,通過ISDN用戶部分(ISUP)與關口局相連,實現呼叫轉移。此外,USSD網關還通過內部網絡與資源服務器、業(yè)務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等內部服務器連接,實現業(yè)務功能、用戶信息存儲和計費。
WAP類型:WAP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是WAP移動用戶終端、接入服務器和WAP網關。WAP移動用戶終端內置WAP瀏覽器,具有編碼/解碼功能,可以支持各種服務。網絡接入服務器(NAS)是一種遠程接入設備,位于電路交換網絡(PSTN/ISDN/GSM)和IP網絡之間,將撥號用戶連接到IP網絡。WAP網關主要用于連接無線移動通信網絡與互聯網,并作為從互聯網獲取數據的代理服務器,完成從互聯網協議到WAP協議的轉換和語言編碼轉換的全過程以提供編碼/解碼,確保通信信息的安全傳輸,并為非WAP格式提供過濾。
應用程序類型:APP手機銀行的系統(tǒng)核心由移動終端(手機)、業(yè)務后臺系統(tǒng)、安全認證和加密模塊、業(yè)務接入和服務平臺、數據存儲和數據庫、通信網絡組成。移動終端作為用戶接觸和使用手機銀行的工具,為功能操作提供了用戶界面和平臺。業(yè)務后臺系統(tǒng)主要包括銀行核心系統(tǒng)和相關業(yè)務處理系統(tǒng),負責處理用戶的各種銀行業(yè)務,如賬戶查詢、轉賬和支付。安全認證和加密模塊用于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和交易安全,包括用戶身份認證、交易數據加密等功能,以確保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安全性。服務接入和服務平臺作為手機銀行系統(tǒng)的中間層,負責與銀行后臺系統(tǒng)的交互,為移動終端提供統(tǒng)一的服務接入和服務平臺。數據存儲和數據庫用于存儲用戶的個人信息、交易記錄、銀行賬戶信息等數據,以及支持系統(tǒng)的數據管理和查詢功能。通信網絡用于手機終端與銀行系統(tǒng)之間的數據傳輸,包括移動通信網絡和互聯網。
全球發(fā)展 編輯本段
中國企業(yè)
手機銀行在中國的發(fā)展是隨著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不斷發(fā)展的。中國手機銀行的發(fā)展經歷了幾個技術階段:SMS(短消息服務)、STK(用戶身份應用開發(fā)工具)、USSD(非結構化補充數據服務)、BREW(無線二進制操作環(huán)境)/K-Java、WAP(無線應用協議)和客戶端手機銀行。例如,2000年前后,建行開始在手機銀行領域進行探索,先后推出了STK手機銀行和手機WAP手機銀行。它提供全面的非現金業(yè)務功能,包括查詢、轉賬匯款、支付、外匯交易、銀行和證券業(yè)務、手機股市、信用卡、公積金、資金查詢、本地服務和近100項在線實時金融服務。2012年,中國銀行推出了“中國銀行口袋銀行”,可以隨時隨地享受便攜式金融服務,例如出差時、等車時和超市排隊結賬時。2019年9月12日,招商銀行APP用戶突破1億大關,成為首家躋身“億級APP俱樂部”的股份制銀行。2020年,中國銀行與中國銀聯、財付通合作,實現手機銀行掃描微信“面對面二維碼”付款碼的支付功能。通過科技與金融的完美結合,中資銀行企業(yè)以卓越的客戶體驗成為其他金融服務不可替代的載體。隨著金融和科技的發(fā)展,手機將成為改變個人、組織和社會的重要金融服務渠道。
韓國企業(yè)
韓國手機銀行業(yè)務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截至2002年12月,以韓國電子銀行、KakaoBank和國民銀行為代表的18家銀行提供了移動銀行服務,全年交易量超過109萬筆。2004年8月,SKT推出了一項全新的“移動銀行”服務,主要通過在手機中嵌入智能芯片來提供銀行存折、現金卡業(yè)務和網上銀行等電子金融服務。2015年,韓國政府頒布了《IT金融一體化支持計劃》,為韓國的數字銀行業(yè)務(也稱為互聯網銀行業(yè)務)奠定了政策基礎。2020年,通過Kakao Pay和Toss等移動支付平臺的平均交易天數也增長了6.3%,達到1865萬筆,交易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9.4%,平均每天達到4676億韓元(4.16億美元),占在線交易的66%,成為主要的在線支付方式。韓國移動銀行的快速發(fā)展是由銀行業(yè)的關注和投資、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合作和融合以及支付市場的蓬勃發(fā)展推動的。手機銀行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也為銀行和移動運營商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日本企業(yè)
截至2001年2月底,日本移動電話和個人手持電話系統(tǒng)的數量達到6527.9萬部,比1996年增加了約6倍。這種極高的普及率成為日本手機銀行快速發(fā)展的首要基礎,日本電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大力發(fā)展服務,為手機銀行業(yè)務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日本,NTT DoCoMo公司推出的在線服務(i-mode)使用戶通過手機辦理銀行業(yè)務非常方便。NTT DoCoMo于2004年推出了基于非接觸式IC智能芯片的Felica服務,并為其PDC用戶和FOMA用戶推出了支持Felica技術的手機。Felica技術使手機具有非接觸式IC卡功能,可用于移動支付、門禁、交通票務等應用。2019年,日本理索納集團(RESONA Group)的子公司理索納銀行(RESONA Bank)開始推出一項新服務,使用智能手機支付銀行賬戶存款的購物款。日本銀行也開始涉足移動支付領域。到2021年,像日本網絡銀行這樣的銀行在日本被歸類為“其他銀行”。這種分類包括專門提供在線服務而沒有實體分行的直銷銀行,以及由大型零售集團(如AEON Group和Seven & i Holdings)建立主要在線服務并在其商店中運營大型ATM網絡的銀行。日本的手機銀行業(yè)務由移動運營商推廣,銀行只與連接支付合作。移動運營商利用其在產業(yè)鏈中的優(yōu)勢地位,整合終端制造商和設備提供商的資源,并聯合銀行提供手機銀行服務。目前,手機銀行已成為日本的主流支付方式。
歐美企業(yè)
1995年,美國建立了第一家純互聯網銀行安全第一網,這標志著美國互聯網銀行的開始。在歐洲,研究手機銀行的團體主要包括GSM協會、WAP論壇、UMTS論壇、Mobey論壇等。歐洲早期的手機銀行業(yè)務主要使用WAP,被稱為“WAP銀行服務”。然而,由于技術要求、終端、互操作性、操作模式和價格等方面的原因,早期的WAP未能促進手機銀行業(yè)務的良好發(fā)展。2007年3月,Safaricom公司推出了M-PESA,資金通過移動運營商的賬戶流動,客戶無需銀行賬戶,所有操作基本上都通過短信完成。為了實現現金業(yè)務,M-PESA引入了郵局、藥店和超市等代理商,并通過代理商提供現金業(yè)務。2017年10月,大通銀行在美國圣路易斯試點Finn應用程序,希望在沒有實體分行的地區(qū)擴大數字金融服務,使當地居民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程序開戶和存款。2020年,歐洲目前有110多家數字銀行,其業(yè)務范圍主要覆蓋歐盟地區(qū)和英國。頭部機構N26、Monzo、Revolut、Starling等。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catia 下一篇 商量Sens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