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風景區(qū)
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鹽湖大道16號因地處武昌東部,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4° 20°而得名′114°28′北緯30度30分′30°37′以大型天然湖泊為核心,總面積8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旅游風景區(qū)、國家級濕地公園。
東湖風景區(qū)是中國水域面積廣闊的城市湖泊之一,有山、林、澤、園、島、堤、田、灣內(nèi)有八種自然風貌,碧潭湖有觀魚、澤盤尹航等24個景點、有各種各樣的景觀橋、烈士陵園和名人墓等,出自東湖綠道系列磨山景區(qū)、聽濤景區(qū)、落雁景區(qū)、吹笛景區(qū)和其他景區(qū)一樣,有竹北亭、屈原紀念館、九女墩、楚文化游覽區(qū)、東湖梅園、東湖櫻花園等特色景點。
東湖風景區(qū)榮獲“全國文明旅游區(qū)示范點”2018長江經(jīng)濟帶最美河流(湖泊),被人居署列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改善示范工程”。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武漢二環(huán)與武漢三環(huán)之間,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4° 20′114°28′北緯30°30′30°37′東起王慶公路,南至來望山余家山,西至東湖路,北至北洋橋,總面積88平方公里東湖旁邊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校齊聚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水生生物研究所等56個研究所。
氣候
東湖風景區(qū)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冬夏溫差大,最低溫度在每年1月,平均2.6-4.6℃;最高氣溫在每年的7月,平均28.8-31.4℃。湖區(qū)降水豐富,平均降水量1180 mm,降水量集中在4-7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地質
東湖風景區(qū)在地質構造上屬于淮揚山形前弧的西翼。中生代淮陽期,由于南北方向的水平擠壓,東湖出現(xiàn)褶皺構造和斷層。寧鎮(zhèn)運動期間,出現(xiàn)了多條以北西向為主的橫向斷裂,然后湖泊通過斷裂逐漸流向陸地,形成湖灣交錯、蜿蜒湖岸的東湖地質特征。
地貌
東湖風景區(qū)是典型的殘丘湖泊沖積地貌由于地貌的影響,湖盆平面形狀相當復雜,岸線地貌類型主要有湖泊、港汊、岬灣、湖灘、山丘、谷地、崗地、平原等,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南部東西向殘丘相互平行,斷續(xù)相連最高峰海拔116米,最低海拔36米.6米;二是長江沖積形成的北方平原約為3-4公里,海拔從25米逐漸下降到22米;第三,湖東湖西岸的階地分布很廣,湖盆就在階地里。東湖風景區(qū)南岸和中部環(huán)湖有34座山峰,呈雁行狀排成三排第一列是磨山、常山和顧家山,其次是宇泰山、吹笛山、珞珈山等第三列是王楠山、喻家山、馬鞍山等。
水文
東湖風景區(qū)以一個大型天然湖泊為核心,是中國水域面積廣闊的城市湖泊之一湖水的主要來源是降水、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等,作者郭正虎、小潭湖、湯菱湖、團湖(雁窩湖)后湖(鷹窩湖)大小湖泊11個,其中主要湖泊是鄭國湖,它穿過胡莎港、楊春湖、戴家湖等相連通。東湖之濱蜿蜒曲折,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風景區(qū)積水面積約119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中心東經(jīng)114° 23′48′北緯30度33分′57′,湖長11.3公里,湖岸線121.7公里,最寬處10.3公里,平均深度2.61米,最深的地方可以達到4.8米,湖底海拔15.12米。該湖多年平均溫度為18.4℃,水流量為5-10厘米/秒,最大淤泥厚度為4m,平均淤泥厚度為1.06米。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被
東湖風景區(qū)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林和人工林近7000畝具有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植物群落特征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要植被類型,形成水杉、濱水景觀的重點樹種有池杉松樹等、柏、以桂花為主的丘陵平原植物景觀。其中,鄭國湖中心水域和山林景觀是景區(qū)的核心區(qū)域,植物斑塊可分為:密林斑塊、疏林斑塊、濕地斑塊、苗圃斑塊、草地斑塊、農(nóng)田斑塊。
東湖風景區(qū)有植物72科173屬396種,其中水生植物占全國水生植物的40.73%主要有蓮子藻叢、水生植物如巨大馬尾藻藍細菌、綠藻等浮游植物。根據(jù)植物的性質,按植物資源可分為:共有觀賞植物456種,隸屬于102科243屬、有古樹48種,隸屬于25科38屬、珍稀瀕危物種17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5種、有藥用植物439種,隸屬于121科291屬、共有木材植物54種,隸屬于33科51屬、共有油料植物108種,隸屬于42科64屬、共有芳香植物49種,隸屬于21科27屬、有飼用植物64種,隸屬于14科49屬、共有纖維植物46種,隸屬于20科37屬。其中,有水杉、臺灣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楓楊、樸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如秤砣樹,有灰、鵝掌楸等國家珍稀瀕危植物。
東湖景區(qū)部分植物在特色園林中培育,建成東湖梅園、荷園、有13個特殊的植物園,如東湖櫻花園,梅花、荷花尤為突出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擁有梅花品種320多個,其中國際植物名錄登記品種152個,蠟梅品種100多個。東湖荷花園是中國荷花的研究中心,有荷花700多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最全的荷花品種資源園。
動物
東湖風景區(qū)共有珍稀鳥類234種,其中瀕危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9種、省級保護鳥類10種,涵蓋夏侯鳥類、冬侯鳥、季節(jié)性遷徙、旅鳥等物種,景區(qū)內(nèi)的野生水禽有大雁、野鴨、白鷺、百靈、黃鶯、蘭雀、白頭翁、絲雀、鳩、八哥、啄木鳥有30多種,其中藍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鳳冠鷹、白胸翡翠、赤腹鷹、紅隼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南來北往的候鳥聚集在羅燕風景區(qū)的任七島,形成百鳥飛越湖面的景象。
東湖風景區(qū)從1951年開始養(yǎng)金魚,紅頭,高頭、墨龍、鵝頂紅、水泡眼、紅花蛋球等80余種金魚,形成了聽濤景區(qū)碧潭觀魚的景象。此外,景區(qū)內(nèi)還有刺猬、兔、蟒蛇、野生陸生動物,如麂鯉魚、鰱、鳙、鱖、草魚、鯡魚等近20種魚類。
景區(qū)布局 編輯本段
東湖風景區(qū)依山而建、林、澤、園、島、堤、田、灣內(nèi)八種自然風貌,河岸有歌、水天一色、楚天極目、楓都秋葉、蘆洲落雁、珞珈書香、碧潭湖觀魚等24個景點都是用石橋搭建的、吊索橋、拱橋、各種景觀橋,如短橋,建立了許多烈士 陵園和名人墓,現(xiàn)在規(guī)劃中還有聽濤、磨山、落雁、笛子直屬景區(qū)有四個,磨山景區(qū)由東湖綠道串聯(lián)、聽濤景區(qū)、落雁景區(qū)、吹笛景區(qū)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武漢歡樂谷、東湖海洋世界等景點。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聽濤風景區(qū):聽濤風景區(qū)位于東湖西北岸,是東湖風景區(qū)最早建成開放的景點景區(qū)主要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主要景點是尹航亭、九女墩紀念碑、寓言雕塑園、長天樓等。
屈原紀念館:秭歸縣屈原紀念館位于聽濤風景區(qū),是為紀念屈原而建的博物館的名字是由董題寫的,并在博物館前建了一座屈原半身像。博物館里陳列著關于屈原的文獻、研究屈原的成果、書畫藝術作品等。
行吟閣:尹航館位于東湖西北岸中部的一個島上建于1955年,四面環(huán)水,風馳電掣、羅瑜橋與兩座橋相連,是一座三面青瓦的方亭式建筑,高22米.5米,平面方形,三層樓四角的金字塔形屋頂,古色古香亭前有一座屈原全身像,高3米.6米,郭沫若手書“行吟閣”的匾額。
長天樓:長天樓,位于聽濤風景區(qū),建于1956年,總面積1775平方米,名稱取自《騰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詩是兩層宮殿式建筑,磚木水泥結構,翠瓦飛檐,可同時接待數(shù)千人天空之塔的第一層有“毛澤東與東湖大型歷史圖片展”
寓言雕塑園:寓言雕塑園位于聽濤景區(qū)南端,占地44000平方米它創(chuàng)建于1986年,以古代寓言故事為內(nèi)容,以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為原型建造而成、盲人摸象、葉公好龍、寓言雕像,如龔宇一山。此外,公園里還有一個寓意“近水樓臺先月”明月第一亭,每當明月高懸,便可在亭中觀賞東湖銀光。
九女墩:九女墩位于東湖綠道西北的小山上是為了紀念太平天國時期英通抗日的9名女兵而建造的九女墩紀念碑由花崗巖制成,高8米,頂部懸掛著6個銅鐘、正面、側面有董必武、宋慶齡、郭沫若題寫的碑文是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磨山景區(qū):磨山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是東湖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東湖中心,三面環(huán)水,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為2.7平方公里,有東湖梅花、荷花研究中心、東湖櫻花園、杜鵑園等武漢有有250多種觀賞樹木,共計200多萬株“綠色的寶庫”之譽。同時,中國最大的楚文化旅游區(qū)也位于磨山景區(qū)。
楚文化游覽區(qū):楚文化旅游區(qū)位于磨山北麓湖區(qū),始建于1989年,景區(qū)內(nèi)有楚城、楚市、楚天臺、鳳標、離騷碑、楚彩園等文化建筑是中國最大的楚文化旅游區(qū)。楚城、楚市:楚城南面是磨山,北面是東湖是第一個進入楚文化旅游區(qū)的景點它是按照首都的形狀建造的這座城市高234米,長105米有兩個門,分別是分水門和流明門進入楚城后可以到達楚城,有一條石徑吊腳樓、古老的石牌坊和其他建筑,楚城有200多米長。
楚鳳、楚天臺:楚風是楚人祖先的圖騰和吉祥物鳳凰標建于1991年,凈高7.2米,重7.9噸,兩只青銅色的鳳凰立在虎背上。過了345級臺階,就可以到達楚天臺,那里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名人蠟像展等。
楚才園:創(chuàng)建于1993年的楚菜園是東湖楚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出彩園有一群“唯楚有才”的石雕,以園雕、浮雕和高浮雕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了古代楚國800歲老人和重要事件前后著名的楚國君主、名相、名人的事跡、礦冶、紡織、藝術、戰(zhàn)爭等楚國文化。
離騷碑:離騷碑是楚文化旅游區(qū)的主要景點之一,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而建造的這座紀念碑高達14米.8米,紀念碑是屈原和這是《離騷》的杰作,上面還刻有毛澤東同志年輕時的作品。
朱碑亭:朱北亭,位于東湖南岸磨山山頂,是為紀念朱德主席而建1954年,他視察了東湖竹北亭于1981年3月建成開放。登上竹北亭,可將湖水盡收眼底,亭內(nèi)有朱德同志題詞、著名學者陳題寫的《朱碑亭記》號,亭外有朱德銅像(它成立于1986年),高3米。在朱北亭旁邊,有一個蘭草室,里面陳列著朱德同志生前最愛的各種蘭花。
東湖櫻園:東湖櫻花園是世界三大櫻花觀賞地之一(另外兩個櫻花園分別是日本青森縣的弘前櫻花園和美國華盛頓州的櫻花園)景區(qū)占地260畝,種植30多個品種,達到10000多株,包括“七十八棵”向周恩來總理致敬的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紀念周總理誕辰78周年的誕生)當提交給周恩來 鄧的妻子,經(jīng)過精心選址,他們被種植在東湖之濱,3-4月為賞花期。
東湖梅園:東湖梅園是四大梅園之首,也是中國梅研究中心所在地占地800余畝,種植梅花320余種,達到2萬余株,其中苗鄉(xiāng)國、江南第一枝、梅友雕像等景點。梅園內(nèi)有一座古梅園,一百多年來種植了近200棵李樹和臘梅樹,園內(nèi)有一棵800歲的古梅樹。東湖梅園每年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梅花節(jié)。
東湖之眼:東湖之眼”是位于磨山景區(qū)歡樂叢林的摩天輪,2020年8月正式開放摩天輪的直徑是49.9米,擁有28個櫻桃粉色座艙,可同時容納112人,轉一圈的時間為13分14秒;共有28個駕駛艙,駕駛艙采用“櫻花粉”色系,以東湖之眼,可以欣賞到磨山景區(qū)360度全景當摩天輪轉到最高點時,你可以看到20公里外方圓東湖的全景。
落雁景區(qū):羅燕風景區(qū)東臨玉公路,南與磨山風景區(qū)隔湖相望,總用地面積10.24平方公里,包括陸地5.92平方公里,4個水域.32平方公里,由四個伸入水中的半島組成,植被茂盛,水鳥眾多,水上常有大雁、野鴨、白鷺等水鳥棲息,依托自然風光,修建清河古橋、鵲橋相會、雁洲索橋、團湖古渡、趙氏花園、古樹奇觀、雁棲坪沙、蘆洲落雁、湖灣交錯、鳥語花香的景色是武漢最好的日落觀賞、賞晚霞勝地之一。同時景區(qū)內(nèi)有20000平米的觀光面積、游樂、融合科普的松鼠樂園。
吹笛景區(qū):吹笛子景區(qū),原名馬鞍山森林公園,位于東湖風景區(qū)東南部它建立于1993年,總面積713公頃,海拔136.02米,分四個景點:夾山、馬鞍山、宇泰山和吹笛山,有6個自然村和海灣分散的景點,有17個山峰,最高峰叫馬鞍山,植被是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以樟樹、楓香、女貞為主的闊葉林、一大片開著梅花的池杉林、桃花、竹林、杜鵑、紫薇、劉玉學院紅葉李觀賞林地宇泰橋旁有300畝向日葵花海、500畝油菜花海,景區(qū)內(nèi)的猴山有100多只猴子散落,還有一個露營燒烤區(qū)、宇泰大橋旁的300英畝向日葵海、500畝油菜花海、1200平方米的綠色楓樹“清風林”和其他景點一樣,還有自助燒烤、七彩網(wǎng)紅橋等游樂項目,與“武漢后花園”和“天然氧吧”的美稱。
東湖綠道:東湖綠道位于東湖風景區(qū)內(nèi),全長102公里它是參照世界自行車道標準建造的是國家5A級環(huán)湖景區(qū),依山傍水、林、澤、園、島、堤、田、海灣的八大自然特征形成了傾聽之道、湖中道、白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路虎山路7段主題景觀,打造水杉林、熒光夜道、塘野蛙鳴、世界上有25個景點,包括國際公共藝術公園、華僑城生態(tài)濕地公園、沙灘浴場、東湖觀光氦氣球、東湖的帆船等標志性景點都有魚、兩棲類、爬行類、數(shù)百種野生脊椎動物,包括鳥類,是武漢的城市“生態(tài)綠心”,被人居署列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改善示范工程”。
華僑城生態(tài)濕地公園:華僑城生態(tài)濕地公園位于東湖路1號,是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占地180畝是以生態(tài)安全為主,分為土地資源安全的濕地公園、水資源安全、大氣資源安全、生物資源安全四大板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東湖濕地管理的全過程,具有親水性平臺、彩虹橋、觀鳥屋和其他休閑景點。
東湖沙灘浴場:東湖沙灘浴場位于鹽湖路26號,面對磨山,與“東湖之心”題,總面積7萬平方米,其中沙灘面積1.5萬平米,帶沙灘燒烤、沙灘露營、水上充氣樂園、沙灘游樂設施等休閑娛樂項目。
東湖觀光氦氣球:東湖觀光氦氣球位于東湖綠道中心島是華中地區(qū)首個空中觀光氦氣球項目氦氣球的直徑是23米,球體是6000立方米它可以同時容納29人,垂直升降機高達150米,可以360度全景欣賞東湖和周邊城市的美麗景色。
東湖帆船:東湖帆船位于東湖綠道胡鑫島帆船公園,面積約6000平方米它是按照國家標準建造的,有一個國家標準的港池、111個泊位、71艘帆船和一支帶槳的國家教練隊、皮劃船、帆船等休閑項目由世界級的水上帆船賽事組織、國際青年帆船研究培訓、城市大型活動發(fā)布平臺等多功能綜合水上運動基地。
國際公共藝術園:國際公共藝術公園位于胡澤路白馬洲桃花島,占地7萬平方米這里聚集了國內(nèi)外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18組雕塑,前景廣闊、徽宗慢走、生命之源(別名荷包蛋)等作品。
其他景點
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東臨中環(huán)路,南接馬鞍山森林公園,西至磨山腳下,北至清河橋,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6.5平方公里,屬于“自然-人工復合型濕地”公園主要包括團湖、后湖、魚枷湖分為濕地鳥類觀賞區(qū)、東湖漁家、濕地花園觀賞區(qū)、湖光山影景觀區(qū)、水鄉(xiāng)田園風光區(qū)、濕地原生態(tài)保護區(qū)、科普展區(qū)七大功能區(qū)。
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有蘆葦、狹葉香蒲、濕地植物有梭魚地被植物等15種,其中池杉沿湖岸種植、水杉、有垂柳等60個品種10萬余株,構成公園濕地背景林景觀。公園的鳥類區(qū)系非常豐富,包括濕地鳥類、侯鳥類、山地鳥類、農(nóng)田鳥類、郊區(qū)鳥等,每年10月底南下途中在此停留,形成水鳥飛舞鹿雪撼浪的景象。此外,公園里還有一座笛子山、宇泰山和其他山峰一樣,最獨特的是公園西入口名為雙峰鏡的景觀,這是團山和筆架山在東西兩側對峙形成的獨特自然景觀。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簡稱武漢植物園) 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魯磨路1號,成立于1958年,占地886畝它是中國科學院三大核心植物園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現(xiàn)保育植物有1.30000余種,《中國紅皮書》國家保護植物100余種已收集保存,有三峽植物區(qū)系、珍稀植物區(qū)有兩個遷地保護園,即珙桐、荷葉鐵線蕨、國家保護植物,如鵝掌楸,建有專門的外來入侵植物和生物安全教育公園、常綠針葉林、竹園、闊葉林、本草園、牡丹園、杜鵑園、山茶園、菊花圃、沉水植物區(qū)、睡蓮展示區(qū)、荷花展區(qū)等17個特色園,包括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特色園、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園、華中地區(qū)最大的野生果樹專業(yè)園、華中 古代遺跡和特殊珍稀植物園。
武漢歡樂谷:武漢歡樂谷位于武漢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歡樂大道196號2012年4月29日正式開業(yè),占地約35萬平方米公園內(nèi)有10公頃水杉林,有一條夢幻大道、卡通工廠、歡樂時光、極速世界、漁光島、羽落天堂、颶風灣、快樂江城八大主題區(qū)、有一個雙龍木制過山車“木翼雙龍”720度圓形過山車“鳳舞九天”彈射過山車“極速飛車”30多個游樂體驗設備,40多個生態(tài)人文景觀、10多種文化表演產(chǎn)品、20多個主題娛樂游戲,獲得全國“數(shù)百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榮譽旅游項目。
東湖海洋樂園:東湖海洋公園位于武漢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梨園鹽湖路20號,包括東湖海洋世界、飛鳥世界、大馬戲、歡水世界、動物園動物園動物主題公園、兒童樂園等。其中,東湖海洋世界,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展示千余種珍稀海洋魚類,歸熱帶雨林博物館所有、海底隧道、海洋生物館、長江魚館、海洋劇場、企鵝館、北極館、科技館、標本館、精品館等區(qū)域構成;飛鳥世界(原名東湖鳥語林)是一個以精品鳥類為主題的動物園公園的主要景點包括神奇的鳥類森林、飛鳥劇場、彩鸚谷、天鵝湖、豚鼠空間、鴕仔家園、袋鼠苑、松鼠小鎮(zhèn)等。東湖馬戲可容納近1000名觀眾,有30多名馬戲表演者,帶來魔術、趣味小狗、太空漫步、馬術等表演節(jié)目;東湖歡樂水世界總面積達20000平方米,擁有巨大的噴水桶、回旋蜿蜒滑梯、戲水滑梯屋、噴射水環(huán)、水槍蹺板、水上排球、冰晶海浪等水上休閑項目;兒童樂園瘋狂碰碰車、瘋狂老鼠、激流等游樂項目。
學術看點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東湖路160號它建于1953年,總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大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收藏越王寶劍 把、云夢睡虎地秦簡、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文物24萬余件(套)
湖北省美術館:湖北省美術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東湖路三館店1號,毗鄰湖北省博物館,占地15318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約7000平方米博物館里有10個展廳和一批現(xiàn)代繪畫藏品、藝術交流中心、漆藝交流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等服務設施是展覽、收藏、交流等于一個美術館。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坐落在東湖之濱的珞珈山腳下它是人民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986工程”和“211工程”建設高校,占地5195畝,有行政樓、理學院、老翟舍及其他歷史建筑,林菀美術館、櫻花大道等校園景點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坐落在東湖之濱的余家山腳下它是人民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建設,占地7000多畝,高度149.5米外的余家山,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標志之一,綠化覆蓋率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坐落在東湖之濱的王楠山腳下,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211工程”和“雙一流”高校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13平方公里,擁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逸夫科技博物館”。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2019年在東湖馬鞍山森林公園舉辦“迎軍運·探索城市中更美好的生活”戶外運動美食節(jié)。
2019年6月,舉辦了第二屆東湖詩歌節(jié),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著名詩人參加了活動。
2019年6月“大美東湖?荷你共賞”東湖荷花展在磨山景區(qū)荷花園舉行。
2011年5月,端午節(jié)舉行,包括龍舟比賽、古禮祭屈原儀式、兒童 詩歌比賽和其他民間活動。
2011年10月,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聽濤景區(qū)舉行了旅游節(jié)開幕式和中式婚禮。
2021年2月,武漢東湖梅花節(jié)在東湖梅園舉行。
2023年1月舉行“東湖迎春大魚元宵”,“瑞兔迎春”世界名湖”大美東湖”登登集團展示了東湖的歷史和文化。
重要榮譽 編輯本段
1982年,東湖風景區(q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1999年,贏得了“全國文明旅游區(qū)示范點”
200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
2013年,獲得了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
2019年,獲得“2018長江經(jīng)濟帶最美河流(湖泊)
熱點事件 編輯本段
2016年,東湖綠道舉辦首屆武漢馬拉松。
2017年,國際名校賽艇挑戰(zhàn)賽在東湖磨山景區(qū)楚城團湖水域舉行。
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zhèn)鬟f最后一站在武漢東湖綠道舉行。
2022年,《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qū)條例》年,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在羅燕風景區(qū)東湖風景區(qū)召開。
開發(fā)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fā)
東湖風景區(qū)是以東湖水景為核心的景區(qū)隨著武漢城市的快速發(fā)展,東湖風景區(qū)也隨之發(fā)展起來“城郊湖”逐步轉型為“城中湖”2011年,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做了新版《武漢東湖風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2011-2025)》,突出水體特色和生態(tài)保護,實施環(huán)湖生態(tài)綠色廊道工程,同時將聽陶、磨山、雁行等5個景區(qū)拆分,組成聽濤、漁光、白馬、落雁、后湖、吹笛、磨山虞家山等8個景區(qū)。
2013年,為整合大東湖區(qū)域旅游資源,形成生態(tài)功能穩(wěn)定的城市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優(yōu)先、本著保護的原則,啟動了東湖風景區(qū)改造工程:磨山四季花城新建擴建、羅燕風景區(qū)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東湖文化園、長天樓維修改造、尹航亭碼頭改造等。
2015年,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guī)劃局提出重點建設東湖綠道,規(guī)劃東湖綠道東至武廣鐵路,西至東湖路,北至歡樂大道,南至老武黃公路,總面積約62平方公里。2016年,東湖綠道一期建成,全長28.7公里。2017年,東湖綠道二期建成,全長73.28公里,包括鄭湖環(huán)湖綠道、唐陵湖環(huán)湖綠道和后湖環(huán)湖綠道與一期工程形成綠網(wǎng)系統(tǒng)。2018年,提出綠道三期工程以提升文化內(nèi)涵為重點,建設13公里精品路線。建成后的東湖綠道串聯(lián)起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大學、放鷹臺、梨園、磨山、東湖梅園和其他許多大自然、人文景點。
2018年,東湖東側葉家灣改建為大型門戶休閑驛站,滿足旅游咨詢需求、建造池塘需要休閑和便餐以及其他觀光服務、花海、大草坪、雕塑、棧橋、觀光平臺和其他景點同時,驛站配有停車場,停車位近300個。
2021年,東湖風景區(qū)制定發(fā)布《武漢東湖城市生態(tài)綠心概念規(guī)劃》,規(guī)劃提出推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修復、文旅深度化融合、景區(qū)數(shù)字化賦能等重點工作,啟動華僑城生態(tài)藝術半島、瑪雅水上公園二期等項目,2021年底前完成湖泊省立博物館三期、墨山楚都市改造工程竣工并開業(yè)。
保護
20世紀50年代,東湖水質清澈,此后30年污染逐年加重為了保護和恢復東湖的水質,從1992年到2007年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條例,包括《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名勝管理辦法》《武漢東湖水域保護管理辦法》3010東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結合旅游功能和景區(qū)游覽規(guī)劃,對東湖水體功能進行了劃分,并于2009年5月開始實施大東湖網(wǎng)絡建設工程、生態(tài)修復工程、水網(wǎng)連接工程和監(jiān)測評價研究平臺,到2012年,大東湖生態(tài)水網(wǎng)建設工程解決了東湖污水排放問題,提高了東湖水質凈化程度。
2017年8月,深層污水輸送隧道——武漢大東湖深層隧道開工建設,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這條平均埋深30多米的污水隧道將污水收集起來,輸送到郊區(qū)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有效減輕了東湖周邊的污水處理壓力。
2019年1月,東湖范圍內(nèi)339艘小型游船通過全面協(xié)商收購,全面禁止商業(yè)蒸汽、柴油車經(jīng)過東湖水域,使用對東湖水環(huán)境影響不大的純電動游船。同年,對東湖綠道二期33個湖塘聽濤景區(qū)8個湖塘進行清淤同時沿岸坡打杉木樁,有效保護湖濱池塘形狀,種植菖蒲、梭魚草、金錢草等挺水植物凈化水質,部分湖濱池塘水質達到ⅱ類水平。
2021年,東湖風景區(qū)成立“流域湖長制”管理機制,建立“湖長+檢察長”的協(xié)作機制、小微水體管理保護長效機制;繼續(xù)推進東湖水環(huán)境治理和改善,促進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修復,提高東湖水生生物多樣性。到2022年,東湖風景區(qū)將設立10個以上水質自動監(jiān)測浮標站,覆蓋所有子湖和港灣運河,并建設水系連接橋,使自來水能夠順利注入同時,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生動物,、兩棲動物有13條生物通道,對水生植被有害、湖塘水生態(tài)修復將使140公頃的水重現(xiàn)“水下森林”。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鄭州美術館 下一篇 六祖壇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