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黃檀
交趾黃檀(學名:Dalbergia odorifera )為豆科(legume)黃檀 (Dalbergia)樹種,又名紅酸枝。主要分布于北緯10° ~ 22°的中南半島,遍布泰國各地(除了最南端和西北地區(qū))和柬埔寨的大部分地區(qū);在中國沒有自然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有引種栽培,常見于海拔100 ~ 500 m的沿河半落葉季雨林或常綠林中。
交趾黃檀是一種半落葉喬木,在泰國和越南四季常青,DBH可達1.這棵樹高30米。樹皮光滑,淺黃色至灰褐色,鱗片縱向開裂,后期脫落;羽狀復葉,多為7小葉,互生或半對生葉序;有圓錐花序的白花;果實為莢果,成熟時呈深褐色,不開裂。花期通常為5—七月,水果在九點成熟—10月。
交趾黃檀作為瀕危天然林的又一珍貴樹種,具有優(yōu)良的木材品質;特別是芯材堅硬,耐腐蝕性強,帶狀木紋細膩美觀,伴有宜人的香味,在2017年《紅木》國家標準中(GBT 18107—2000)它被歸類為紫檀木,主要用作高級紅木家具、樂器、雕刻等材料,同時發(fā)現降香還具有藥用價值,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抗骨質疏松、抗過敏、消炎、抗雄激素等方面效果顯著。由于天然分布區(qū)域狹窄且呈分散狀態(tài),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長期過度利用和濫砍濫伐,導致鵝耳櫪資源已嚴重枯竭。2013年,為確保這一林木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將交趾黃檀列入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嚴格限制天然林的采伐和該樹種原木的出口。
形態(tài)特征 編輯本段
交趾黃檀是一種半落葉喬木(在越南和泰國的一些地區(qū)也是常青樹)
莖:一般高度8~30m,樹干直徑可達60~120cm在其自然生長下,樹干一般是直的,有時會有幾根樹干和樹枝;樹皮光滑堅硬,淺黃色至灰褐色,有鱗片,有縱向裂紋,有時剝脫成片。
葉:葉的形狀為不均勻羽狀復葉,小葉57片,多數為8片,葉序為互生或半對生當年新枝表皮呈青灰色,與交趾黃檀十分相似。
花:花白色,頂生、半頂生或腋生,復合總狀花序(圓錐花序)花冠呈蝴蝶狀,花瓣是標準的直角形,五個花萼片頂部凹陷并合二為一。
果實和種子:果實扁平,線形,閉合,屬莢果型,每莢含種子1 ~ 2粒,種子外皮蠟質堅硬。
物種分布 編輯本段
地理分布:交趾黃檀主要天然分布于中南半島,即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西部)還有新加坡,主要產自越南、老撾、柬埔寨和泰國。交趾黃檀在我國沒有自然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均有引種栽培。
生境分布:交趾黃檀主要分布于北緯22°的中南半島-在10地區(qū),原產地一般分布在海拔100 ~ 500 m的半落葉季風雨林或河邊常綠林中,在老撾海拔100~500m的天然林中仍有零星分布,這是目前野生交趾黃檀分布的最高海拔地區(qū),通常與大果紫檀等闊葉樹種相伴。適宜地區(qū)年降雨量為1200 ~ 1700毫米,個別迎風坡可達3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32℃。
生長習性 編輯本段
交趾黃檀喜溫暖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20 ~ 32℃,極端最低氣溫在10℃以上;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合沙土、許多類型的土壤,如粘土和石灰性土壤,也能抵抗干旱和貧瘠(產地每年有3-6個月的旱季)但是干旱和貧瘠的土壤生長緩慢;小樹耐陰,隨著生長逐漸變得喜光;自然萌發(fā)和再生能力強,扦插后可再生為矮灌木。在越南,5-7月為花期,9-10月果實成熟時,豆莢的顏色由綠色變?yōu)辄S色,最后變?yōu)樯詈稚?,豆莢成熟時不爆裂。
栽培技術 編輯本段
播種:交趾黃檀的主要繁殖方式是種子繁殖。選擇樹齡10年以上的優(yōu)良母樹采集種子。收獲后篩選出長度、厚度、飽滿的種子保證發(fā)芽率。種子在太陽下曬干后立即播種,幼苗在苗床中培育,種子從苗床中集中取出;播種后定期觀察苗床的溫度、濕度;待幼苗長出2-在長出三片真葉后,可以將它們移入容器中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當平均苗高可達25厘米以上時,即可栽植扦插育苗。
嫁接:嫁接的交趾黃檀的接穗是從砧木本身有完整芽的枝條中選取的目前有五種不同的嫁接方法,即:在砧木主干0的高度.15~0.2m扦插和單芽扦插、單芽枝條切接、雙芽枝條切接。嫁接后及時抹去砧木芽、及時切斷腹部連接并離開樹干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如果在秋季嫁接,嫁接后第二年春天苗高可達40厘米以上,可在苗圃種植。
林地準備:交趾黃檀造林地的土壤應疏松透氣、良好的保水和排水性能、一塊沒有地下害蟲和病菌的土地。由于其早期生長主干不明顯,容易出現多主干和低水平分枝,因此提倡適當密植。通過適當密植,有利于培育樹干早日形成樹間自然競爭效應、抑制側枝徒長。
栽培管理:追肥拔草:在苗期,如果底肥不足,則需要追肥,并且要求勤施薄施,追肥后要及時噴水,防止幼苗被灼傷。在速生期,氮肥是主要的追肥。幼苗煉苗期間應停止追肥,以利于幼苗在入冬前充分木質化。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除草工作,減少雜草的競爭并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
修剪整形:交趾黃檀發(fā)芽能力強,種植后容易倒伏,所以根際和樹干上萌芽枝較多,需要及時修剪整形,培育較好的用材林樹干類型。修剪宜采用輕剪、多年的修剪方法,然后根據情況確定如何修剪。冬天是最好的修剪季節(jié)。
病害防治:苗期苗木病害以立枯病為主,發(fā)病期通常為雨季,可通過噴灑毒霉液進行預防,并交替使用艾苗等多種殺菌農藥,期間配合葉面肥使用,保證苗木營養(yǎng)充足。
蟲害防治:苗期主要害蟲為地老虎、蠐螬、蚜蟲等地下害蟲,3—4月份,其幼蟲只吃葉子和芽,切斷幼苗的根,直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使用辛硫磷乳油或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學品進行防治。
主要用途 編輯本段
木材價值: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又稱“老紅木”明清時期中國開始使用檀香紫檀、交趾黃檀和交趾黃檀被稱為宮廷專用“三大貢木”其木材多孔,質地堅硬,氣干密度高,抗壓強度和抗彎強度強。同時,其木材具有光澤,紋理平直,結構精細,加工性能良好;鋸的時候有酸味,有很強的耐腐蝕性和抗蟲性?!都t木》國家標準(GBT 18107—2000)它屬于紫檀屬,主要用作高檔紅木家具、裝飾單板、樂器、雕刻等用材。
醫(yī)學藥用:交趾黃檀的心材中含有豐富的名貴中藥材—降香,在泰國、印度和中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是重要的醫(yī)療資源。其心材通常用于治療風濕病、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跌撲傷痛、創(chuàng)傷性出血和其他疾病,尤其是在泰國,主要用于治療瘀血。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物種現狀:交趾黃檀的木材非常稀缺珍貴,中國所需的原材料全部靠進口2015年以來,在中國漳州林業(yè)局組織市林科所和部分國有林場,與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試驗研究,并引進泰國、柬埔寨、來自老撾和其他國家的26個種源(家系)林下林場培育種子,大力發(fā)展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但仍不能滿足供需關系,現有資源呈下降趨勢。
致危原因:交趾黃檀屬于紫檀屬,紅木作為一種稀有資源,越來越受到各國和國際組織的關注。由于前期對紅木產區(qū)無節(jié)制的肆意開發(fā),產區(qū)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環(huán)境惡化,部分樹種瀕臨滅絕。其中,交趾黃檀因其自然分布區(qū)域狹窄且呈分散狀態(tài),天然更新能力差,長期過度利用和濫砍濫伐,已嚴重枯竭。
保護等級:2013年,為確保這一林木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將交趾黃檀列入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嚴格限制天然林的采伐和該樹種原木的出口。同時,交趾黃檀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屬于瀕危物種(CR)
法律保護:2013年3月16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會議形成了最新的CITES受控物種附錄,共有247個樹種,其中包括7種受控紅杉,嚴格限制了這一樹種的天然林采伐和原木出口。已知宣布限制紅木出口的國家如下:馬達加斯加、加蓬、加納、緬甸禁止出口紅木木材;泰國、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四國明確禁止采伐和出口野生交趾黃檀;自2013年5月起,越南對紅木出口增收200元人民幣%的關稅。
政策保護:為了保護珍貴用材林,中國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于2013年5月提出建設計劃“國家珍貴用材林儲備基地”戰(zhàn)略目標是大力發(fā)展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為交趾黃檀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保障:為確保黃檀等珍稀樹種種植健康高效發(fā)展,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在西雙版納合作進行種質資源引進和培育技術研究示范,同時為廣大林業(yè)企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技術人才、林農組織、農民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服務。例如,從2015年起,將在中國漳州市開發(fā)一個優(yōu)良的交趾黃檀種源(家系)介紹實驗,泰國介紹、柬埔寨、來自老撾等國的26個種源在林下林場育苗,同時開展了交趾黃檀無性繁殖研究,希望從中選出優(yōu)良無性系。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