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英文:Bengali)位于印度洋東北部,印度半島西部(India Peninsula)南臨印度洋,東臨中南半島(Indo-China Peninsula)恒河三角洲北部(Ganges River River Delta)它寬約1600公里,長約2090公里,平均深度為2600米,最大深度為4694 米,總面積約為21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沿岸的國家是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孟加拉灣是印度次大陸和亞洲板塊碰撞形成的,孟加拉灣盆地的演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孟加拉灣屬于季風氣候,溫差很小,夏季盛行西南風。恒河流入海灣(Ganges)雅魯藏布江(Yarlung Zangbo River)默哈訥迪河(Mahanadi, R)等。海灣沿岸以丘陵和平原為主,內(nèi)陸有2000多米的山脈海域相對平坦,呈寬闊的U型盆地,被水下山谷分割。主島是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和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孟加拉灣礦產(chǎn)資源豐富,主要是天然氣資源和鈦礦、稀土礦、寶石等資源。孟加拉灣大約有804種魚和200種鳥,哺乳動物是孟加拉虎(Bengal tiger )為代表。
孟加拉灣的人類文明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那里有史前凱爾特人(Prehistoric century)以此類推,催生了帕拉夫王朝(Pallav Dynasty王朝王朝)喬拉王朝(Chola dynasty王朝王朝)等人類明文。1498年,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在第一次帶領(lǐng)歐洲人進入孟加拉灣后,孟加拉灣已經(jīng)成為歐洲國家相互競爭以及與亞洲對手競爭的重要舞臺。到2022年,孟加拉灣是南亞主要含油氣盆地之一,天然氣資源待發(fā)現(xiàn)量居南亞第三位。海灣地區(qū)漁業(yè)和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占近31%沿海漁民提供資源,年總捕獲量約800萬噸。孟加拉灣沿岸有許多景點,主要是太陽神科納拉克神廟(Konark Sun Temple)馬哈巴利普蘭的紀念碑(組 紀念碑 at Mahabalipuram)孫德爾本斯地區(qū)(Sundarbans National Park )波隆納魯沃古城(polonnaruwa)等。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位于印度洋東北部,西臨印度半島,南臨印度洋,東臨中南半島,北接恒河三角洲經(jīng)緯度范圍為北緯5°至22°,東經(jīng)80°至90°。南以斯里蘭卡島(Sri Lanka Island)南端的棟德勒角(Dondra Head)到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 )尤勒爾角在西北角(卡佩 Urellue)一線(相距約1690公里)以及斯里蘭卡和印度半島之間的亞當大橋(Adam'S bridge)第一條線與印度洋分離;東以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緬甸內(nèi)格羅斯角(Negros)第一條線,安達曼海(Andaman sea)為界。寬約1600公里,長約2090公里,總面積約217萬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沿海國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孟加拉灣屬于季風氣候。每年11月到4月(冬季)在此期間,海灣北部的大陸高壓系統(tǒng)導致了東北季風的形成。六月至九月(夏季)帶來降雨的西南季風盛行。孟加拉灣的氣溫全年變化不大,1月的平均氣溫為26℃,7月的平均氣溫在28℃左右。海岸處于西南季風期(5月至9月)雨水最多,并伴有雷暴。年降水量從東到西從3000毫米下降到1000毫米左右。孟加拉灣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因為高溫在大陸上空造成低壓系統(tǒng),進而產(chǎn)生來自海洋的氣流。西南季風為順時針,風力一般為5~6級;冬季會由大陸高壓系統(tǒng)生成東北季風,呈逆時針方向,風力一般為3~4級。強風和暴風雨通常發(fā)生在春天(4月至5月)和秋季(10月至11月)
地質(zhì)
地質(zhì)構(gòu)造:孟加拉灣盆地的區(qū)域結(jié)構(gòu)可分為穩(wěn)定陸架/臺地區(qū)和前淵/盆地區(qū)域,兩者由鉸鏈帶隔開。孟加拉灣盆地前淵/盆地區(qū)域被局部構(gòu)造隆起分隔,形成較為復雜的剖面結(jié)構(gòu),其中發(fā)育一系列次生盆地或沉降中心。孟加拉灣盆地前淵/盆地區(qū)域進一步劃分為五個二級構(gòu)造單元,Sirhet位于北部(Sythet)地塹,中間有丹吉爾(Tangail)特里普拉(Tripura)哈西亞南部的高地(Hatia)地塹(陸上與近海部分)東側(cè)是受阿爾卑斯運動強烈影響的褶皺帶,呈南北走向,由一系列背斜構(gòu)造組成;西孟加拉大陸架。
地層:孟加拉灣盆地沉積巖總厚度可達20000米,主要由三套地層組成,下部地層為二疊系-侏羅紀是印度地臺穩(wěn)定的早期沉積;中層為白堊紀-始新世是印度克拉通的邊緣沉積;上層是漸新世-現(xiàn)代造山沉積和三角洲沉積構(gòu)成了孟加拉國前陸盆地的主體,厚度為12000 ~ 15000米,其中中新世蘇爾馬群(Surma)蘇爾馬群厚6000 ~ 8000米,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中中新統(tǒng)普本(Bhuban)地層和上中新世博卡比爾(Bokabil)A組,巖性為泥巖和砂巖,分布于Sirhurt地塹。由于孟加拉灣盆地覆蓋著厚厚的沖積層序列,動植物化石相對稀少,導致孟加拉灣盆地地層難以詳細劃分。巖性對比研究是建立和解釋地層的唯一方法只有孟加拉灣盆地的第三紀地層出露在吉大港山和錫爾赫特地塹的側(cè)翼孟加拉灣盆地地層的命名原則和分類是基于阿薩姆盆地的典型剖面。孟加拉灣盆地的石炭紀-二疊紀的岡瓦納煤系是最古老的沉積地層岡瓦納煤層是在盆地西北部鉆探的,受這些克拉通中斷層限制的岡瓦納煤層也暴露在印度比哈爾邦。
巖石:孟加拉灣盆地中新統(tǒng)蘇爾馬組是一個穿時沉積單元,該套地層主要為泥巖、砂巖、粘土巖、砂質(zhì)頁巖與少量細礫巖互層,蘇爾馬群頂部的海相頁巖代表了區(qū)域性海侵過程。晚中新世海侵序列在遠離海岸的孟加拉灣地震剖面上具有明顯的反射特征。河流和三角洲砂巖沉積在孟加拉灣盆地和Silkhet地塹的東部褶皺帶、礫巖。在更新世和全新世,孟加拉灣盆地的陸上沉積物主要是紅層、孟加拉灣的沿海珊瑚鹽層和小砂體主要由海底扇沉積構(gòu)成。
礦產(chǎn):孟加拉灣盆地是南亞主要的含油氣盆地之一,以天然氣資源為主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6377億立方米盆地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凝析油和石油較少,可采儲量僅為11.83百萬立方米。孟加拉灣盆地待發(fā)現(xiàn)的天然氣資源在南亞排名第三。此外,斯里蘭卡東北部沿孟加拉灣還有鈦礦和寶石資源,如紫水晶、綠柱石、紅寶石、藍寶石等;印度東北部沿孟加拉灣有稀土礦。
地貌
陸地地貌:孟加拉灣海岸以丘陵和平原為主,內(nèi)陸是2000多米的山脈,東部是印度半島的東高止山脈(Dong Gaozhi)北部的恒河三角洲(Ganges River River Delta)西部是若開山脈(Alagan Yoma)。
東高止山脈:東高枝山脈位于孟加拉灣西岸,沿德干高原東緣,北北東-南南向西延伸,北段大致平行于孟加拉灣,南段向西南離岸折疊,與西高止山脈相接(Western Gaozhi Mountain Range)遙接。從北部的莫哈納迪河到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它長約1400公里,海拔460~610米。最高峰德沃迪·蒙達山(Arma Konda),位于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 )東北部,海拔1680米。
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位于孟加拉灣北部,東西寬320公里,最北部距海500公里,總面積約6.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該區(qū)域由恒河(Ganges)布拉馬普特拉河(Yarlung Zangbo River)和梅格納河(Meghna River)由三大水系匯聚而成。該地區(qū)可分為兩部分,即東部和西部恒河三角洲呈三角形,被認為是一體的“弓形”三角洲。
若開山脈:若開山位于孟加拉灣東岸,也就是印緬邊境的那加山(Naga Hills希爾希爾)向南延伸的部分,北面與印度接壤,是西北方向-東南走向。全長402公里,平均海拔約2000米,最高峰為欽邦(Chin)南方的太平山(Khonu Samsung)海拔3658米。它是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碰撞形成的。山區(qū)外緣沿海地區(qū),實兌除外(Sittwe)附近有局部沖積平原,都屬于下沉海岸,有許多島嶼和半島。
海底地貌:孟加拉灣的底部是一個寬的U形盆地,深度為4694米,其南部通向印度洋。厚度均勻的深海平原占據(jù)整個孟加拉灣,并以8° ~ 10°的角度緩慢向南傾斜。在許多地方,這個平原被水下山谷分割,主要是恒河流域(Ganga Trough通過通過)巽他海溝(Sunda Trench法國法國)東經(jīng)90度海脊(East longitude 93356)85度海脊(Eighty-No5 ridge )孟加拉深海扇(Bangladesh is deep, sea and fan)等地形。
孟加拉深海扇:孟加拉深海扇位于孟加拉灣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扇,也被稱為孟加拉扇。連同它的東部葉尼科巴風扇(Nicobar Fan),面積3106平方公里。它長2800至3000公里,寬830至1430公里,厚超過16公里。沉積物通過三角洲前緣槽被輸送到水下扇,并被分成上部扇、中扇、下扇三部分。作為對第一次板內(nèi)碰撞的響應(yīng),早孟加拉扇上的快速陸源沉積始于始新世(五千八百萬到三千七百萬年前)延續(xù)至今,形成了世界 美國最大的潛艇風扇。
東經(jīng)90度海脊:東經(jīng)90度的海脊位于孟加拉灣北部、孟加拉灣和尼科巴灣之間的巽他海溝外側(cè)是印度洋的主要特征它沿東經(jīng)90°呈南北走向延伸,長度約5000公里在東經(jīng)90°的山脊最高點,水深約2134米。東經(jīng)90度海脊自孟加拉灣形成以來就一直存在,它體現(xiàn)了孟加拉灣的海洋巖石圈。
主要島嶼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的島嶼包括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它們將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分開。
安達曼群島:安達曼群島位于孟加拉灣東南部,是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的天然分界線,屬于印度。該群島南北長約360公里,包括300多個島嶼,總面積約6408平方公里從北到南排列的主島是北安達曼島(North )中安達曼島(Intermediary )南安達曼島(South )小安達曼島等。群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走向南北平行。最高峰是鞍座(Saddle)海拔約737米,位于群島北部。幾乎沒有平地,僅限于比滕布爾(Bitanpur)和迪格利普爾(Dugrip Boer)等少數(shù)山谷。它們的表面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在群島的北部還有大片的紅樹林沼澤。
尼科巴群島:尼科巴群島位于孟加拉灣東南部,總面積2022平方公里,包括19個島嶼,基本上位于西北部-南南和東東垂直排列,在海上間斷延伸300公里。這些島嶼平坦肥沃。南考里島(Nankeli)卡莫爾塔島(Camorta)和大尼科巴都是山區(qū)。大尼科巴島(Great Nicobar)最南端也是最大的區(qū)域(它長56公里,寬27公里)最高峰是圖利爾山(Base sheller),位于大尼科巴群島,海拔642米。該島椰林茂密(Coconut)檳榔樹(Betel-nut)芒果樹(Mango)等。
水文河流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的主要河流是恒河、雅魯藏布江、默哈訥迪河、戈達瓦里河(Godavari River No )克里希納河(Krishna, R)卡韋里河(Caveri, R)等。
河流
恒河:恒河位于孟加拉灣北部,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甘高特里冰川(甘戈特里 冰川冰川),全長2525公里,流域面積108.6萬平方公里,河流自北向南,從恒河三角洲流入孟加拉灣,總徑流量5501億立方米。恒河的主要支流是亞穆納河(Yamuna , R)拉姆甘加河(Ramganga, R )加哈拉河(Ghaghara river河河)等。
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位于孟加拉灣北部,發(fā)源于中國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揚宗冰川,自西向東流過西藏日喀則的4個城市和23個縣,在南迦巴瓦峰周圍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大彎,然后轉(zhuǎn)向南,形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在帕西加特附近流出中國、它流入印度和孟加拉國,最后流入孟加拉灣雅魯藏布江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約24.1萬平方公里,年流量1660億立方米,主要支流為卡桑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
海洋
水溫:孟加拉灣海水的年平均溫度約為28℃。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五月(30℃)最低溫度出現(xiàn)在1月至2月(25℃)但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海灣南部約2℃,海灣北部約5℃。
鹽度:孟加拉灣受南亞夏季風影響,降水量豐富,大大超過蒸發(fā)量此外,大量的地表徑流注入海灣周圍,使孟加拉灣成為印度洋鹽度最低的海域,其鹽度約為30‰~34‰孟加拉灣表層鹽度分布為北低南高灣頂?shù)柠}度遠低于灣口,兩者之間的鹽度差在夏季風期間達到最大。
潮差:孟加拉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強潮汐海灣,潮差達3米,特別是孟加拉灣北部的恒河三角洲地區(qū),平均潮差超過4米 潮的影響甚至可以延伸到沿江200公里的陸地。除孟加拉灣東北部的恒河河口外,其余海域均以半日潮為主。
補給:孟加拉灣是典型的受南亞季風影響的海域,這給孟加拉灣帶來了豐富的降水,在降水較多的地方平均年降雨量為3000毫米而且,隨著海灣周圍許多地表徑流的注入,整個海域的淡水年平均凈收支高達4.05× 10立方米。
海流:孟加拉灣海流的方向受到季風和春季的強烈影響、夏天,在潮濕的西南季風的推動下,它順時針循環(huán);秋、冬季在東北季風的作用下,轉(zhuǎn)為逆時針環(huán)流。冬季風期間,孟加拉灣的上層環(huán)流總體上是一個盆地尺度的反氣旋環(huán)流,有一個東北季風向西漂移到斯里蘭卡島以南的阿拉伯海;夏季,灣內(nèi)環(huán)流呈現(xiàn)多渦結(jié)構(gòu),斯里蘭卡島以南的季風漂移轉(zhuǎn)向東北,即西南季風漂移。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南部后,由于當?shù)仫L場和赤道印度洋東海岸的反射,逐漸轉(zhuǎn)向北方,7月至9月在孟加拉灣西部形成強勁的北向流。
上升流和下降流:孟加拉灣的上升流和下升流是季節(jié)性的,它們是由季風產(chǎn)生的,季風在夏天從西南方向吹來,然后在冬天從東北方向吹來。季風的持續(xù),尤其是西南季風和海岸的走向,導致印度東海岸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上升流。印度東海岸夏季有上升流,冬季有下降流,孟加拉灣東部和緬甸沿海冬季有上升流,夏季有下降流。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西海岸大約有2000種藥用植物;孟加拉國北岸大約有450至500種藥用植物,其中包括昂天蓮(Abroma augusta)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止瀉木(Holarrhena against Shigella dysenteriae)等。野生經(jīng)濟植物是巴爾米拉的棕櫚樹(Palmyara palm)野生棗椰樹(野生 棗 棕櫚樹 )等等,代表性的水果植物是菠蘿蜜、芒果、菠蘿等。經(jīng)濟魚蝦種類很多,比如虎蝦(Tiger Xia)卡魯馬蝦(Karuma shrimp蝦蝦)金槍魚(Tunini)鯰魚(Cat fish)鯛魚(Snapper)印度鮭魚(India salmon)等。
植物:孟加拉灣的植物種類豐富,僅在東北部就有115個被子植物科、433屬、木蘭科植物92科680種、344屬、百合科共有23科546 種。代表植物是海桑、鼠尾草、白骨壤等。樹木以水椰(Nypa fruit)大海棗(小行星Phoenix paludosa)作為代表,水生植物是浮萍(Lemna)黑藻(Soft aquatic plants introdu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sia in the 1960s)苦草(tape grass)貍藻(Utricularia)諸如此類蕨類植物包括國槐(bud of Chinese scholar tree)和滿江紅(Azolla)等。地球上最大的毗連紅樹林是孟加拉灣北部的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 area)紅樹林覆蓋面積約14萬公頃孟加拉灣的紅樹林是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紅色名錄。
動物:孟加拉灣大約有804種魚類200種鳥類和哺乳動物,包括孟加拉虎、白鹿(Chita deer)穿山甲(pangolins )狐蝠(Flying fox )等。鳥類的代表物種是黑燕鷗(Sterna fuscata)藍臉鰹鳥(Sula )紅腳鰹鳥(Sula Sula)褐鰹鳥(Sula leucogaster)等。魚類種類豐富,包括六線豆娘(abudeduf 六條)條紋豆娘魚(Abudefduf vaigiensis)布氏刺尾魚(Echinococcus )等。瀕臨滅絕的動物是孟加拉虎、鯊魚(Sharks)鱷魚(crocodile)淡水海豚(Danshui dolphin)等。
自然保護區(qū)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沿岸的自然保護區(qū)有比塔卡尼卡國家公園(bhitarkanika 國家公園)加希爾馬薩海洋保護區(qū)(Gahirmatha Marine Sanctuary避難所避難所)孫德爾本斯地區(qū)(Sundarbans National Park )等。
加希爾馬薩海洋保護區(qū):Gahirmasa海洋保護區(qū)位于孟加拉灣西北部,屬于印度,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繁殖地之一。主要保護動物是橄欖龜(橄欖 雷德利 海 龜)鬣狗(Hyena)桑巴爾(Sambhar)鱷魚(crocodile)等。Gahirmasa海洋保護區(qū)的沿海水域是Imbi Taccani Ka和Mohanadi(Mahanadi)該三角洲富含紅樹林殘骸,是世界上最富饒的漁場之一海龜被這些水域所吸引,因為它們?yōu)槌赡旰}敽蛣偡趸暮}斕峁┝素S富的食物。再加上原始的海灘和鄰近的沿海水域,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海龜天堂”
自然災(zāi)害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的主要災(zāi)害是風暴、海嘯、水災(zāi)、干旱等。
風暴:孟加拉灣是熱帶風暴的滋生地猛烈的風暴通常伴隨著潮汐并掀起巨浪。每年4月至10月,夏季和夏秋之交,熱帶低壓經(jīng)常出現(xiàn)、徘徊在孟加拉灣,給這片海域帶來了強風暴。風暴經(jīng)常咆哮,隨波逐流,翻滾海面,奔向海岸,撲向恒河-在雅魯藏布江河口,海浪高得嚇人,危害極大。1970年,一場大風暴造成孟加拉國約30萬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1970年11月,恒河三角洲發(fā)生颶風,造成大量人畜死亡。1991年4月,一場相當大規(guī)模的風暴摧毀了孟加拉國的東海岸。
海嘯:孟加拉灣的波浪、潮汐引起的水位變化,平均海平面一年四季都在變化。因為降雨量和河流輸入量超過了蒸發(fā)量,每年海灣的水量都在凈增加。這些原因?qū)е潞[的發(fā)生。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發(fā)生海底地震,摧毀了海灣的大量沿海地區(qū),特別是斯里蘭卡和安達曼及尼科巴群島。
水災(zāi):受季風影響,孟加拉灣降雨不均是洪水頻發(fā)的主要原因。2007年,孟加拉灣熱帶低氣壓導致的暴雨引發(fā)洪水,造成51人死亡,320萬人受災(zāi)。2013年,強降雨和大壩泄洪導致孟加拉灣沿岸發(fā)生大規(guī)模洪水,造成17人死亡,8790個村莊受到影響,210萬人受到影響。
環(huán)境保護 編輯本段
環(huán)境問題
海水污染:孟加拉灣的海水污染主要體現(xiàn)在生活污染上、工業(yè)廢水污染、化學污染等。墨西哥灣沿岸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塑料瓶和其他塑料制品是最常見的垃圾類型。墨西哥灣沿岸有大量的化肥等化工產(chǎn)業(yè)、水泥、紙漿、食品加工、制藥、金屬、紡織品等,大量的固體廢物、污水和重金屬流經(jīng)卡那普利河(Kanapuri , R)排入海灣,造成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海灣蝦場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學品正在造成水污染并危及水生生物。孟加拉灣的考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每年養(yǎng)蝦使用尿素約620噸,每天產(chǎn)生約15噸廢物,排入孟加拉灣。海灣船只泄漏的石油和化學廢物也是污染源之一。
過度捕撈:孟加拉灣的過度捕撈問題越來越嚴重,海洋被視為一個無底洞,被過度開發(fā)、污染和海平面上升對墨西哥灣的生物造成了災(zāi)難性的影響。孟加拉灣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之一,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美國人口集中在海灣沿岸的八個國家。大約有2億人生活在孟加拉灣沿岸,其中大多數(shù)人部分或完全依賴漁業(yè)。然而,孟加拉灣的漁業(yè)幾十年來一直面臨壓力,現(xiàn)在已經(jīng)嚴重枯竭許多曾經(jīng)豐富的物種幾乎消失了,尤其是那些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如食人鯊(Man-Eat sharks)石斑魚(Grouper)黃花魚(Croaker)鰩魚(Rays)等。目前,漁獲量主要是海洋食物網(wǎng)底層的物種,包括沙丁魚(sardine)等。
環(huán)境保護
孟加拉灣大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項目:2018年6月28日全球環(huán)境基金(GEF)批準給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nóng)業(yè)組織(FAO)引領(lǐng)孟加拉灣大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BOBLME)該項目撥款1500萬美元,旨在促進孟加拉灣的可持續(xù)漁業(yè)、減少海洋污染,改善沿海人民的生活。該項目未能取得預期結(jié)果,因為全球環(huán)境基金的贈款遠遠沒有達到要求的水平。
孟加拉灣計劃:孟加拉灣計劃政府間組織(BOBP-IGO)這是一個區(qū)域漁業(yè)咨詢機構(gòu),成立于2003年,受益于孟加拉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爾代夫、馬來西亞、泰國和斯里蘭卡旨在確保孟加拉灣沿海漁業(yè)資源的長期開發(fā)和利用。它為其成員提供技術(shù)和管理建議,目前有一至十個漁場。自該組織成立以來,已有12000多艘船舶在協(xié)議區(qū)持續(xù)作業(yè)。該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會議,這對孟加拉灣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孟加拉灣的主要景點是科納拉克的太陽神神廟、馬哈巴利普蘭的紀念碑、孫德爾本斯地區(qū)、波隆納魯沃古城等。
科納拉克太陽廟:科納拉克太陽神廟位于孟加拉灣西北海岸,建于13世紀,是印度最著名的婆羅門神廟之一。神廟根據(jù)太陽神索里(Surya)像戰(zhàn)車一樣建造,24個輪子上裝飾著人物圖案,6匹馬拉著戰(zhàn)車。寺廟的主殿長約50米,寬40米,厚2米。有三個用黑色石頭雕刻的太陽神,造物主梵天正對著廟門(代表朝陽)兩側(cè)是守護神毗濕奴(代表正午的太陽)摧毀和重建濕婆(代表夕陽)太陽神殿內(nèi)部是一個由青石制成的舞廳現(xiàn)在,只剩下3米高的基礎(chǔ)墻,上面雕刻著人物,有各種舞蹈和不同的表情。1984年,科納拉克太陽神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馬哈巴利普蘭的紀念碑:Mer Habberley bloem紀念碑群位于孟加拉灣西岸,Mer Habberley bloem就是帕拉瓦王朝(Palava dynasty)在全盛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海港,這里的大部分寺廟和雕塑都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從6世紀到9世紀。梅爾哈伯利布魯姆也被稱為“七寺城”早在7世紀,它就已經(jīng)成為印度教活動的中心。這里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海濱寺廟而聞名,至今仍保存著五座塔。著名的是阿爾諸那(Arjuna)苦行僧浮雕也被稱為恒河下凡記,雕刻在巨大的花崗巖巖壁上,講述了《羅摩衍那》年的英雄阿爾諸那的故事,這也被稱為印度的兩大史詩。這里還有五座單獨的巨石神廟,當?shù)厝朔Q之為“五戰(zhàn)車神廟”1984年,Habberley bloem紀念碑群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孫德爾本斯地區(qū):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位于孟加拉灣北岸,陸地和水域總面積為1.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為各種動物提供了天然棲息地,并孕育了印度最大的孟加拉虎群。園區(qū)內(nèi)水系發(fā)達,河流縱橫河內(nèi)生活著90多種魚類48種螃蟹和多種軟體動物。在紅樹林沼澤與海洋相通的水域中,有恒河海豚等5種海豚(Platani Cha3356 Ganges River)伊洛瓦底江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等等,還有稀有的海洋鱷魚。這個地區(qū)也是許多海濱鳥類的家園、鷗、燕鷗是重要的中轉(zhuǎn)站和越冬地,養(yǎng)活了包括白腹海雕在內(nèi)的30多種食肉鳥類、蛇雕、玉帶海雕等。1987年,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波隆納魯沃古城:波隆納魯沃古城位于孟加拉灣西南部,始建于公元前5世紀,是斯里蘭卡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博隆納魯沃古城的城市布局結(jié)構(gòu)以古城中軸線沿線的重要宗教建筑為特色,包括婆羅門教遺址和花園城遺址。茂密的叢林中散布著大量的考古遺址,包括宮殿遺址、祭祀壇、佛塔、神廟、佛像等。建于12世紀的加爾寺以其大規(guī)模的群雕佛像而聞名,包括三尊佛像和一個壁龕,它們雕刻在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巖上,是波隆 納魯沃時期。尕爾寺臥佛長14米,描繪了佛身泥濘的景象。1982年,波隆納魯沃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