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伶仃島
外伶仃島(英文名:Weiling i)是一個主要由花崗巖組成的基巖島,位于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的東北端、珠江口以東,經緯度坐標:22°06′No114 02′E;面積4.面積31平方公里,是中國珠海十大美麗島嶼之一、國家AAAA島風景區(qū)。
外伶仃島原本是廣東大陸的一部分,是在虞美冰后期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形成的;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該島東西高,北部和中部略低,東海岸更陡,傾角為35°;它的中央主峰是丁玲峰,高311米.8米。外伶仃島的森林覆蓋率為70.23%常見的樹種是榕樹、相思等,而且還是稀有樹種“羅漢松”此外,島上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是廣東省瀕危動物保護區(qū)之一。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外伶仃島上已經有居民,他們大多是來自香港長洲的流動漁民,逐漸形成村落;現(xiàn)代外伶仃島隸屬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擔桿鎮(zhèn),是其管轄的38個島嶼之一。外伶仃島上有旅游景點“伶仃八景”石景公園、萬山棋局、香江海市、拱橋渡水、玉帶環(huán)腰、北帝晨鐘、摩崖石刻、海螺奇石;此外,還有漢代石沖灣遺址、水下唐代陶瓷文物和大東灣宋代陶瓷文物是三大歷史文物。2014年,外伶仃島入選中國珠海市“十大美麗海島”2017年,它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23年,外伶仃島入選全國33個“和美海島”之一。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外伶仃島位于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東北端、珠江口以東,經緯度坐標:22°06′No114 02′E;行政區(qū)劃隸屬于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擔桿鎮(zhèn)。島嶼長3.24千米,寬2.39公里,海岸線是12條.22公里,面積4.它是31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島東北20公里和香洲西北51公里處,香洲是從廣州到香港的地方、粵東沿海港口航線也是珠三角地區(qū)進出南太平洋國際航線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外伶仃島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島嶼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這里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849毫米,但早春雨水連綿不斷、日照減少。外伶仃島一年四季氣溫都很高,偶爾會有寒潮,但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太熱,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4度.8℃,7月平均氣溫27℃.9℃,年平均氣溫22.1℃。
外伶仃島季風的典型代表月為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1月,夏秋季常有熱帶氣旋(臺風)登陸珠江口及附近沿海地區(qū)的熱帶氣旋,年平均為1個.3~3級,期間最大風速可達40~70米/秒,風能資源豐富。
地質
外伶仃島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無大的褶皺構造,其中主要斷裂構造為東北向、西北和近東西向3組。這三組斷層的形成和規(guī)模各不相同,其中以北東向最為明顯,北西向次之;北東向斷裂包括五桂山南麓斷裂、南屏斷裂、山塘——周娜斷層、南平——唐家斷層、深井斷裂;北西向斷裂中有西江斷裂、翠微斷裂、牛頭——愛州斷層;東西向斷層附近有一條洲仔斷層、三灶斷層和海域斷層。
地貌
外伶仃島的地形主要是低山丘陵,很少有海洋地貌;該島海岸陡峭,布滿懸崖;島的東部和西部相對較高,北部和中部相對較低,東部海岸陡峭,傾角為35°。島上有兩座主峰,分別位于東部和西部西部的主峰叫丁玲峰,高311米.8米,島上最高點;東部山峰略矮,山谷之間有裂縫和洞穴。外伶仃島是一個由一系列花崗巖組成的巨大巖體其形狀像饅頭,中低山,地形起伏較大,最大相對高差約1000米。
由于外伶仃島受波浪和潮汐影響較大,海洋侵蝕強烈,主要表現(xiàn)為海水運動的機械破壞和化學溶解,破壞了海岸帶,使沉積物流入大海,因此海洋地貌很少,只有山上的滾石沿著基巖海岸堆積。
水文
外伶仃島上沒有大面積的地表水堆積,只有山泉呈星形分布,水質良好,可供生產生活使用。外伶仃島海域年平均氣溫約22℃,鹽度較高、浮力大,透明度2米左右,水色多為淡綠色或藍色,東海岸沿岸海域波濤洶涌。
外伶仃島海域的潮汐為不規(guī)則半日潮,具有明顯的日不等特征,相應的潮流也是不規(guī)則半日潮。該島海域潮流類型復雜,介于往復流和旋轉流之間;沿岸地區(qū)以往復流為主,漲落潮流方向與海岸線方向基本一致;然而,在近海水域,它呈現(xiàn)出典型的旋流特征。
土壤
外伶仃島的土壤可分為赤紅壤、濱海沙土和沙灘三大類。
紅土是南亞熱帶的代表性土壤,廣泛分布于丘陵臺地和海島地區(qū)只有一個子類,可分為花崗巖紅土、耕型赤紅壤、花崗巖侵蝕赤紅壤和砂頁巖赤紅壤。
濱海沙土是指由沿海砂質沉積物發(fā)育而成的土壤這是一個天然的沙質海岸,正常的潮汐可以夠不著它分布在不同寬度的不連續(xù)帶中土層深厚,質地多為以應時礫石為主的疏松砂土,透水性強、漏水漏肥易干旱,養(yǎng)分含量低、pH值變化很大,除少數(shù)平坦地形外,農業(yè)價值較低、除旱地外,大部分是防風固沙的防風林和干刺灌木。
潮灘,也稱為沿海鹽沼,是經常處于水澇或潮濕狀態(tài)的潮濕土壤,分為兩個土壤屬沙灘和沿海鹽土。其中,海灘是含鹽量高的礫石松散沙、面積分散,幾乎沒有農業(yè)價值。沿海鹽漬土分為泥灘、草灘和林灘是三種土壤類型,這些海灘面積很大、集中連片,土層深厚,養(yǎng)分含量豐富,含鹽量低,沉降快,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物
外伶仃島有近700種植物,常見的樹種是榕樹、相思樹,也是生長的稀有物種“羅漢松”島嶼森林覆蓋率70.23%,森林面積約4.71萬畝;島上植被以耐旱耐鹽灌木為主,灌木覆蓋率達80%以上,四季常綠。根據(jù)地理位置,外伶仃島東部有野生菠蘿和灌木叢,植被茂密;然而在西部,植被稀少。
動物
外伶仃島約有300種水下浮游生物;夏季海灘地區(qū)常見的白胸鳥、綠鷺、蒼鷺、池鷺、像白鷺這樣的鳥在冬天很常見、鸻類;在海灘的外緣,有斑點鵜鶘、野鴨白骨等水鳥。此外,外伶仃島是廣東省瀕危動物保護區(qū)之一,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外伶仃島上有許多景點,其中有石井公園、萬山棋局、香江海市、拱橋渡水、玉帶環(huán)腰、碧海飛霞、北帝晨鐘、海螺奇石并稱為“伶仃八景”此外,還有摩崖石刻、礦石湖景區(qū)、石涌灣遺址等。
石景公園
石井公園里有奇石和海豹、巨鯨石、雄雞石、陰陽石等,有一天、迷宮和其他崎嶇的山路穿插其中,所以有“萬山群島首個天然石公園”之美譽。到了四、五、六、7月,這里經常有大霧天氣,這使景區(qū)像一個仙境,所以有“霧海仙槎”之稱。此外,在外伶仃島東北部還有一條通往大東灣海上娛樂中心的1200級石砌景觀道。
萬山棋局
從外伶仃島中部的丁玲峰仰望,整個萬山群島就像散落在伶仃洋上的一把翡翠,島嶼點綴得像一盤棋,讓游客可以指出這個國家。在不同的季節(jié),隨著氣候的變化,島嶼多變而充滿氣象,因此而得名“萬山棋局”。
香江海市
外伶仃島與香港隔海相望,是大陸唯一能看到香港市區(qū)的島嶼。從外伶仃島中部的丁玲峰望向香港,你可以看到太平山、香港仔、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島、青馬大橋等。天氣好的時候,連香港的高樓和車水馬龍都能清晰分辨;在多霧的季節(jié),香港的景色有時會被隱藏起來,如海市蜃樓,因此而得名“香江海市”。
海螺奇石
外伶仃島上有各種各樣的怪石,其中海螺和怪石是典型代表。海螺石位于外伶仃島西海岸,外形酷似海螺據(jù)說它背后有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古時候,有一個英俊勤勞的漁夫他很善良,每天在海上努力工作,并樂于助人。美麗的海螺姑娘愛上了他的勤奮和善良,每天悄悄上岸去他家?guī)退鲲垺⑾匆?。在相處的過程中,兩人逐漸墜入愛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天,伶仃洋上刮起了大風為了幫助船上遇到困難的村民,小伙子逆風出海救人再也沒有回來,而海螺姑娘傷心欲絕,在海邊等待心上人回來。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海螺姑娘變成了石頭,留在海邊,眺望藍天碧海,等待心上人歸來。
礦石湖
礦石湖位于外伶仃島南部的塔灣地區(qū)景區(qū)內有界限分明的礦坑,木麻黃就生長在上面、臺灣相思樹、九重葛和其他植被,充滿綠色。在礦山之間,有一個由綠寶石和藍湖組成的海灣旅游季節(jié)有很多游客你可以站在入口處,俯瞰湖景,并在湖邊打卡紀念。
北帝晨鐘
外伶仃島中部的伶仃峰山中有一尊北帝像,高8米、重5噸。北帝又稱玄武帝,是治水之神,道教信仰之神,也是居住在海邊的外國人的守護神因此,北帝雕像不僅是對所有人的祝福,也是各界游客朝拜的地方。北帝塑像旁有一口巨鐘,一聲震十里,故名“北帝晨鐘”而且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都會舉行北帝塑像“北帝誕廟會”吸引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漁民和商人參加;2013年,“北帝誕廟會”升級為旅游文化節(jié)。
拱橋渡水
渡水拱橋景區(qū)位于外伶仃島西部的伶仃灣廣場主要景點是一座飛在伶仃洋上的拱橋,氣勢單??;橋上的臺階被涂成虹色,色彩斑斕,如霓虹在碧波上飛舞,因此也被稱為彩虹橋或情人橋;日落時分,聚集行人、落日、山海一體的景色也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玉帶環(huán)腰
圍腰玉帶景區(qū)位于外伶仃島西部,伶仃灣廣場兩側。在山坡和礁石之間,有一條長約5公里的精雕細琢的海濱棧道,也被稱為“情侶路”棧道建在綠色的森林和藍色的大海之間,蜿蜒在其中,從遠處看,就像一條玉帶圍繞著一個美麗的女人 腰,故名“玉帶環(huán)腰”一路的風景和感受,丁玲島外的風情,都在腰間的玉帶里。沿著石階環(huán)島漫步,可以感受到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碧海藍天、奇礁白浪。
碧海飛霞
碧海費霞位于外伶仃島西側、在玉帶的西北部,外伶仃島的海水是藍色的,可以與藍天融為一體;黃昏時,由于陽光的折射,海面和地平線上的云是紅色的;游客可以在海邊漫步、倚欄倚海,坐礁石、聽漁舟唱晚,故曰“碧海飛霞”其中,“飛霞”這個詞取自王波 著名的句子“朝霞與孤鴨齊飛,秋河與蒼穹同色”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外伶仃島西側、在玉帶的東南部,石刻來自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戰(zhàn)敗被俘,面對敵人毫不動搖威脅和利誘在過伶仃洋時,他寫下了《過零丁洋》,表達了為國捐軀的決心。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了文天祥 美國的愛國主義,親自復制了《過零丁洋》并將其刻在外伶仃島西部的一個懸崖上,這成為島內的一景,并使外伶仃島聞名世界。
石涌灣遺址
石沖灣遺址位于外伶仃島西北部、擔桿鎮(zhèn)外伶仃島小學以北,西距市區(qū)約60公里。遺址位于游屋咀山與山澗之間的沙灘上,海拔4米,遺跡分布約2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先秦和漢代的文物。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1950年7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392團美國海軍和兩廣縱隊的炮兵連消滅了駐扎在這里的國民黨殘余部隊,解放了外伶仃島。
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葉選平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主席在視察外伶仃島時題詞“外伶仃島度假村”。
1992年10月16日至18日,石崇灣外伶仃島和人民 珠海市擔桿鎮(zhèn)政府向國家環(huán)保部門提交了該報告“關于調查外伶仃島石沖灣養(yǎng)殖區(qū)海水嚴重污染的投訴”,聲稱該宗案件是香港在長洲以南水域傾倒垃圾及淤泥而導致的海水污染事故,并要求責任方作出賠償及轉移傾倒區(qū)。
2016年9月20日,國家海洋局發(fā)布《全國生態(tài)島礁工程“十三五”規(guī)劃》號文,在外伶仃島實施宜居宜游工程。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09年,外伶仃島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珠海首個國家級海島景區(qū)。
2014年12月14日,外伶仃島入選珠海市“十大美麗海島”。
2017年5月25日,外伶仃島被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珠海 美國旅游業(yè)發(fā)展。
2021年8月,外伶仃村被廣東省林業(yè)局認定為“2020年廣東省森林鄉(xiāng)村”。
2023年6月8日,外伶仃島被自然資源部評選為中國33個“和美海島”一,在2023年“世界海洋日和國家海洋宣傳日”主會場汕頭宣布。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