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河
潁河(英文名:Ying R),原名水影,又名沙英河。位于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安徽省西北部,發(fā)源于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東麓,西起伊川、在偃師縣和登封縣之間,向東延伸,在安徽省潁上縣磨河口匯入淮河潁河也是淮河流域最長的河流、潁河是流域面積最廣的主要支流,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7.78億立方米,以沙河為主要支流、潁河、北汝河、澧河、賈魯河、汾河。
潁河山區(qū)位于秦嶺山脈—在昆侖帶狀構(gòu)造帶的東部,地層屬于秦嶺地層的豫西地區(qū),地貌以山地為主、丘陵、以平原為主,盆地礦產(chǎn)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chǎn)基地。潁河流域地處暖溫帶半干旱季風(fēng)氣候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14℃—16℃,春暖秋涼,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潁河流域有許多生態(tài)資源,棲息著多種全國一流的、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和多種植物,動物主要是東方白鸛、黑鸛、白尾海雕,灰鶴、烏雕、紅腹鷹等,植物主要是野生大豆、野菱、蓮、銀杏、水杉等流域內(nèi)有太和縣沙英河國家濕地公園。
潁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原地區(qū)的泄洪河流、排澇、航運、作為重要的灌溉渠道,流域內(nèi)水利工程眾多,其中就包括白沙水庫、昭平臺水庫等大型水庫、滯洪區(qū)。潁河河歷史悠久,大禹治水、潁河河漕運典故的發(fā)源地,也是抗戰(zhàn)時期花園口挖堤事件的發(fā)生地和流域龍山文化的發(fā)源地、關(guān)中文化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潁河流域有許多風(fēng)景名勝,主要包括“天下第一名剎”之稱的少林寺、嵩陽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以及法王寺、嵩岳寺、觀星臺等。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潁河位于淮河北岸,在中國的東部和安徽省的西北部。發(fā)源于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東麓,西起伊川、在偃師縣和登封縣之間,向東延伸,經(jīng)緯度范圍為東經(jīng)111° 57′116°43′北緯32° 31′34°52′,流經(jīng)登封、禹州、襄城、許昌、臨潁、西華、周口市區(qū)、項城、沈丘等,首先進入安徽省,下到太和、阜陽在潁上縣莫河口匯入淮河,淮河也是淮河流域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最廣的支流。潁河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河流長度為418公里,流域面積為3.44萬平方公里,安徽境內(nèi)長207公里,流域面積4112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編輯本段
北汝河
北汝河是潁河左岸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洛陽市嵩縣龍池漫山跑馬嶺,流經(jīng)嵩縣、汝陽縣、汝州市、郟縣、寶豐縣、在舞陽縣岔口匯入沙河的襄城縣,河長275公里,流域面積566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6.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8.牛建河是其主要支流、荊河、洗耳河、黃澗河、蘆溝河、燕子河等。
澧河
澧河是潁河右岸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南陽市方城縣四里店以北的梨樹溝,流經(jīng)方城縣、葉縣、舞陽縣、漯河市在漯河市萬鼎匯入沙河,全長160公里,流域面積2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97米。
潁河
潁河(亦稱小潁河)發(fā)源于登封市少室山,途經(jīng)禹州市(原來的盂縣在古代被稱為周曉宇)襄城、許昌、臨潁、郾城、周口市西北的西華等縣孫嘴并入沙河,全長263公里,流域面積7348.3平方千米。潁河河在襄城縣英橋橋上穿越丘陵河谷,進入英橋橋下平原,下游河口附近比降約1/19000。潁河河的主要支流是武功渠、清溟河、清流河等。武功渠發(fā)源于禹州市蒙城,途經(jīng)襄城、臨潁至郾城縣趙昚村匯入潁河河,流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葉青河發(fā)源于新鄭、在禹州和兩市的交界處,是一條流經(jīng)長葛的平原河流、許昌、臨潁、西華縣延陵至倉頭匯入潁河河,全長149公里,流域面積2362平方公里;劉清發(fā)源于許昌市鄢陵縣屯溝,在西華縣李灣與潁河河匯合這也是一條平原河流,長度為23.3公里,流域面積1393平方公里。
賈魯河
賈魯河是潁河左岸的一條支流,自元至正歷時十一年(公元1351年)以工部尚書賈魯主持的樹邊河命名,發(fā)源于新密市圣水峪,流經(jīng)新密市、鄭州市、中牟縣、尉氏縣、鄢陵縣、扶溝縣、在周口市流入沙河的西華縣,河長264公里,流域面積6137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為611.9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492.6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67億立方米。
新蔡河
新蔡河位于河南省東南部,發(fā)源于淮陽縣的商水運河,向南流經(jīng)淮陽縣北部、鄲城西至莘縣安在沈丘縣與河匯合,全長約80公里,流域面積1030平方公里。
新運河
新運河位于河南省襄城縣西北部,東北起于襄城縣西北郊,南至幸平縣楊埠洪河,全長67公里,其中干流長47公里。
水文特征 編輯本段
淮河流域最長的是潁河河、流域面積最廣的主要支流潁河主要有兩條河流,其中潁河為主要源頭,沙河為主要支流,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北汝河為其主要支流、澧河、小潁河、賈魯河、新蔡河、新運河、茨河。
周口以上是潁河河上游,全長324公里上游有建陽縣東部的北汝河漯河市的澧河和周口市的潁河河、賈魯河匯款到沈丘縣,進入安徽;周口至安徽阜陽是潁河河的中游,全長174公里,周口與省界之間新建運河、新蔡河匯入;阜陽到磨河口(入淮河)對于潁河下游來說,這條河長126公里。
徑流
潁河水系的年徑流量為7.在周口以上,沙河的徑流量最大,其次是潁河,賈魯河的徑流量最小。在洛河以上,沙河和李和的徑流量大于北汝河。流域內(nèi)徑流深度分布趨勢與降水量分布趨勢接近,北部小南部大西部山區(qū)大東部平原小。西南部的沙里河上游為400毫米,東北部的賈魯河約為100毫米。徑流主要受降水影響,河水主要由雨水補給徑流年內(nèi)分配不均,主要受6月份降水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9月的汛期約占全年來水量的60%一70%最大小時洪峰流量可達1720立方米/秒,最小月平均流量為零。
水資源
潁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94.51億立方米。水資源相對貧乏,人均水資源量和單位土地面積水資源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上游嵩縣、汝陽方城縣負荷指數(shù)為3—5屬于第三等級,其他縣市的負荷指數(shù)均大于10,屬于第一等級,平頂山水資源開發(fā)潛力很小、鄭州和漯河缺水最嚴重,負荷指數(shù)超過40,占流域面積的65.58%
含沙量
潁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和最大的沙源1951年,蘆臺子站距于穎河約3公里,位于淮河入??谙掠巍?999年,年平均輸沙量為275—2000年的浮動范圍為169億立方米—2007年年均輸沙量251億立方米,1982年和1998年汛期年均輸沙量分別為296億立方米和319億立方米。
水質(zhì)
潁河流域白沙水庫、沈丘紙店斷面水質(zhì)相對較好,西華紙坊、近年來,周口康店斷面水質(zhì)明顯改善,西華造紙廠斷面由2007年的二級水變?yōu)?008年至2009年的四級水—2010年一級水;周口康店斷面由2007年的五類水逐年改善為2010年的一類水,氨氮平均值為2007年—2009年逐漸下降、2010年沒有明顯變化的現(xiàn)象;氨氮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離散度較大,其濃度波動明顯,氨氮水質(zhì)正在逐步改善;生化需氧量、化學(xué)需氧量、總磷平均濃度為2007年—2008年,這一數(shù)字持續(xù)下降、2008—2010年的上升現(xiàn)象。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潁河水系位于暖溫帶半干旱季風(fēng)氣候區(qū),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14℃—16℃,最高月平均氣溫27.3℃—27.8℃,7月份月平均氣溫最低—3℃,出現(xiàn)在1月,春暖秋涼,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流域多年日照時數(shù):西部(魯山)山區(qū)是2068小時,西北部(登封)23時,北部(中牟)東部時間21時09分、南部(周口、漯河)中部時間22時69分(許昌)2359小時,6月輻射最大,12月輻射最小。流域多年平均風(fēng)速2—2.5米每秒,12月至4月的風(fēng)速相對較高,平均約為每秒3米至每秒4米,9月前后的平均風(fēng)速為每秒2米至每秒3米。
潁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024毫米水系受氣候和地形影響,年降水量在地理分布上有明顯差異西部山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1401.東部平原地區(qū)年降水量為700—900毫米,靠近黃河北部平原,年降水量只有600毫米左右,水系一般從6月進入汛期,9月底結(jié)束。潁河河年平均蒸發(fā)量為833毫米,丘陵地區(qū)水系蒸發(fā)量為1170毫米,平原地區(qū)為1128毫米。
地質(zhì)
潁河山區(qū)位于秦嶺山脈—昆侖帶狀構(gòu)造帶東段。主要構(gòu)造為:一是帶狀構(gòu)造,蘇仙凹陷處于昆侖秦嶺的東西向構(gòu)造中、蚌埠降起、淮南拗陷、霍邱肥東下行經(jīng)過阜陽地區(qū)。主要斷層位于楊過、蒙城與蒙城之間的板橋斷裂(這條斷層向北延伸,落差超過1000米)利辛五河斷裂和馬甸磨河口斷裂(這兩個新樓層傾向于平行于北方,延伸長度超過150公里)阜陽舜耕山斷層(走向為西北西北西,傾向西南,為扭性斷層)第二個是新華夏構(gòu)造,位于河南省芒朔山、渦陽縣龍山利辛縣西霍邱十里長山線。主要斷層是富含渦流的斷層、阜陽斷裂、夏邑太和斷裂。
潁河地層屬秦嶺地層區(qū)和豫西地區(qū)。本區(qū)出露的巖石有太古宙混合片麻巖古生代熊片麻巖和太古宙西片麻巖二群和西洋河群火山噴發(fā)巖古生代碳酸鹽巖和煤系地層中生代花崗巖新生代陸相火山噴發(fā)巖和現(xiàn)代沉積物。
混合片麻巖區(qū)是以黑云母角閃巖片麻巖為基礎(chǔ)的混合片麻巖系,出露于沙河支流當(dāng)澤河兩岸,分布面積約240平方公里;火山噴發(fā)巖分布在圖們、焦山、郭北石地區(qū)是一個古海底火山熔巖區(qū),出露面積約312平方公里;陡溝、關(guān)山嶺地區(qū)的綠片巖為西洋河群變質(zhì)安山巖系,出露面積約139平方公里;花崗巖區(qū)分布在沙河南岸的二郎廟、四棵樹、從冀中到交口,出露面積約795平方公里,巖體屬伏牛山花崗巖。巖體中節(jié)理發(fā)育在石人山地區(qū),巖石沿著垂直節(jié)理開裂,有時會突然出現(xiàn)孤峰,形成了許多奇怪巖石的中高地形;石英巖、碳酸鹽巖分布面積小,應(yīng)時巖石致密堅硬,但節(jié)理發(fā)育,往往形成陡峭的懸崖。沙河河床發(fā)育在兩種巖石的膠結(jié)帶中,從魯山到沙河、北汝河匯流處為沖積平原;白龜山水庫東北側(cè)有小面積石灰?guī)r、石灰?guī)r分布。
礦產(chǎn)資源
潁河腹地面積34877平方公里,安徽腹地面積8100平方公里腹地礦產(chǎn)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和商品糧生產(chǎn)基地之一腹地已探明有煤、鐵、鋁、銅、鹽、灰?guī)r、石膏、螢石等50多種礦藏特別是煤炭非常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有河南平頂山、禹州、新密、登封、寶豐等市(縣)達170.安徽省潁上縣謝橋3億噸、陳橋、江口、夏橋、江店、洋湖面積約30億噸。流域中部沙河、北汝河之間地下原煤儲量103億噸;葉縣、舞陽等地鹽儲量達2300億噸,是全國第二大井鹽產(chǎn)地。許昌市西部潁河上游原煤鋁土礦和鐵礦石儲量分別為45億噸4300萬噸和25億噸.66億噸,666萬噸耐火粘土,2億噸石灰石和1646萬噸白堊,鄭州市潁河、雙月河上游的登封、新密市新密市原煤儲量達50億噸,耐火粘土達1.08億噸,鋁土礦儲量超過1億噸。
地形地貌
潁河流域的地形主要是山地、丘陵、平原為主,西部山地地形復(fù)雜多變,起伏較大,平均海拔886.19米,平均坡度20度.43,屬于潁河流域的高海拔地區(qū);西部丘陵地區(qū)平均海拔363.13米,平均坡度8度.地形起伏較大,坡度平緩,屬于潁河流域的中低海拔地區(qū);東部平原的平均海拔為77.32米,平均坡度為1.03,地形單一,起伏不明顯這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屬于潁河流域的低海拔地區(qū)。潁河岸距170—240米,岸高6—8米,坡降0.05‰左右。
潁河流域的地貌主要是淺丘和丘陵、平原區(qū)、低洼地區(qū)。淺山丘陵區(qū):多位于京廣鐵路以西,多為中低山,坡度為1/400—1/600年,山谷大部分“U”形;平原區(qū):一部分分布在京廣鐵路以西及其兩側(cè),另一部分是黃河以南的河漫灘,分布在京廣鐵路以東的賈魯河、潁河下游的廣大地區(qū);低洼地區(qū):大部分是歷史上的湖泊洼地,河流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疏浚的、洼地的改造現(xiàn)在大多是良田。沙、在漓江之間的泥河灣修建了一個滯洪區(qū)。
土壤
潁河流域京廣鐵路以西的山丘上有沙子、石土,土層薄,礫石多,北方以黃壚土為主,母質(zhì)為沖積、風(fēng)成黃土主要是疏松多孔的;中國中部部分地區(qū)古湖泊沉積的蔣莎黑土分布;南部黃棕壤呈跨帶分布,其母質(zhì)由山前沖積沉積物風(fēng)化分解而成,土質(zhì)較重。
潁河流域京廣鐵路以東、沙河以北為平原潮土和鹽堿地地區(qū),土壤為沙土、淤土、混合土和鹽堿地一般呈堿性;沙河以南的豫東、南部淺洼平原為蔣莎黑土區(qū),土壤為第四紀更新世湖泊沉積的黑色粘土蔣莎大部分黑土是在殘留的沼澤草甸土上發(fā)育起來的土壤表面呈深灰色,土壤粘稠,底部有松散的蔣莎和蔣莎圓盤。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動物
潁河流域許昌市有野生動物127種,其中浣熊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狼、鴻雁、云雀、鴛鴦、水獺、燕隼等;阜陽市有脊椎動物31目75科2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主要是丹頂鶴、白頭鶴、白鸛等,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種,以天鵝為主、白枕鶴、鴛鴦、環(huán)頸雉、雀鷹、貓頭鷹、黑斑蛙等,安徽省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8種;周口市有近80種動物,珍稀物種是周口黃牛、槐山羊、淮陽驢、項城豬(滅絕)鱸魚、白龜。
鳥類
潁河河流域是麻雀的天下、燕子是主要物種,其他主要包括啄木鳥、喜鵲、鵪鶉、斑鳩、蜂鳥、黃鸝、鴿子、杜鵑(布谷)烏鴉、鸕鶿、赤麻鴨、鴛鴦、土鴛鴦等。
魚類
潁河流域主要鯉魚、鯽魚、鰱魚是主要魚種,其他魚種主要包括鰱魚、鲇魚(鯰魚)鱖魚、鱔魚、鱉魚、泥鰍、草魚、武昌魚、黃金條魚、銀魚、紅少魚、白鱔魚。
浮游動物
潁河流域共有浮游動物36屬78種,其中輪蟲20屬60種、枝角類有10屬12種、橈足類6屬6種。浮游動物的優(yōu)勢種是長肢多肢的輪蟲、裂痕龜紋輪蟲、角突臂尾輪蟲、萼花臂尾輪蟲、龜甲蟲輪蟲和象鼻。
植物
潁河流域許昌市有維管植物124科、411屬、719種,其中:野生植物448種,栽培植物271種;阜陽市有維管植物84科226屬335種,珍稀瀕危植物為野生大豆、野菱、蓮、銀杏、水杉和樟樹;周口市有170多種植物,主要是白花泡桐、高口櫻桃、陳老將梨、黃花菜、逍遙大蔥、房墳韭菜、蘆筍等。
自然保護區(qū) 編輯本段
太和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太和縣沙英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太和縣西部,全長13.5公里,總面積714公頃,劃分為濕地生態(tài)保育區(qū)、沙潁河休閑體驗區(qū)、濕地生態(tài)功能展示區(qū)和服務(wù)管理區(qū)為四大功能區(qū),是典型的河流濕地公園里有10種國家保護鳥類、省級保護鳥類25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金鷹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蒼鷹、大天鵝等。
潁州西湖濕地保護區(qū)
潁州西湖濕地保護區(qū)位于阜陽市西北一公里處的新泉河兩岸,總面積110.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qū)27.50平方公里,緩沖區(qū)3080平方公里,實驗區(qū)51個.70平方公里的瀛洲西湖濕地保護區(qū)有鳥類33科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東方白鸛、白頭鶴、大鴇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小天鵝、鴛鴦、鳶、赤腹鷹、普通鵟、紅隼、燕隼、灰鶴、短耳鸮、長耳鸮10種。
八里河自然保護區(qū)
八里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潁上縣南部,潁河河與淮河交匯處保護區(qū)面積146萬公頃,動物資源豐富鳥類有24科130種,其中常見的是鸛、白頭鶴、白額雁、黃嘴白鷺、小天鵝、鴛鴦、白尾鷂、普通鸕鶿、豆雁、鴻雁、綠頭鴨、赤麻鴨、針尾鴨、夜鷺、大白鷺、蒼鷺等。
風(fēng)景名勝 編輯本段
潁河兩岸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古老的文化遺產(chǎn)。主要有佛教圣地,少林寺、法王寺、宋岳廟中岳廟嵩陽書院觀星臺、灞陵橋、禹州大鴻寨、云夢山、明清及其他景點。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城西12公里處它是中國第一批AAAAA級旅游景點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是禪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發(fā)源地。少林寺有1500多年的歷史,包括“禪宗祖庭,功夫圣地”天下第一名剎”之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是北魏孝文帝為印度僧人巴陀所建因該寺建在少室山的深林中,故得名“少林寺”1983年,國務(wù)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寺內(nèi)主要有錘譜殿、天王殿、鐘鼓樓、李世民碑、六祖堂、藏經(jīng)閣、千佛殿、觀音殿等建筑。
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登封市以北3公里處,有“嵩山第一勝地”之美譽。該寺建于東漢文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釋迦牟尼玉雕釋迦牟尼臥佛長11米,重18噸,于1996年捐贈給緬甸弟子。寺后的隋代佛塔、唐寶塔與岳元代安海宮塔造型別致,風(fēng)格獨特,具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研究和建筑藝術(shù)價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岳寺
宋岳寺位于登封市西北6公里的嵩山南麓宋岳寺院內(nèi),是北魏時期的一座寶塔。該塔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是一座15層的磚塔,有密集的屋檐,平面呈十二邊形,高37米.距離橋臺045米、塔身、15層壓不光滑的磚屋檐和塔制動器。塔身分上、下兩部分。宋岳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塔,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它在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價值,對后來的磚塔建筑影響很大它是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中岳廟
中岳廟位于登封市東臺石山南麓,南距太闕600米。中岳廟中軸線長650米,共有11層建筑7座它依山勢而建,由南向北逐漸升高,高差37米。廟中有殿、宮、樓、閣、亭、有近400條走廊和其他39座建筑,寺內(nèi)有73處古代碑刻,有330多株漢代至金代的古柏。中岳廟始建于秦代,北魏太史廟遺址遷建后定名為中岳廟中岳廟是吳越現(xiàn)存最大的歷史建筑群,也是清代官式建筑的代表“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
觀星臺
觀星臺位于登封市東南12公里處,由元代天文學(xué)家郭守敬創(chuàng)建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世界著名的天文科學(xué)建筑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主要景觀有:周公測影臺、觀星臺、周公廟、羊城遺址陳列館等。
灞陵橋
巴陵橋風(fēng)景區(qū)位于河南省許昌市,又名關(guān)公刺曹處,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該景區(qū)是三國在巴陵橋贏得的(又名八里橋)國家級保護單位關(guān)帝廟和古典園林建筑占地162畝,是《中國文物古跡游》三國戰(zhàn)略旅游線上的著名景點,環(huán)境優(yōu)美,文化底蘊豐厚。
明清苑
明清園位于安徽省潁上縣城東濱河公園旁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占地38畝,總面積13萬平方米,是皖北地區(qū)的一座完整的造型、最大的古建筑群,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在明清時期有四個庭院的布局,共有十三個庭院、八大外院、五大內(nèi)院,“五宅一廟一戲臺”七棟單體建筑,120多個房間。
禹州大鴻寨
大洪寨景區(qū)位于禹州市西北邊陲的魯山鄉(xiāng)境內(nèi),面積36平方公里它以涌泉河為界,自然分為南北兩個區(qū)域。主峰大洪寨高1156米,被稱為“許昌屋脊”景區(qū)內(nèi)有奇特的洞穴,長達1200米。洞內(nèi)(百米內(nèi))可見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簾和其他典型的喀斯特景觀被稱為“江北第一洞”景區(qū)內(nèi)有摘星樓、水簾洞、闖王峽、過風(fēng)口、一線天、坷垃垛、臥佛山、蜘蛛山、梨轅山、蘭花山、瑪瑙山、白龍?zhí)?、黑龍?zhí)丁⑶赉y杏樹、鳩山大學(xué)遺址、大弘法寺、范蠡花臺等60多個景區(qū)。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和中國十大生態(tài)文明景區(qū)之一。
云夢山
河南鶴壁淇縣云蒙山,又名青巖山,位于淇縣西南15公里處。它屬于太行山,主峰海拔577米戰(zhàn)國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曾隱居云夢山講學(xué),云夢山主景區(qū)被戰(zhàn)國古軍占領(lǐng)、上圣古寺和云夢五里鬼谷大峽谷旅游區(qū)、云夢大草原旅游區(qū)由三部分組成,面積約26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是紀念性建筑鬼谷寺、舍身臺、映瑞門、水簾洞、仙牛洞、孫臏洞、龐涓東等100多個地方。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