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粉
腸粉(粵語拼音:Cheong fan),英文名RICE-ROLLS,是一種廣東非常出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屬于粵菜系,源于唐朝時的瀧州(今廣東羅定市),常作為早餐食用,在廣東地區(qū)較為出名。腸粉分為布拉腸粉和抽屜式腸粉兩種,由米漿制成,常加入豬肉片、雞蛋、玉米、魚肉片、青菜等,主要分為咸、甜兩種口味。由于各地口味不同,各地商家都會根據(jù)當?shù)厥袌觯{(diào)整腸粉口味,并且在腸粉前加上當?shù)爻鞘忻Q,如廣州的腸粉會叫做廣州西關(guān)腸粉,潮州的腸粉會叫作潮州腸粉,但其實所有的腸粉都是羅定腸粉的一種。
起源命名 編輯本段
腸粉前身
早在唐代,瀧州(今廣東羅定市)就出現(xiàn)了油味糍,油味糍較薄,不能像之前的糍粑或餅一樣可以分成一塊塊,所以只能全部鏟回一堆然后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這就是腸粉最初做法的由來,但當時這還并不叫做腸粉,人們?yōu)榱藢⑺c原有油味糍區(qū)分,就叫它做油味糍片。后來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出現(xiàn)了惠積糍和龍龕糍兩種名稱。而龍龕糍在后來被世人叫做腸粉,龍龕道場也成為了羅定腸粉的發(fā)源地。起初它是由米漿加上油、鹽、花生碎、蔥、韭菜混合蒸制成一塊半厘米厚的米糕,以便隨時食用。由于制作時間短、用料簡單、味道清爽、質(zhì)感細膩嫩滑,龍龕糍在瀧州也逐漸流傳起來。
乾隆命名
乾隆年間,乾隆云游江南時,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誘惑,專門轉(zhuǎn)到羅定州吃龍龕糍,并對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龍龕糍贊不絕口,并乘興說:這糍并不算是糍吧,反而有點像豬腸子,不如就叫腸粉吧。此后,腸粉就在廣東流傳開了,大街上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流動小販在街角售賣腸粉,后來腸粉店也越開越多。
制作流程 編輯本段
腸粉分類
腸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導(dǎo)致做出的口味都不相同。
1.布拉腸粉的腸粉漿主要使用的是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混合制成。布拉腸粉以廣州西關(guān)的較為出名,以品嘗餡料為主。
2.抽屜式腸粉的腸粉漿是由純米漿制成的,以品嘗腸粉的粉質(zhì)和醬汁調(diào)料為主。
所需材料
主料:米漿(布拉腸粉需額外使用粘米粉、澄面、粟粉和生粉,抽屜式腸粉純米漿即可)
可選配料:豬肉片、牛肉片、魚肉片、雞蛋、蝦肉、香菇、青菜、鮑魚、韭黃、玉米、火腿腸、臘腸等
可選調(diào)味品:花生醬、沙茶醬、豆芽、辣椒醬、醬油等
制作過程
1.布拉腸粉:在大網(wǎng)篩子上鋪上一塊白布,將磨好的米漿均勻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卷成豬腸形,置于盤上,淋上調(diào)好的醬汁。
2.抽屜式腸粉:在特制抽屜中倒入米漿并搖勻,均勻撒上餡料,一并放入蒸盒中蒸熟,蒸熟后取出卷成豬腸形,置于盤中,淋上醬汁。
營養(yǎng)價值 編輯本段
腸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淀粉、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地方流派 編輯本段
1. 瀧州腸粉(羅定腸粉)
羅定腸粉所用的米漿,由當?shù)厮a(chǎn)優(yōu)質(zhì)稻米制成。經(jīng)過6小時浸泡的稻米連水一起倒入石磨,不需要額外添加任何東西。隨著石磨轉(zhuǎn)動,米漿緩緩流入桶內(nèi),等待著高溫水汽的催化。羅定腸粉所用的醬汁,由三十多種香料熬制,且羅定腸粉較為晶瑩透亮,米香濃郁是其的最大特點。
2. 廣式腸粉
廣式腸粉面皮透亮,注重擺盤,口味清淡,可以自行選擇配料制作,如:叉燒肉蛋腸,豬肝瘦肉腸,雙蛋腸,玉米雞蛋腸等。
3. 惠來腸粉
惠來腸粉特色是醬汁較多,醬汁粘稠而色淡,一般用的是可以盛湯的盤子來裝盛,跟廣式腸粉不同的是,惠來腸粉皮比較厚,口感勁道。
4. 潮州腸粉
潮州腸粉上面淋有粘稠的花生醬和芝麻醬,腸粉皮厚而韌,里面的餡料除了蛋和肉之外,可能也會加入白菜或者包菜等。
5. 汕頭腸粉
汕頭腸粉的醬汁多以鹵水醬油為主,口味咸鮮,腸粉上的配料多是油爆過的菜脯(如蘿卜干)。
6. 普寧腸粉
普寧腸粉湯汁比較濃稠,腸粉口感勁道,配料以生蠔、牛肉、蝦等為主。
7. 澄海腸粉
澄海腸粉上會撒上油爆過的菜脯粒,具有澄海特色。
8. 饒平腸粉
饒平的腸粉是直鋪的,且分有甜和咸兩種醬料。
9.潮陽腸粉
潮陽腸粉醬汁較多,醬汁味道較為清淡,最常見的配菜是應(yīng)菜和西洋菜,臘腸和香菇等。
10.牛肉腸粉
牛肉腸粉的吃法也很簡單,只要將切段的牛肉腸粉放在小條碟里,邊上擺放兩棵熟菜心,淋上豉油即可盡情享用。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