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玉女峰
羅浮山主峰玉女峰位于羅浮山玉女峰東南、大金湖之北。相傳羅浮山在漢武帝時期被封為“天姥”(天姥)之山,故又稱“羅浮”、“羅漢”。羅浮山與江西鄱陽湖、浙江紹興、安徽池州并稱為中國“四大賞楓勝地”。羅浮山是我國道教名山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浮山玉女峰海拔219.5米,主峰形似玉女。玉女峰以奇險奇特著稱于世,主峰附近被譽為“玉女之峰”,附近還有多個小山峰群立其間。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玉女峰,主峰高219.5米,峰頂由石灰?guī)r構成,形如一尊高聳的白玉塑像。整個山體從近至遠分為四個部分,如玉女殿、玉女峰、金雞嶺、白石山,在山中有5條南北走向的天然河道匯集而成。玉女峰四周均由多巖石構成的山峰群,從東南向西北依次排列形成5座海拔500-800米的山峰,分別是玉女殿、大金湖、白石山、金雞嶺、白石山。其中玉女峰周圍又形成了玉女峰—靈臺峰等5座山峰。玉女峰東側有個巖洞叫做羅漢洞,相傳是神仙煉丹處。洞內有一棵松樹叫三合柏,相傳這棵松樹曾被玉皇大帝封為“千年仙柏”。相傳是玉皇大帝賜予羅浮山玉女峰之意而命名。
景區(qū)概況 編輯本段
羅浮山玉女峰位于博羅縣的羅浮山中,主峰高219.5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羅浮山的主峰之一,海拔219.5米,高與主峰相望。石巖裸露,石柱直立,其形態(tài)頗似一位玉女。石巖周圍遍植青松,綠草茵茵。據《羅浮山志》記載:西漢時有個叫周勃的人。漢武帝曾兩次到羅浮山朝拜,并封了“天姥”這一名號。后來,周勃被封為天姥大神。傳說中的“天姥連天舒,疑是地上長”乃周勃所寫。
石人洞的由來
羅浮山下有一處“石人洞”,相傳,該洞乃是玉女峰山腳下的一塊大石,石洞中有一洞洞相連,洞中有石,人在洞中,有石。石人只有左手托著,右手提著一根蠟燭,洞中石壁又光滑又堅硬,洞壁上竟有三道長約兩米的凹槽,使洞口更加深邃莫測,傳說是玉女娘娘的一口棺材。從石人之洞走出,路很長,途中要翻越三座大山。在這三座大山中間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山洞:那就是玉女娘娘之洞。玉女娘娘之洞是有一個洞有三間房間,四周還都是石墻,走到中間通道要走很長時間才能到達那個房間。進入那個房間很不容易。玉女娘娘之洞口非常高,遠遠望去猶如一位仙人跪在石人之上。在傳說中玉女娘娘所在的位置就是玉女娘娘之洞。在玉女娘娘之洞內有一塊青石上刻著一幅畫像:“石人王”。
石人洞石人洞,是羅浮山玉女峰的主要景點之一。洞內古木參天,飛瀑飛瀉,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的石筍、石柱和石鐘乳組成了一座石人山。有一處石鐘乳,形似一個人,它的下面就是一個大洞,洞中有一人形象,就像一個石人。據說石人不是真的石頭,而是一個真正的真人。石人洞的底部,有一塊長達20多米的巨石,它既不像洞壁,也不像洞門,而是呈盤曲狀,盤曲其間的石頭也似人的手臂。有幾根還用石頭磨成棱角狀;也有幾根像根圓錐狀的細石插入水中;更有幾根似樹枝或藤蔓。在洞口四周用一些石塊砌成墻和洞內一樣。
金龍洞金龍洞,又名龍王洞,位于羅浮山玉女峰北側,由一條石灰?guī)r溶洞而成,深約6米,寬約4米,洞內有鐘乳石、石柱、石幔及瀑布群?!褒埻醵础比齻€字在《羅浮傳》中記載為:「南海水師,從南海經羅浮山東」。相傳當時南海水師在此與大船相遇后,船上所載的金銀財寶隨船漂流到東南海的龍王潭;又傳當年南海水師在此大破敵船時,被水中惡龍咬斷手指而血流不止。因此,羅浮的洞主就將這條大蛇定名為「龍王洞」。金龍洞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洞道如一線天花,縱橫九層。洞壁上刻有洞名“蓬萊洞天”字樣,洞中有洞連洞、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及石筍、石幔、鐘乳石等,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金龍洞:金龍洞位于玉女峰西側大金湖畔上,洞窟左右兩側巖石上有數(shù)處長著小樹的巖洞,洞內巖壁向內傾斜達數(shù)十度,形成了數(shù)個洞口。
洞壁向內傾斜的時間越長,洞窟越深。金龍洞又叫金龍洞,相傳是羅浮神仙所居之處,金龍洞因洞內有一龍在洞中盤龍,因此得名金龍洞。洞內有一條碩大的石柱,柱上刻著龍形圖案。金龍洞的四周都是石墻護著石柱。洞中有一條溪流縱貫洞窟后匯入到洞里,溪水順著洞底部流出至地面后流入到大金湖中。溪中水草肥美、魚類豐富,人們可以在溪中游泳、垂釣、捉魚。洞窟中還有一個地下溶洞-金龍洞。金龍洞有上百條地下洞道和多種地下文物景觀,被譽為羅浮山的“地下博物館”。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