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氣表
節(jié)氣表是中國古代為指導(dǎo)農(nóng)事而制定的補(bǔ)充歷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和智慧的結(jié)晶,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歷法,(農(nóng)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根據(jù)太陽和月亮 的操作,月份日期可以 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周期,但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業(yè)需要嚴(yán)格理解太陽 s運算,于是農(nóng)耕完全按照太陽來進(jìn)行,于是在歷法中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周期的節(jié)氣,最終形成了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氣可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指導(dǎo)農(nóng)業(yè)活動,影響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jié)氣是以黃道上的太陽為基準(zhǔn)的(地球 它圍繞太陽運行)在位置的劃分上,也用閏月作為確定的標(biāo)準(zhǔn)。
節(jié)氣列表 編輯本段
春 季 | 孟 春 | 立春 太陽視黃經(jīng):315° 正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2月3-5日) | 雨水 太陽視黃經(jīng):330° 正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2月18-20日) |
仲 春 | 驚蟄 太陽視黃經(jīng):345° 二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3月5-7日) | 春分 太陽視黃經(jīng):0° 二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3月20-22日) | |
季 春 | 清明 太陽視黃經(jīng):15° 三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4月4-6日) | 谷雨 太陽視黃經(jīng):30° 三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4月19-21日) | |
夏 季 | 孟 夏 | 立夏 太陽視黃經(jīng):45° 四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5月5-7日) | 小滿 太陽視黃經(jīng):60° 四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5月20-22日) |
仲 夏 | 芒種 太陽視黃經(jīng):75° 五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6月5-7日) | 夏至 太陽視黃經(jīng):90° 五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6月21-22日) | |
季 夏 | 小暑 太陽視黃經(jīng):105° 六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7月6-8日) | 大暑 太陽視黃經(jīng):120° 六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7月22-24日) | |
秋 季 | 孟 秋 | 立秋 太陽視黃經(jīng):135° 七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8月7-9日) | 處暑 太陽視黃經(jīng):150° 七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8月22-24日) |
仲 秋 | 白露 太陽視黃經(jīng):165° 八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9月7-9日) | 秋分 太陽視黃經(jīng):180° 八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9月22-24日) | |
季 秋 | 寒露 太陽視黃經(jīng):195° 九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0月8-9日) | 霜降 太陽視黃經(jīng):210° 九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0月23-24日) | |
冬 季 | 孟 冬 | 小雪 太陽視黃經(jīng):240° 十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1月22-23日) | |
仲 冬 | 大雪 太陽視黃經(jīng):255° 十一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2月6-8日) | 冬至 太陽視黃經(jīng):270° 十一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2月21-23日) | |
季 冬 | 小寒 太陽視黃經(jīng):285° 十二月一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月5-7日) | 大寒 太陽視黃經(jīng):300° 十二月十五日前后交節(jié) (公歷1月20-21日) |
節(jié)氣歌 編輯本段
春雨震春明谷天,夏日滿山暑
秋露,秋霜,冬雪,冬寒。
每個月的兩個節(jié)日逐漸移動,月未至。
陽歷月初七以內(nèi),上半年初六,初二落。
注:1、農(nóng)歷每個月的兩個節(jié)氣從日期開始逐漸向后移動當(dāng)一個月不含中性氣體時,閏月就來了。
例如,2016年5月有 個awn(初一)夏至(十七),6月 輕夏(初四)大暑(十九) 年7月33日,立秋(初五)處暑(廿一)千禧年8月 日(初七)秋分(廿二)九月 寒露(初八)霜降(廿三),等等。
再比如2017年5月33,356 awns(十一)夏至(廿七),6月 輕夏(十四)大暑(廿九)閏六月 立秋(十六) 不含中性氣體,而且是在夏季的7月份(初二)白露(十七)
2、陽歷月份中,第一個節(jié)氣落在6日左右的7天內(nèi),第二個節(jié)氣落在21日左右的7天內(nèi)。
節(jié)氣含義 編輯本段
1、立春:正月初一前后(公歷2月3-5日),指的是立春節(jié)氣。5]初候:東風(fēng)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fù)冰。
2、雨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加,但冷空氣活動仍然十分頻繁。初候:獺祭魚,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動。
3、驚蟄:二月初一前后(公歷3月5-7日)冬天,休眠土壤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魂前后,忽冷忽暖,氣溫和風(fēng)力變化很大。初候:桃花初開,第二個是:倉耕明,第三個是等待:鷹化為鳩。
4、春分:二月十五前后(公歷3月20-22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我國廣大地區(qū)越冬作物將進(jìn)入春季生長階段。初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
5、清明: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初候:桐始華,二候:微伏變貓頭鷹,牡丹花開,三等:虹始見。
6、谷雨:三月十五前后(公歷4月19-21日)雨水多有利于谷物生長。9]初候:萍始生,二候:唱著鴿子,刷著它的羽毛,等待三次:戴勝降于桑。
7、立夏:四月初一前后(公歷5月5-7日)萬物生長繁榮。初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8、小滿:四月十五前后(公歷5月20-22日)此時小麥等夏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但并未成熟。24]初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9、芒種:五月初一前后(公歷6月5-7日)這時,太陽移到了黃經(jīng)75度。有芒的作物,如小麥,已經(jīng)成熟到可以采集種子了。初候:螳螂生,二候:鵑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10、夏至:五月十五前后(公歷6月21-22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xiàn)“太陽在北方,白天很長,影子很短”,故曰“夏至”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
11、小暑:六月初一前后(公歷7月6-8日)夏季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最熱的季節(jié)。7]初候:溫風(fēng)至,二候:蟋蜂居壁,三候:鷹始摯。
12、大暑:六月十五前后(公歷7月22-24日),正值中伏前后。這個時期是中國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的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初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行時。
13、立秋: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植物開始結(jié)果,是收獲的時候了。初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14、處暑:七月十五前后(公歷8月22-24日),“處”最后,當(dāng)酷暑接近尾聲時,天氣會變得涼爽。由于是秋收,降水非常珍貴。初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15、白露:八月初一前后(公歷9月7-9日)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氣溫迅速下降,天氣涼爽夜間接近地面的水汽在植被上形成白露,故名“白露”初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
16、秋分:八月十五前后(公歷9月22-24日)陽光直射點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17、寒露:九月初一前后(公歷10月8-9日)此時太陽的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氣溫持續(xù)下降,天氣更冷,露水寒意,故名“寒露風(fēng)”初候:鴻雁來賓,二候:一只麻雀入水就是一只蛤蜊,它會等三次:菊有黃花。
18、霜降:九月十五前后(公歷10月23-24日)黃河流域初霜凍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霜凍對正在生長的莊稼非常有害。初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
19、立冬:十月初一前后(公歷11月6-8日),冬季開始。初候:水始凍,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20、小雪:十月十五前后(公歷11月21-23日)北方冷空氣影響增強(qiáng),氣溫快速下降,降水中出現(xiàn)雪花但此時是初雪階段,雪量少,次數(shù)少,多在黃河流域“小雪”節(jié)氣后降雪。初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在上升,大氣在下降,天氣在等待三次:閉塞而成冬。
21、大雪:十一月初一前后(公歷12月6-8日)此時太陽的直射點已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初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22、冬至:十一月十五前后(公歷12月21-23日)此時太陽幾乎是直指南回歸線,北半球形成了南至日、晝短至、太陽的影子長到足以成為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后,北半球白天變長,氣溫持續(xù)下降,進(jìn)入全年最低氣溫“三九”初候:蚯蚓結(jié),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動。
23、小寒:十二月初一前后(公歷1月5-7日)這時,氣候開始變冷。初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雊。
24、大寒:十二月十五前后(公歷1月20-21日)九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初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
如果您認(rèn)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國家保護(hù)動物 下一篇 鏡像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