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錢學森畢業(yè)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yè),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5年,經(jīng)中宣部批準及錢學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2011年12月8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 中國
- 射手座
人物經(jīng)歷 編輯本段
早年經(jīng)歷
錢學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出國以前
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1934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現(xiàn)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yè),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
錢學森畫像
赴美留學
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后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學生,并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他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shù)學博士學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3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shù)學博士學位。1943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947年,在上海與蔣英結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zhì)的微觀規(guī)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54年,《工程控制論》英文版出版,該書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別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
中年時期的錢學森
遭到拘留
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后,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chǎn)黨人實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chǎn)黨人和拒絕揭發(fā)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并將其關進監(jiān)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nèi)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巨額保釋金后才釋放了他。后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
錢學森歸國后的合影
艱難歸國
5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消息很快傳到中國,中國科技界的朋友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極為關心,中國政府公開發(fā)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愿的情況下監(jiān)禁了錢學森。
195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陳叔通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決定給這位父親的好朋友寫信求救。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非常著急的時候,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他拆開一看,署名“錢學森”,原來是請求祖國政府幫助他回國。
1954年4月,美英中蘇法五國在日內(nèi)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lián)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于是就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系,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
1954年6月5日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以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
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1954年7月21日,日內(nèi)瓦會議閉幕。為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內(nèi)瓦進行領事級會談。為了進一步表示中國對中美會談的誠意,中國釋放了4個扣押的美國飛行員。
中國作出的讓步,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代表約翰遜還是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回國的真實理由,一點不松口。
1955年,經(jīng)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zhàn)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愿望終于得以實現(xiàn)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青年時期的錢學森
歸國以后
歸國之后,周恩來在各方面都給予了錢學森親切細致的關懷,晚年的錢學森還激動地回憶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發(fā)射前夕,周恩來總理召集相關的科研人員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臨別之際,周恩來總理特意叫住了錢學森:錢學森,你不要太累著了。錢學森生前常對人說,對他一生影響最深和幫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國總理周恩來,一個是自己的岳父蔣百里。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jù)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yè)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guī)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在力學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協(xié)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被增選為政協(xié)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7年,在錢學森倡議下,中國力學學會成立,錢學森被一致推舉為第一任理事長。2月18日,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11月16日,周恩來總理任命錢學森兼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長。同年,錢學森所著《工程控制論》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并被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7年6月,中國自動化學會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錢學森任主任委員。同年9月,國際自控聯(lián)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
1958年,為了為兩彈一星工程培養(yǎng)人才,應錢學森關于建立“星際宇航學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學森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經(jīng)杜潤生、楊剛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59年,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相繼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錢學森家人
1960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并不再兼任該院一分院院長。從此,錢學森的主要職務一直為副職,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長,到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再到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專司中國國防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大技術問題。
1960年11月15日,在聶榮臻元帥現(xiàn)場親自指導下,以張愛萍將軍為主任,孫繼先、錢學森、王諍為副主任的試驗委員會,在我國酒泉發(fā)射場成功地組織了我國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的飛行試驗。
1961年,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62年,《物理力學講義》出版。1963年,《星際航行概論》出版。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導彈工業(yè)部)副部長。
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協(xié)助聶榮臻元帥,在酒泉發(fā)射場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實驗,獲得圓滿成功。1968年,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1969年,當選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并相繼當選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70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院長。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當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杰出校友獎”(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錢學森沒有到美國接受這份榮譽。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982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兼任該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論系統(tǒng)工程》出版,1988年《論系統(tǒng)工程》(增訂版)出版。
錢學森
1985年,錢學森因對中國戰(zhàn)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者和屠守鍔、姚桐斌、郝復儉、梁思禮、莊逢甘、李緒鄂等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6年,在政協(xié)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被增選為政協(xié)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并相繼當選為政協(xié)第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7年,被聘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渡鐣髁x現(xiàn)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tǒng)工程》出版。1987年5月3日,擔任中國人體科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1988年,兼任政協(xié)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獲(198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蛾P于思維科學》出版。1988年,《論人體科學》出版?!秳?chuàng)建人體科學》、《人體科學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縱橫觀》和《論人體科學與現(xiàn)代科技》分別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錢學森
199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稱號。當選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1989年更名為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當選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會上,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span>論地理科學》出版?!?/span>城市學與山水城市》出版。
錢學森
1995年,經(jīng)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將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之題寫了館名。
1998年,被聘為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在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會上,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1999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1年12月11日,江澤民看望錢學森,當時的副總理李嵐清也一同看望,《論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第六次產(chǎn)業(yè)革命通信集》、《創(chuàng)建系統(tǒng)學》出版。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澤民曾先后三次到錢學森家中看望他。
2001年90歲生日時,錢學森在美國的好友Frank E. Marble教授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D.Baltimore委托,專程到北京將“杰出校友獎”的獎狀和獎章當面頒發(fā)給錢學森并當選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
2001年12月11日90大壽之時,錢學森為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題詞:“希望上海交通大學全體師生要繼承和發(fā)揚母校優(yōu)良傳統(tǒng),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報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卞X學森始終心系母校,充分發(fā)揚了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的光輝傳統(tǒng)。
主要榮譽 編輯本段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1979年,錢學森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授予他“杰出校友”的稱號。1986年6月南加州華人科學家工程師協(xié)會給他授獎。1989年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紐約給他授獎,他都沒有去。
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1995年5月,經(jīng)中宣部批準及錢學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之題寫了館名,這是中國第一所以在世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圖書館,也是中國唯一一所經(jīng)錢學森本人同意以錢學森命名的圖書館。該圖書館定位于科研教學的資源共享與錢學森事跡,文物展示于一體,并設置錢學森特色數(shù)據(jù)庫。
1996年,錢學森在錢學森圖書館揭幕典禮上的書面發(fā)言中,深有感慨地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圖書館和資料館,就沒有今天的錢學森。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錢學森“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1年,獲霍英東獎金委員會頒發(fā)的第二屆“霍英東杰出獎”(中國地區(qū))。經(jīng)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批準,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錢學森星”。
2006年,榮獲“中國航天事業(yè)50年最高榮譽獎”。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08年0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錢學森家中,親切看望這位為中國科技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代表黨中央向他表示衷心的祝福。2009年08月06日,國家總理溫家寶看望了錢學森。
2009年3月28日,他被授予“世界因你而美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之“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中共中央組織部決定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位作為解放5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
2009年11月13日,第二屆中國綠色發(fā)展高層論壇授予錢學森“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
2019年12月18日,錢學森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主要成就 編輯本段
兩彈一星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guī)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錢學森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chuàng)性工作。他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并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為空氣動力學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此外,錢學森和卡門在30年代末還共同提出了球殼和圓柱殼的新的非線性失穩(wěn)理論。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chuàng)立了“卡門—錢近似”方程。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shù)的概念。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并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1984年錢學森向茍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xiàn)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跨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fā)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wěn)定與制導系統(tǒng)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錢學森對系統(tǒng)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fā)展了系統(tǒng)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的方法論。
其他
錢學森對系統(tǒng)工程、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個人作品 編輯本段
《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tǒng)工程》、《關于思維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論人體科學與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建系統(tǒng)學》、《論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錢學森論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等。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