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馬雞
藏馬雞,又稱哈曼馬雞,是一種體型碩大的鳥類,體長可達85厘米。雄性藏馬雞比雌性大,雄性體重約為2.6千克,雌性約為1.7千克。雌雄藏馬雞的羽色相似,整體呈深灰黑色,頭頂有絨黑色羽毛。它們的眼周、面頰為紅色,白色的耳羽簇突出于頭部,如同白須。兩翼顏色接近黑色,中胸接近白色,腳為紅色。尾羽展開呈蓬松狀,如馬尾般披散,中央尾羽特長且高拱,絲狀尾羽帶有紫銅色光澤。
藏馬雞的分布區(qū)域包括印度北部和中國西藏東南部。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干燥河谷、森林灌叢、針闊混交林邊緣、草坡和草甸等地。
2021年,藏馬雞被納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二級保護動物名單。2024年,該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評級為無危(LC)。
形態(tài)特征 編輯本段
體型大,體長約85厘米,雄性比雌性體型更大,體重分別為2.6千克和1.7千克。雌雄藏馬雞羽色相似,全身為深灰黑色,頭頂絨毛黑色,眼周及面頰紅色,白色的耳羽簇長且突出,形似白須。喙為角質(zhì)色,喉部和枕部為白色。兩翼顏色近黑色,中胸接近白色,腰部顏色略淺,腳為紅色。尾上覆羽淡灰色,尾羽展開,如白馬雞一般,但不同于藍馬雞和褐馬雞,尾羽蓬松披散,中央尾羽特長且高拱,絲狀尾羽有紫銅色光澤。
藏馬雞的分布范圍覆蓋了印度北部和中國西藏東南部,特別是在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的山地地區(qū),如曲水、林周、墨竹工卡等地,以及喜馬拉雅山北坡的青藏高原南部。在西藏東南部,藏馬雞與白馬雞的分布區(qū)域有重疊,形成了自然雜交種群。
棲息環(huán)境 編輯本段
主要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干燥河谷、森林灌叢、針闊混交林邊緣、草坡和草甸。在青藏高原,它們多選擇云杉林作為繁殖棲息地,但在易貢藏布上游,它們會避開云杉林,選擇高山櫟和大果圓柏,因為這些樹種適合它們喜干燥的習性。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山地,由于降水量少且蒸發(fā)量大,地表干燥,藏馬雞適宜的棲息地主要在陽坡的絹毛薔薇等地。
藏馬雞在自然界中主要棲息于以下兩種群落:一是位于陰坡的柳樹-小葉杜鵑(Rhododendron parvifolium)群落;二是高山柳(Salix spp.)-拉薩小檗(Berberis hemsleyana)群落。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藏馬雞為植食性動物,其飲食以植物種子為主。成年藏馬雞的飲食構(gòu)成隨季節(jié)變化顯著,春季和夏季,它們會覓食高山柳、小檗、鬼箭錦雞兒(Caragana jubata)的花芽,并挖掘天南星的根莖;秋季,它們會大量采食薔薇和香柏的果實;冬季,在雅魯藏布江高山灌叢中,藏馬雞主要在地面上挖掘植物的根。幼年藏馬雞則以昆蟲為主食,隨著體重的增加,昆蟲在它們飲食中的比例逐漸降低。
藏馬雞的理想覓食地點是雅魯藏布江中游高山溪流帶,這里的豐茂植被和濕潤土壤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在非繁殖期,藏馬雞的覓食活動占據(jù)了其日間活動時間的60%以上,主要的覓食方式為挖掘土壤中的植物根。
夜棲行為:藏馬雞的夜棲地選擇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森林地區(qū)的藏馬雞通常夜棲于高大樹木上,而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山地灌叢中,它們會選擇靠近巖石壁的粗壯灌木或溪流源頭的高大山柳樹。夜棲時,藏馬雞往往聚集在少數(shù)幾棵樹上。由于缺乏適宜的夜間棲息地,一個群體的藏馬雞幾乎全年都使用同一個棲息地,且這一習慣多年不變。即使在繁殖季節(jié)群體解散后,不同的繁殖對仍會在傍晚返回原有的夜棲地,但由于雄性間的激烈競爭,繁殖對會分散棲息。在繁殖對中,雄性藏馬雞會跟隨其配偶到達野棲地,并在其身后約1米的樹上棲息。
社群行為:藏馬雞是非繁殖季節(jié)的集群鳥類,在每年的7月至次年的3月,它們會集群生活。群體家域面積通常不超過1500平方米,由多個家族組成。一個群體通常包括15至30只個體,在中國西藏東部的林區(qū),有時還能見到包含上百只的大群。群體成員包括成年雄鳥和雌鳥、上一年出生的雄鳥和雌鳥,以及從其他群體遷移來的上一年出生的雄鳥。而一齡雌性后代則遷移至其他群體,以減少近親繁殖的可能性。
藏馬雞群體內(nèi)部存在一種單向線性且嚴格的等級制度,雄性藏馬雞通過側(cè)面展示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具體表現(xiàn)為,等級較高的雄性藏馬雞會低頭頸、展開單翅、臉頰泛紅并發(fā)出低沉的鳴叫,而等級較低的則閉眼蜷縮,雙腿下蹲。當看到其他雄性進行側(cè)面展示時,通常通過啄配偶的腳部來“驅(qū)趕”對方,而配偶對這種展示通常沒有特別反應。在覓食時,部分藏馬雞會抬頭警戒,以減少警戒時間,增加覓食時間,并在失散后通過鳴叫進行聯(lián)系。
節(jié)律行為:藏馬雞不進行遷徙,主要在晨昏時分發(fā)出響亮而粗啞的鳴叫,如“gu-gu-ga”或單音節(jié)的“gua”。在繁殖期間,雄性藏馬雞會提前在早晨活動,飛到地面呼喚伴侶,而伴侶則多在棲木上休息或梳理毛發(fā)。
分離行為:由于食物資源分布不均,藏馬雞會與同伴分擔捕食風險,以獲得長期適合度。然而,食物競爭也可能帶來潛在代價。為了獨享優(yōu)質(zhì)食物,部分藏馬雞會離開群體活動范圍。在大型群體中,分離行為更為常見。參與分離的個體越多,分離行為的發(fā)生率越低,持續(xù)時間越長。分離個體的警惕水平隨著臨時群體大小的增加而下降。分離行為的發(fā)生和持續(xù)時間是個體對當前食物回報和捕食風險權(quán)衡的結(jié)果。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藏馬雞實行一雄一雌制婚配制度,雄性藏馬雞約在2歲時性成熟,雌性藏馬雞約在1歲時性成熟。每年3月底至4月初,藏馬雞開始進入繁殖期。發(fā)情求偶行為將隨后進行。
在發(fā)情期,雄性藏馬雞的眼瞼顏色從暗紅轉(zhuǎn)變?yōu)轷r紅,并展現(xiàn)出追逐雌性藏馬雞以尋求配偶的行為。雌性藏馬雞隨后會逐漸變得順從,接受交配。至4月中旬至下旬,幾乎所有的繁殖個體都已確定配偶關(guān)系。藏馬雞的配對關(guān)系能夠持續(xù)多年,而未經(jīng)歷繁殖的個體可能在冬季就已建立配對。隨著氣溫升高,雄性藏馬雞會催促配偶離開群體,以避免其他雄性對其父權(quán)的潛在威脅。群體中偶爾會傳來異常的“咯咯”聲,有時伴隨著個體的驚飛。離開群體后,繁殖對會形影不離。雄性藏馬雞會花費大量時間在雌性藏馬雞附近警戒,保持約5米的距離,頻繁抬頭和環(huán)視四周,而雌性則更多時間用于覓食。
藏馬雞的巢穴通常位于巖石之間或隱蔽在茂密的灌木叢下,森林地區(qū)的藏馬雞傾向于選擇喬木根部作為巢址。雌性藏馬雞在每年4月中旬至6月初產(chǎn)卵,通常在中午,產(chǎn)卵過程持續(xù)超過一小時,此時雄性會在巢穴附近等待。窩內(nèi)卵的數(shù)量約為5至12枚,總重量約為雌鳥體重的40%至50%。每枚卵的產(chǎn)出間隔大約為2天,卵重約56克。卵殼表面的晶體層較為粗糙,可見明顯的小顆粒,蛋孔開口形狀各異,包括圓形、橢圓形和不規(guī)則的方形,有的蛋孔開口邊緣甚至有裂縫。
雌性藏馬雞在產(chǎn)完最后一枚卵后開始孵卵,孵卵期約為24天。在此期間,雄性藏馬雞和其他大部分雄性,包括成體和亞成體,會一起游蕩,但少數(shù)雄鳥會在早晨回到巢穴附近保護正在覓食的雌鳥。幼鳥孵化當天,雄性藏馬雞會迅速到達,協(xié)助育雛并為家庭提供警戒。藏馬雞具有獨特的合作繁殖方式,孵卵期間與雄性藏馬雞一同活動的其他群體成員有時也會加入撫養(yǎng)幼鳥,當多個巢穴孵化出幼鳥后,多個家庭會聚集在一起,成年和亞成年個體共同照顧這些幼鳥。藏馬雞的平均壽命約為21年。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自1983年起,劉少初等人在中國西藏林芝縣觀察到群眾飼養(yǎng)藏馬雞,其抗病力和生長速度均優(yōu)于家雞。此后,云南、青海、北京、遼寧等地對藏馬雞的人工繁育進行了研究。在藏馬雞繁殖期間,采取收集受精卵或捕捉幼雉進行人工孵化與飼養(yǎng),或使用家雞代孵技術(shù)以提升孵化成功率。養(yǎng)殖舍設(shè)計為半散養(yǎng)式,確保清潔并定期消毒。根據(jù)藏馬雞不同生長階段,提供相應飼料,嚴禁使用霉變飼料。在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下,藏馬雞易感染雞羽虱、軟骨病和法氏囊病等疾病。具體防治措施包括:用敵敵畏對雛雞和母雞全身擦洗以消除雞羽虱;確保出殼雛雞獲得充足光照以預防軟骨??;在初期進行特異性疫苗注射,以預防法氏囊病。
自2001年起,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開始引進并飼養(yǎng)藏馬雞,至2006年共成功繁殖出15只幼鳥;2007年,鞍山育翔野生動物馴養(yǎng)基地從北京動物園引進3對藏馬雞進行馴養(yǎng)研究,并成功繁殖出6只幼鳥;2002年,北京動物園首次從西藏引進藏馬雞至北京,并成功繁殖出F1代。2019年,云南香格里拉一養(yǎng)殖戶存欄藏馬雞約640只。
保護現(xiàn)狀:截至2016年,藏馬雞種群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盡管在獵殺較少的地區(qū)該物種較為常見,但總體種群數(shù)量中等,且由于獵殺等因素,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
藏馬雞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獵殺和棲息地退化。在中國西藏,獵殺和森林過度砍伐是該物種的主要威脅。數(shù)量減少的可能原因是棲息地喪失與物種社會等級制度相互作用,導致群體空間隔離,進而增加密度依賴性死亡率。
保護級別:2021年,藏馬雞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2024年,藏馬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等級為無危(LC)。
保護措施:藏馬雞被列入保護名錄,受到國家保護。中國等國家已開展藏馬雞的人工繁育項目,有效提升了該物種的數(shù)量。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