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學(xué)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又名仰鼻猴、金絨猴、獅子鼻猴,是中國特有的金絲猴屬珍稀瀕危靈長類動物。分布于四川、甘肅岷山、陜西秦嶺、湖北大巴山海拔1000-4100米的溫帶高山、亞高山森林,2018年野生種群2200只。川金絲猴的主要威脅是農(nóng)業(yè)擴張造成的森林損失。2015年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種(Vu),2021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川金絲猴體型中等,體長57~76厘米,尾長51~72厘米。雄性體重15~39公斤,雌性體重6.5~10公斤。面部呈藍色,鼻孔上翹,全身布滿金紅色、紅棕色和銀灰色的毛發(fā)。成年男性體型較大,毛色鮮艷,肩背部長毛,嘴角腫瘤明顯。成年女性身體較小,面部較窄,口腔腫瘤不明顯,毛發(fā)亮度及肩背部毛發(fā)長度較男性少,但乳房乳頭通常較明顯。川金絲猴是典型的樹棲動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主要以植物的嫩莖葉以及植物的花、果、種子、芽、嫩樹皮為食,偶爾捕食鳥類、卵和昆蟲。
川金絲猴喜歡群居。一群猴子通常由幾十只甚至上百只猴子組成。其社會主要是以母系、男性和女性為基本社會單位的等級結(jié)構(gòu)。每個大集群是以家庭小集群為活動單元,每個小集群由一只強壯的成年雄性個體作為首領(lǐng)猴,3~5只雌性猴,3歲以下幼猴和哺乳幼猴組成。家庭成員互相關(guān)心,一起吃飯,一起休息。川金絲猴的性成熟年齡一般在4~6歲。圈養(yǎng)川金絲猴的壽命為25~30年。
形態(tài)特征 編輯本段
川金絲猴體型中等,鼻孔上翹,藍臉,無頰囊。臉頰和頸部呈紅褐色,肩部有長毛(雄性更明顯),金黃色,尾巴等于或長于身體。成年川金絲猴體色艷麗,全身覆有金紅色、紅棕色、銀灰色的絨毛和長毛,主色調(diào)為黃褐色,厚而長。成年雄性川金絲猴背部和肩部的金色長毛長達30厘米。由于氣候原因,川金絲猴的毛色在一年中會有所不同。川金絲猴一般體長57-76厘米,尾長51-72厘米,成年雄性體重15-39公斤,成年雌性體重6.5-10公斤。由于地域差異和多年的進化,中國不同地區(qū)的川金絲猴毛色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四川、甘肅的川金絲猴毛色為灰色,湖北的川金絲猴毛色為紅色,陜西秦嶺的種群毛色更接近金黃色。
川金絲猴的形態(tài)特征可按年齡和性別劃分:
成年公猴(估計7歲以上):明顯強壯,體格大,臉寬;毛色鮮艷美麗,面部和前肩毛猩紅色,頸針毛長,背部有明亮的金黃色長毛(個別有暗紅色或黑色毛);嘴角有明顯的腫瘤;可以看到男性生殖器和明顯粗壯的犬齒。
成年母猴(估計5歲以上):體型比成年公猴小,臉型窄;面部和頸部周圍的叢毛為桔黃色或暗黃色,背部和肩部為褐色或略呈黃褐色或黑色,四肢內(nèi)側(cè)為淡黃色,頸針毛較短,毛色與雄猴相似,但前額、頸部、臉頰和胸部的顏色不如成年雄猴鮮艷,體背的金毛短而稀疏,多分布于兩肩之間;嘴角腫瘤不存在或不明顯;我以前是母乳喂養(yǎng),胸大,乳頭明顯。
亞成年母猴(估計3至4歲左右):比成年母猴小,體色比成年個體淺;頭、頸、臀、肩背部及上臂外側(cè)為褐色或黑色,尾部為淺灰棕色,帶黃色光澤;不是母乳喂養(yǎng),乳房小,乳頭不明顯。
幼猴(估計1至3歲左右):在野外很難區(qū)分雌性和雄性(第二性征不明顯,難以觀察乳頭和生殖器),頭部比成年個體小;毛色比成年個體淺(黃色或灰色),頭頂毛基為乳黃色,發(fā)梢為褐色,背至尾為灰黃色;戀愛活動。
猴寶寶(估計1歲以下):面部顏色比以上幾組淺,頭頂有一撮毛根淡黃、毛尖深褐色的長毛;經(jīng)常在成年母猴的懷里吮吸或在身邊活動;體毛淡黃色;在陽光下常被視為白色,在野外無法分辨性別。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中國分布:川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陜西、湖北等地。四川主要分布在岷山、邛崍、大雪山、小涼山,包括南平、松潘、黑水、平武、青川、北川等22個縣的部分林區(qū)。甘肅主要分布在文縣、舟曲縣、武都縣,部分林區(qū)屬于岷山、邛崍山脈,向北延伸。陜西分布在秦嶺南坡,包括佛坪、洋縣、周至、太白、寧陜等縣的部分林區(qū)。湖北主要分布在神農(nóng)架山區(qū),包括房縣、興山、巴東三縣的部分林區(qū),屬于大巴山東部。
亞種分布:川金絲猴有三個亞種,即命名亞種、秦嶺亞種和湖北亞種。湖北)。其中,命名亞種(或四川亞種)分布于四川省,延伸至甘肅省;秦嶺亞種分布在陜西?。缓眮喎N分布于湖北省。
棲息地:川金絲猴棲息地環(huán)境介紹
川金絲猴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它喜歡群居,安靜,沒有固定的棲息地。常年生活在海拔1500-4100米的森林中。其植被類型和垂直分布帶屬于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和次生針葉混交林四個植被類型。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川金絲猴不做水平遷徙,只在棲息地做垂直移動?;顒勇肪€和范圍相對固定。
生活習(xí)慣 編輯本段
節(jié)奏行為:川金絲猴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川金絲猴不做水平遷徙,只在棲息地做垂直移動。
覓食習(xí)性:川金絲猴是典型的樹棲動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被稱為森林食葉動物。其食性雜,主要以植物的嫩莖葉為食,植物種類多達118種。此外,川金絲猴還能吃植物的花、果實、種子、芽、嫩樹皮,偶爾捕食鳥類、卵和昆蟲。川金絲猴的膳食組成隨季節(jié)變化:春季以植物的芽、枝、芽、花瓣為食;夏天,吃成熟的葉子;秋天,它們以水果和松子為食;冬天,它以地衣、樹皮和花蕾為食。
覓食行為:川金絲猴的覓食行為可分為尋找食物和獲得食物兩步。在野外,有兩種覓食方式。一種是集體覓食,也就是幾乎所有的個體覓食,一般一天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另一種是流浪覓食,是流浪運動中的隨機覓食。在這個過程中,覓食的個體一般較少。覓食行為的持續(xù)時間占每日活動節(jié)律的4%(8月)至37%(12月)。覓食活動的高峰通常出現(xiàn)在早晨休息之后,有時在午夜棲息地之前會出現(xiàn)一個高峰。從全年來看,覓食時間占日活動時間的百分比夏季低,冬季高。
攻擊行為:以湖北神農(nóng)架的川金絲猴為例,川金絲猴群的攻擊行為可分為直接沖突攻擊行為(打斗、搶奪、搶食、追逐、驅(qū)趕)和儀式威脅行為(怒目而視、咕咕叫、瞪視)八種,其中打斗被定義為只發(fā)生在主雄之間或主雄與全雄單位之間,常見的模式是雙方用手面對面打斗,最后一方或雙方互相躲避。而雌性川金絲猴在群體中也較少參與攻擊性行為,雌性個體之間的關(guān)系也比獼猴物種更加平和。很明顯,川金絲猴很少使用打斗,這是最容易造成傷害的攻擊行為。
防衛(wèi)行為:川金絲猴群在休息時,雌雄同體單位分散在猴群邊緣,但當(dāng)猴群的某個個體發(fā)出警報時,雌雄同體單位會突然向一個方向聚集,靠近危險,發(fā)出警告。遷徙過程中,猴群各單元保持隊形前進,全雄單元的個體位于隊伍的前后,起到帶路和防守的作用,而家族單元則在隊伍中間保護。尤其是穿越一片空曠的田野時,全雄部隊會派出偵察兵或先遣部隊查明前方情況,確認安全后再由小家庭路過。川金絲猴的天敵有豺、狼、金貓、豹子,還有鷹、禿鷲、雕。
社群行為:川金絲猴喜歡群居,是典型的群居動物。一群猴子通常由幾十只甚至上百只猴子組成。每個大集群以家庭小集群為活動單位,每個小集群由一只強壯的成年雄性為首領(lǐng)猴,3~5只雌性猴,3歲以下幼猴和哺乳幼猴組成??偟膩碚f,川金絲猴群由兩種類型的單位組成,一種是多家庭單位,有一個雄性和許多雌性的小家庭,另一種是由單個雄性個體組成的全雄性單位。家庭單位中的主要雄性領(lǐng)導(dǎo)許多成年和亞成年雌性和3歲以下的幼猴。家里3歲以上的雄猴會被趕走,進入全雄群。其群落存在等級序列,其中優(yōu)勢雄性最高,成年雌性次之,亞成年雌性和青春期猴最低,但川金絲猴的等級劃分并不嚴格。
川金絲猴的社會主要是以母系一雄多雌為基本社會單位的等級結(jié)構(gòu)。家人互相照顧,一起吃飯休息。作為主雄,家族中的成年雄猴承擔(dān)著保護家族的責(zé)任,時刻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隨時準備驅(qū)逐入侵的敵人;成年母猴有很強的母性本能,對幼猴非常照顧。特別是,他們很好地照顧他們的新生猴子。甚至還有哺乳期的母猴會幫忙哺乳,互相幫助,讓自己的幼仔在出生后迅速發(fā)育,在嚴冬到來之前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從而成功度過低溫缺糧的冬天。
交流行為:川金絲猴發(fā)出的聲音可分為以下六種:接觸叫、報警叫、警告叫、驚喜叫、安靜叫、其他叫。聯(lián)絡(luò)電話主要在猴子距離較遠或分成幾個小組時發(fā)出,用于告知個體方位距離和實時動態(tài)。當(dāng)有陌生人靠近或有天敵出現(xiàn)在猴群中時,它會發(fā)出報警聲,一般是由地位最高或較高的雄性個體發(fā)出,其他個體保持安靜或逃跑;當(dāng)?shù)匚桓叩男坌曰虼菩詡€體在舒適的空間受到挑戰(zhàn)或食物資源被其他個體侵占時,它們被用來威脅其他個體并發(fā)出警告呼叫;川金絲猴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動物,會發(fā)出驚訝的叫聲。這時,猴子會停止移動,將注意力轉(zhuǎn)向陌生人或其他物體,個體之間會有交流。川金絲猴群體中的個體在活動、進食、休息、玩耍時會發(fā)出安靜的叫聲;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叫聲,川金絲猴還會發(fā)出一些不易解釋或者沒有明確意義的叫聲,即其他叫聲,如打嗝、哇哇叫等。
川金絲猴的聲音交流對維持種群穩(wěn)定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領(lǐng)導(dǎo)猴群活動。當(dāng)個體發(fā)出驚訝或驚恐的叫聲時,猴子們的行為就統(tǒng)一了,或與天敵搏斗,或逃跑;其他的聯(lián)絡(luò)叫聲也用來統(tǒng)一猴子在移動或休息等活動中的動作。2.維持人口的等級秩序。個體之間的警告叫聲和聲音本身所釋放的信息與個體的強弱有關(guān)。從而建立起低級或從屬的個體關(guān)系。3.降低能耗。群體中既有行動的領(lǐng)導(dǎo)者,又有一定的等級秩序,減少了不必要的爭斗,從而節(jié)省了群體的能量消耗。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性成熟:雌性川金絲猴的繁殖周期為22~30天。川金絲猴的性成熟年齡一般在4~6歲。雌性川金絲猴比雄性川金絲猴性成熟早。母猴約4~5歲,公猴可晚7年左右。
求偶交配:川金絲猴全年都有交配,但交配高峰期在8 ~ 103個月。在交配季節(jié),交配通常由雌性進行,雌性會通過性行為發(fā)出發(fā)情信號,比如與雄性建立眼神交流,然后跑一小段距離。雌性也通過俯臥來表示準備就緒,包括垂著頭,伸展或彎曲前臂,卷曲雙腿,自由擺動尾巴。通常,俯臥的女性會將她的肛門和生殖器指向男性。雄性最初會張嘴回應(yīng),如果雄性感興趣,就會騎到雌性身上。在交配季節(jié),聯(lián)盟中只有一小部分會射精(這在交配季節(jié)之外是不會發(fā)生的)。因此,在為期三個月的交配期內(nèi),雄性和雌性之間的求偶和交配序列可能一天發(fā)生幾次。由于男性精液稀少,女性可能會試圖阻止另一個女性的求愛,以提高其成功交配的幾率。
妊娠:川金絲猴的懷孕期約6~7個月,多3~8個月,4月中旬達到高峰。平均生育間隔21~29個月。
生長喂養(yǎng):新生兒的頭和背上都有黑色的毛,眼睛和鼻子是藍綠色的。它的背部是深灰色,底部是白灰色,耳朵上有白毛。皮膚也是白色的,除了嘴巴周圍是淡粉色,手掌和手指是深粉色。據(jù)觀察,川金絲猴有母體喂養(yǎng)和殺嬰現(xiàn)象。成年雄性有時會帶著幼崽。嬰兒通常在一歲左右斷奶。由于氣候惡劣,川金絲猴的哺乳期可能會延長。圈養(yǎng)川金絲猴的壽命為25~30年。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物種狀況:1994年,四川、甘肅、陜西和湖北四省共有約25000只川金絲猴。2015年至2018年,第二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diào)查顯示,川金絲猴分布在四川海拔1000-4100米的溫帶高山和亞高山森林、甘肅岷山、陜西邛崍和湖北大巴山,野生川金絲猴數(shù)量估計約為22700-26100只。
危險因素:川金絲猴面臨的主要威脅是農(nóng)業(yè)擴張造成的森林損失,尤其是在保護區(qū)外。川、甘、陜川金絲猴(命名亞種):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其次,人類非法獵殺這一亞種,對其構(gòu)成嚴重威脅。因為旅游活動,擾亂川金絲猴的生活,包括聚集猴子供游客觀賞。
川金絲猴(秦嶺亞種):在秦嶺地區(qū),旅游業(yè)正在對它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道路和其他基礎(chǔ)設(shè)施的建設(shè)。1990年以前,非法狩獵構(gòu)成威脅,但這種威脅已經(jīng)停止,因為政府加強了保護。
湖北川金絲猴(湖北亞種):旅游相關(guān)活動對該亞種構(gòu)成嚴重威脅,棲息地的持續(xù)喪失也是威脅之一。1990年以前,非法狩獵構(gòu)成威脅,但這種威脅已經(jīng)停止,因為政府加強了保護。
保護措施:川金絲猴是我國特有動物,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已被列為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qū)方面,除了湖北神農(nóng)、陜西周至、四川南平白河建立了三個川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外,還有陜西佛坪、甘肅白水江、四川臥龍等十幾個主要保護大熊貓的自然保護區(qū)中也有川金絲猴。
保護水平:川金絲猴于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EN),2015年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物種(Vu)。2021年,川金絲猴被列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